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根据中国石油学会与日本石油学会 1 980年协议和 1 998年第 8次中日石油加工技术交流会总结会议备忘录所确定的双方科技交流计划 ,为促进中日两国石油加工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 0 0 2年 1 1月 1 1~ 1 3日 ,第 1 0次中日石油加工技术交流会在日本大阪举行 (ProceedingsofTenthChina JapanJointSemi naronResearchandTechnologyforPetroleumRefining ,Osaka ,Japan ,November 1 1 - 1 3,2 0 0 2 .)。会议共收到中方论文 1 3篇 ,日方论文 1 3篇。会上中日双方各交流技术论文 1 2篇。双方的论文代表了两国石油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受到与会者的关注。现将第 1 0次中日石油加工技术交流会收到的 1 3篇中方论文全文刊出 ,并将另外 1 3篇日方交流论文的题目介绍给大家 ,使广大读者能够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日方论文重点集中在柴油超深度脱硫基础研究、催化剂开发与应用方面 ,需要日方论文详细内容者可参考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日土木建筑方面的技术交流和经济合作,我方由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牵头,与日本白石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中日土木建筑设计公司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日本白石株式会社为了探测中方土建人员的设计及制图技术水平,在1990年5月和8月两次向我方提交了作为合资公司筹建工作之一的“试验性”设计。由于我院土建室从1986年以来先后向日本白石派出的四名同志(研修生),工作出色,日方很满意,所以日方希望合资公司由我院的四名研修生为主的土建室参加业务工作。在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的安排下,这两项“试验性”设计任务由我院土建室承担。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日本石油产业活性化中心(Petroleum Energy Center)防腐蚀技术合作项目计划,中日第一轮技术交流会“炼油设备防腐蚀交流会”于1999年2月24~27日在无锡举行.日方参加会议的有出光兴产、栗田工业、无损探伤株式会社及PEC公司,中方参加单位有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高桥、齐鲁、天津、茂名、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和福建、镇海炼油化工公司,以及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备研究所、北京设计院、上海材料研究所、宝钢钢研所等国内部分科研院所,共16家单位的43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研讨会.会议由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4.
应日本石油化工协会邀请,由中石化总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和燕化公司组成的赴日树脂加工应用技术考察组一行6人,于1992年7月19日至8月2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技术考察。考察组分别对住友化学千叶研究所,尤尼卡公司树脂研究所、东燃化学川崎技术开发中心、昭和电工川崎树脂研究所、三井石化岩国研究所,三井东压大阪研究所、三菱油化四日市综合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同时,  相似文献   

5.
由西北大学地质系和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发起、筹办的这次会议于1992年10月19~24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49个单位共132名代表,大会由赵重远教授主持,地质界前辈关士聪、田在艺等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约100篇,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盆地的成因、类型、演化及油气运移、赋存、成藏机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学会、江苏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分子筛学术讨论、技术咨询会议于1984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与会代表163人分别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公司及工厂等61个单位.提交论文141篇,其中邀请报告7篇.经过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专题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次会议不但展示了我国二年多来在分子筛研究、开发及其应用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而且也及时地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23日至2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暨黑龙江省石油学会在大庆市联合举办了放射性测井仪器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煤炭、石油、核工业部、地矿系统的生产、科研、工厂、院校等33个单位的54名代表。会议期间通过宣读论文、座谈和参观开阔了代表们的视野、活跃了会议的学术气  相似文献   

8.
<正> 由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石化总公司四川维尼纶厂和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共同组织的全国乙炔化学甲醇化学学术会议于1988年10月23日至28日在四川维尼纶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石化总公司、四川省化工厅、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陕西省石化厅和重庆化工总公司等领导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科学院研究所和工厂、科研、设计等36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收到论文报告40余篇,其中大会报  相似文献   

9.
石油部于1981年引进了一台含油污水净化的WEMCO-56型净化机,决定安排在茂名石油工业公司进行试验考察。经过一年的努力,试验暂告一段落,并于1983年元月15~16日在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召开了评定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20余人。会议听取了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研究所同志介绍试验情况,参观了实际运行操作。经深入讨论,提出如下评定意见:  相似文献   

10.
经商定,SPG 与 SEG 地震方法讨论会定于1987年8月14日至19日在河北省涿州市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地震记录偏移成像;(2)地震静校正方法。双方根据这两个议题撰写了论文,SEG 将宣读10篇论文,SPG 宣读14篇论文。参加这次会议的中方代表为80~100人,SEG 代表20人。列席代表50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火成岩储层油气藏学术讨论会议,于1987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旅顺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石油工业部所属各石油局及高等院校等系统代表71人,提交论文34篇,会上宣读论文22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关士聪致开幕词,勘探司副司长查全衡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全国气体润滑技术交流会于11月19日至28日由广州机床研究所组织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工厂等从事气体润滑工作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和工程师等共八十多人。会上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最近二三十年,气体润滑技术在国外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仪  相似文献   

13.
第五十四届SEG年会于1984年12月2日至6日在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的“佐治亚世界会议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加、英、法等国的石油地球物理学家和学者数千人。我国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有海洋石油总公司四人、胜利油田二人、地质矿产部二人、清华大学一人以及部分中外合营公司的中方代表。  相似文献   

14.
彭在美 《焊管》2004,27(6):81-83
2004中国国际钢管研讨会于9月19~21日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国际管材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承办。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155人,外方代表56人。会议收到论文26篇,其中外方12篇,中方14篇。  相似文献   

15.
<正> 轻工部日化局于1986年3月中旬在天津召开了化妆品部颁标准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日化研究所,上海日化研究所,天津牙化研究所,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丽源公司,上海日化公司,天津牙化公司,以及各省,市主要生产香脂(冷霜)、发油工厂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将于本月26日至28日在枕州召开“原油深度加工学术讨论会”,并邀请日本石油学会派代表参加.国内各单位将有70位代表参加会议,日本石油学会将派11人参加.提出报告共22篇,包括日方提出的7篇. 会议报告及讨论的重点为:重油深度加工工艺的新进展、重油的合理利用、以及各种原油深度加工方案的探讨等.在加工工艺方面,包括了催化裂化、加氢脱硫、加氢裂化和新型热加工方法等.对针状焦等的研制和重油组成等也提出了一些报告.本刊将在以后报道这些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与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于7月4日至8日在安徽泾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系统的代表137人,提交论文98篇,会上宜读论文68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关士聪、刘光鼎、谢学锦等著名矿产勘探专家在会上发了言。  相似文献   

18.
《测井技术》2009,33(3):203-203
射孔技术交流会于2009年6月26日至28日在成都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与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制造公司石油机械厂承办。会议共收到国内论文45篇,经过专家筛选出28篇论文参加大会交流;Owen和Schlumberger两大国外公司也参加了学术交流,论文交流数量达30篇。经与会专家评审出一等奖论文9篇、二等奖论文11篇。  相似文献   

19.
全国石油测井方法暨刻度研究会议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五日至十日在江汉油田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大庆、胜利、江汉、华北、大港、辽河等油田,西仪厂、华东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以及地质、煤炭系统等二十六个单位的九十四名代表。共有二十六篇石油测井方法、刻度研究成果的论文和技术报告在会上作了交流,会议还介绍了国外石油测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江汉油田测井研究所和电测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学会于1981年6月18至23日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热力采油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石油部各单位代表63人。提交会议的论文30篇,其中20篇作了大会交流。论文内容包括了国內外室內和矿场热采试验成果、井筒隔热技术、注蒸汽井完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