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烃模拟实验是评价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手段,以往受技术条件和常规实验思维的限制,模拟温度一般不超过600℃,对于更高温度条件下是否还有生烃潜力研究的较少。为此,我们自行研制了超高温模拟实验装置,其最高模拟温度可以达到1100℃,应用此装置对塔东地区过成熟海相烃源岩进行了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常规模拟实验结束后,过成熟的烃源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2)在超高温条件下水中的氢参与了生烃反应,但在地质条件下,由于温度较低,水参与的生烃反应可能不会发生;(3)实验产生气体中的CO2来自于无机物(碳酸盐类)的裂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优选出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样品各2块进行热模拟试验和生烃动力学研究,并模拟了2口井的生烃史.研究表明,煤和炭质泥岩活化能分布范围在20 kJ/mol之内,体现了快速生烃过程;暗色泥岩活化能分布分布范围在60 kJ/mol之内,反应生烃持续时间较长;暗色泥岩有机质在距今37 Ma进入生烃门限,煤和炭质泥岩在距今30 Ma开始进入生烃期,10 Ma以后开始进入大量生烃阶段,同时在生烃热演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二次生烃作用,可以此说明该区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3.
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能够再现地质条件下有机质热演化过程,对于分析沉积盆地成烃模式、生烃潜力及资源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装置分为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对不同实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实验目的地质样品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温度、压力、介质条件及催化剂对生烃热模拟实验的影响,对选择最佳...  相似文献   

4.
孙殿斌  孙德忠 《煤炭技术》2003,22(11):100-101
0 前言在我国复杂地质背景条件下 ,二次生烃现象比较普遍 ,是近年来石油地质研究领域十分引人注意的课题。不同作者利用不同样品、采用不同实验方法对二次生烃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1 ] 。冉启贵[1 ] 利用显微煤岩组成相近、成熟度不同的 3个煤样 ,在相同的升温程序下进行了热解模拟实验。研究表明 ,华北晚古生代的二次生烃高峰具有明显的迟缓现象 ,与处次演化程度无关。通过对自然演化和人工演化不同成熟度煤样模拟实验和动力学研究发现 ,煤在二次生烃过程中 ,不同的演化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二次生烃样式 ,明显受到成熟度的控制。1 样品与实验…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是烃源岩.早白垩世晚期,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地温又一次达到并超过90℃,开始第二次生烃,油、气并生.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进行评价,查明了石炭—二叠系具有二次生烃能力.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大多为Ⅱ2型或Ⅲ型,生油岩中有机...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油岩评价仪(Rock-Eval Ⅵ)在开放体系下进行生烃模拟试验并结合Optkin动力学软件对双城凹陷营城组烃源岩样品进行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营城组烃源活平均化能为201kJ/mol,其活化能分布在142~251kJ/mol之间,热解生烃温度在250℃~550℃之间,生烃潜力高,活化能范围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煤矿瓦斯赋存规律,以新安煤矿为研究对象,先对二1煤进行热模拟生烃实验,求得C1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体产量和Easy Ro值,了解到不同烃产物在不同温度时的峰值,再对二1煤生烃量和生烃潜量进行计算,求得生烃潜量分布规律,最后了解到生烃量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跟埋深相关性很大。利用生烃潜量法对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烃岩热模拟实验及其结果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柳忠泉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9):45-48,51
简要介绍热模拟实验的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苦深1井古生界烃源岩样品为例,开展了热模拟实验,制作出苦深1井的ⅡA型和Ⅲ型烃源岩的热演化系数关系图版和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并简要叙述了图版的几点应用。同时得出,热模拟试验在恢复成熟特别是过成熟生油岩的原始面貌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牛东1井在6000m深度的潜山发现了高产轻质油和天然气,井底温度达到201℃,油气当量超过1000t/d,揭示了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于该油气成因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潜山油藏在新近纪快速埋藏过程中原油受到高温而裂解形成轻质油和天然气,有人认为是深层高成熟烃源岩生成的轻质油和天然气再充注成藏的。分别采取与牛东1井油气相关的成熟度较低的烃源岩样品和原油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得到了不同成熟度的油气产物,并且通过分析对比原油和天然气中共同存在的8个轻烃地球化学参数,发现霸县凹陷深层油气是源自高成熟烃源岩,不是潜山内原油裂解形成的。在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对深层的勘探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侏罗系延安组低成熟页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和岩石热解实验,分析岩石热成熟度(R_o)与生烃率及热解烃率(S_2)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热解烃量与生烃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陆相低成熟页岩气态烃产率随R_o的升高呈线性增加,液态烃产率随R_o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产烃率随R_o的上升呈指数增加,热解烃率随R_o上升呈指数减少。热解烃率与产烃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负相关,产烃率在热解烃率下降的过程中呈线性增加。陆相页岩生烃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游离烃释放及初期热降解的未成熟阶段、热降解-热裂解的成熟阶段和热裂解的过成熟阶段。根据生烃模拟中气态烃增长率和液态烃产率突增,以及第一个生烃高峰时所对应的R_o值,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侏罗系延安组陆相页岩油气有利区和目标区的关键参数R_o和TOC的下限。  相似文献   

11.
根据烃源岩地化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和镜质体反射率,对鄂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暗色泥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热度四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研究表明,上古生界烃源岩以山西组和太原组最为发育,虽然太原组较山西组烃源岩厚度不大,但有机质丰度较好,该地区大多数样品非烃与沥青质含量>60%,有机质类型较差,体现腐植型特征,而且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0.456%-1.81%之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于佳琦  冯进来  付莹  陈丹丹  马妍  姜玥晗 《中州煤炭》2021,(9):163-168,174
为研究长岭凹陷青山口组青一段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在研究区内系统的采集了44件样品,开展了烃源岩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实验,分析了长岭凹陷南北两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长岭凹陷青一段烃源岩整体为最好烃源岩,且北部地区有机质丰度高于南部地区。北部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南部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青一段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长岭凹陷青一段烃源岩北部有机质母质来源主要为水生生物,而南部地区属于混源输入。北部地区古水体盐度高于北部,属于偏还原性的沉积环境,而南部地区盐度相对较低,属于弱还原—氧化环境。北部地区相较于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油气潜力,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勘探程度低,对该区海陆过渡相与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研究,关系到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通过有机碳含量(TOC)测定、岩石热解分析、显微组分镜鉴、镜质体反射率(Ro)测试等实验分析,系统剖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以崖城组最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煤系烃源岩评价中热解实验温度较低无法揭示高演化阶段生气特征这一现状,采用TG-MS(热重-质谱联用仪)高温热解仪研究煤岩热解产物特征,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开展烃类气体生成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煤岩质量损失达40%,可分为3段,即水分及吸附气体的损失、大分子键断裂损失和芳香结构的缩聚反应损失。甲烷在300 ℃左右开始生成,480 ℃时生成速率最大,在850 ℃左右生甲烷结束,比生成其他烃类结束温度要高。苯析出曲线呈双峰特征,且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产物生成受控于相同的化学反应。煤岩热降解生气化学动力学模型参数及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烃气分子量的降低,生成活化能依次增大,生成时间逐渐变晚。同时煤岩持续生气时间较长,无主生气期。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裂变径迹分析与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烃源岩的构造-受热史是有机质成熟演化、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在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黄骅坳陷古地温场的演化历史,揭示了古生代烃源岩自形成以来至少经历4期构造-热事件,导致其有机质生烃作用呈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气来源,分析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新吉参1井和博参1井的烃源岩、天然气和原油样品和邻区主要油气田各层系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并利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技术对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清晰显示研究区的原油与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饱和烃组成相似,具有较好的亲缘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邻区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和原油差异明显,综合认为研究区发育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油源来自于二叠系芦草沟组,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南盘江坳陷发育有较成熟的烃源岩,显示出较好的成藏条件。田林地区位于南盘江坳陷的中部,依托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井“田地1井”研究显示,田林地区有机碳含量、烃源岩干酪根均显示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田林地区断裂构造活动复杂、多期多阶段,自烃源岩开始生烃后,断裂活动异常频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油气分布起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这是田林地区“田地1井”未见明显油气藏显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筑萦 《中州煤炭》2021,(9):175-180
针对沥青路面易出现裂缝、老化严重以及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施工加热慢等问题,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其能量输入和温升特性间的关系。从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多步法热再生工艺来提升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方法,并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铣刨移除沥青路面上部已有的再生温度材料,从内部直接注入加热能量,可减小沥青材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对热再生加速度的影响,从而快速完成沥青路面的加热施工过程,维持沥青路面表层的恒定温度和抑制沥青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