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2例,透析时间5~6年,采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碳酸盐透析12个,每周2~3次,每次4.5h,透析器复用10次,血流量为250~300ml/min.检测F60血滤器复用10次,分别于复用第1、6、及10次分别测定透析前后BUN、iPTH的指标.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观察透析中低血压、抽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HFD透析器在1、6、10次复用时透析后血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经过补液或给予50%GS静推可以纠正.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iPTH,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程度;透析器复用10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仍能保证透析质量,降低了透析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于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 效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2例,透析时间5~6年,采用聚 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碳酸盐透析12个,每周2~3次,每次4.5h,透析器复用10次,血流量为 250~300ml/min。检测F60血滤器复用10次,分别于复用第1、6、及10次分别测定透析前后BUN、 iPTH的指标。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观察透析中低血压、抽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HFD透析器在1、6、10次复用时透析后血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 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经过补液或给予50%GS静推可以纠正。 结论 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iPTH,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程度;透析器复用10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 素的清除效果,仍能保证透析质量,降低了透析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了解其对尿毒症患者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与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将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使用Fresenius聚砜膜17R血滤器,常规组使用F6透析器,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4—4.5h,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AK95S透析机,血流量为22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前后分别采血,测血中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高通量透析与每周透析相同时间的低通量透析相比,小分子物质尿素氧,肌酐的下降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治疗后即刻血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水平下降较低通量透析显著(P〈0.05);低通量透析对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几乎没有清除作用,高通量透析对血磷的清除率也明显提高。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减轻中分子中毒素所致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血液透析对细胞因子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有残余肾功能Ccr>5 ml/min,尿量>800 ml/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进行血液透析.低剂量血液透析组20例,每周透析1~1.5次;常规血液透析组10例,每周透析2~3次.结果经9个月的血液透析后,低剂量血液透析组产生的细胞因子IL-6、IL-1、TNF-α水平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IL-10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且残余肾功能下降缓慢.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有残余肾功能Ccr>5 ml/min,尿量>800ml/d每次脱水<2 kg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每周1~1.5次低剂量血液透析是可行的.低剂量血液透析在保证透析充分的前提下,是非少尿性尿毒症的早期透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舒适护理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2007年5月~2010年2月,我们对100例透析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透析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7~80岁,平均(55.1±22.3)岁.均接受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4h/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TNF升高有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终末期尿毒症患者29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先天性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病3例;男25例,女4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血肌酐浓度1095.7μmol/L。血液透析组21例,采用醋酸纤维膜透析器,复用5次,碳酸盐透析液,每周3次,每次4.5小时。腹膜透析组8例,采用百特公司提供的透析液及其管路,每日交换3~4次,间隔  相似文献   

7.
张其红  王梅林  胡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60-1260
1991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为58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27612次,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81例,男395例,女186例,15~75岁,行血液透析27612次.每次透析时间4~5h,每周1~3次.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流量500ml/min.血管通路:内瘘穿刺术、直接浅动脉穿刺术、经皮深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7岁,因维持性透析6年发热1月入院.患者原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于2006年开始在镇江市某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6年前行动静脉内瘘手术,6年来,透析平稳,血压控制良好,无心慌、胸闷、气喘等现象,现尿量每日约300ml左右.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并发急性非结石胆囊炎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2例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1例为52岁男性,原发病为高血压病;1例为34岁女性,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两均为规律透析1年以上,每周3次,每次4h,碳酸氢盐透析,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聚砜膜(F6)透析器。2例均是在使用新透析器时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有寒战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到38℃~39℃,伴有Murphy征阳性。2例分别是在透析20min和30min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予以减慢血流减少超滤,并与地塞米松5mg静推。急查生化和血常规,30min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患仍诉右上腹痛疼难忍伴有痛疼向右胸部及右肩部放射,遂收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4岁,3年前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现采用费森4008B血液透析机,金宝14L合成膜透析器,透析液温度36℃、透析液流速为 500ml/min,电导度为14mS/cm,血流速为250ml/min,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对 5 8例急慢性肾衰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急慢性肾衰合并高危出血倾向5 8例 ,其中急性肾衰 2 5例 ,慢性肾衰 3 3例。男42例 ,女 1 6例 ,年龄 1 8~ 76岁 ,平均年龄 47岁。其中消化道出血 3 0例 ,肾综合征出血 1例 ,生殖道出血1 5例 ,挤压综合征 1 0例 ,各种手术后 3d内 2例。1 .2 方法。选用膜面积为 1 .2m2 、1 .3m2 血仿膜空纤维透析器 ,透析机为Gambro 90AK、95AK透析治疗仪 ,透析时间为 2~ 4h/次 ,血流量一般为 1 80~ 2 5 …  相似文献   

12.
《中国血液净化》2009,(4):227-228
1.以下有关血液透析充分性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每周3次粗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2ml/min/1.73m^2),每次透析最小充分spKt/V应为1.2,或URR:65%。B.对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2ml/min/1.73m^2),目标剂量应为spKt/V:1.4,或URR:70%。C.对于残余肾功能≥2ml/min/1.73m^2的患者,目标spKt/V应至少高于最小剂量15%。D.以上均正确。  相似文献   

13.
碳酸氢盐透析对血压的影响:附2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娄探奇  陈珠江 《新医学》1999,30(11):657-657
1 引 言碳酸氢盐透析与醋酸盐透析相比,前者能更有效地充分地纠正酸中毒,且明显减少头痛、呕吐、低血压等并发症,故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应用,但也逐渐暴露出其不足,如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等。2 资料和方法2.1 病例来源本组208例为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994年6月至1998年6月的维持性透析病人,并符合以下条件:1慢性肾功能衰竭;2维持性碳酸氢盐透析1年以上;3每周透析2~3次;4超滤恒定(不超过0.5kg/h);5大部分患者未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小部分患者透析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恒定;6透析治疗前血压高者应用1~3种降压药,透析治疗后若血压正常则停药。其…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反复尿检异常16年。2004年10月测血肌酐764μmol·L^-1,诊断尿毒症于2005年1月在广州某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2005年7、11月,2007年7月均因腹痛、腹膜透析管引流不畅诊断为腹腔感染3次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每次住院经静脉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均能控制(其中1次腹水培养提示溶血葡萄球菌),继续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5.
每日血液透析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当今有很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从每周透析2次提高到3次,使其透析更加充分,已有很多研究表明预后得以提高。美国HEMO(Hemodialysis)的研究表明,对每周3次的间断血液透析(IHD)患者提高每次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通路-内瘘阻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要 患男性,79岁。发现左手鼻烟窝内瘘震颤消失2日。于2004年9月自觉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于外院就诊,发现血红蛋白40g/L,血肌酐491umol/h血压显升高,收缩压达180-200mmHg(1mmHg=0.133kpa),化验尿蛋白(-),尿糖(-);B超示:双肾萎缩。既往发现高血压3年,夜尿增多1年。支气管哮喘史30余年,长期服用中药治疗。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予输血,降压等对症治疗。后于左手鼻烟窝部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005年10月患因受凉出现喘憋,查血肌酐1197umol/L,遂开始透析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4h。使用三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同时予促红细胞生成素4000u,3次/周;右旋糖酐铁0.1g,2次/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以观察透析疗效.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采用随机交叉方法,使30例患者均接受低温(35℃)及常温(37℃)透析,所用器材不变,透析次数、时间、血液流速不变.观察日监测患者Cr、BUN,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及各种不适.结果低温透析400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比常温透析发生少.结论低温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顺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清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大、中分子毒素 ,我院自 1999- 10始用高通透性血液滤过器 ,对部分常规血液透析 (CHD)的患者进行高通量透析 (HPD)。我们就 HPD蛋白质丢失是否比 CHD多 ,是否能升高血钙改善肾性骨病进行观察比较。1 对象和方法选择在我院透析超过 6个月以上 ,近期透析稳定 ,无发热感染患者 4 4例 ,2 4例进行 HPD,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2 6~ 6 6岁 ;2 0例进行 CHD,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9~ 6 9岁。两组比较透析 ,除了使用透析器不同外 ,其他各种条件相同 ,两组都服用活性 VD,每周透析 2~ 3次 ,每次 4 h,…  相似文献   

19.
1.1一般资料选白2004年7月-2006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净化中心新使用内瘘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为17~6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痛风性肾病5例,多囊肾4例,狼疮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6例。透析时间2~3次/w,每次4h。均采用全身肝素化,碳酸氢盐透析。透析结束后,止血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透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铁昆  胡月华 《临床荟萃》1999,14(7):295-296
随着血液透析广泛开展,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日趋增多,对其死因进行分析,我们对8年中35例MHD患者死因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2~1997年MHD死亡病例35例,年龄20~80岁,平均51.5岁;男22例,女13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肾小动脉硬化4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多发性骨髓瘤、急进性肾炎和梗阻性肾病各1例。透前血肌酐592.7~1263μmol/L,平均(888.9±178.9)μmol/L,初次透析至死亡时间0.5~62个月,平均41.2个月。 1.2 透析方法 采用瑞典AK-10血透机,醋酸盐透析液,每次透析4小时,每周透析2~3次,铜仿膜或醋酸纤维膜透析器。血管通道采用动静脉内瘘、外瘘或双腔置留管股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