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徐州柳新采煤塌陷地充填复垦土壤的pH值和全氮全磷以及有效钾的的性质,并对复垦土壤的分类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该区充填复垦土壤受地下水碱性影响严重;复垦土壤养分中氮和磷含量受影响较大;土壤养分变化受种植作物影响最大,其次是复垦时间长短;充填物性质在短期内对表层土壤性质无明显影响.建议在系统分类中增加复垦表层,扩充人为新成土亚纲的内涵,增设复垦人为新成土土类.  相似文献   

2.
利用菇渣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加入不同体积配比的珍珠岩、蛭石,进行了番茄、甜椒和黄瓜营养钵育苗试验,筛选出可以作为草炭混合育苗基质替代品的菇渣混合基质。结果表明:菇渣中全N、P、K含量显著高于草炭,在浇清水的情况下,T2(菇渣∶珍珠岩为3∶1)、T3(菇渣∶珍珠岩为2∶1)混合基质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CK(草炭∶珍珠岩为1∶1),而菇渣和珍珠岩复合基质中菇渣含量与番茄、甜椒、黄瓜壮苗指数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r=0.9993、r=0.9808、r=0.9641。因此,在营养钵育苗中推荐使用菇渣复合基质育苗。  相似文献   

3.
黄瓜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更好地模拟植物的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及生态变化的关键是确定虚拟植物模型。文中采用双尺度自动机模型模拟植物生长,对作物器官进行三维几何建模,以黄瓜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作物生长可视化系统。该系统易于交互、真实感强、计算速度快并具有可扩展性,可以较好地模拟显示黄瓜整体植株与群体植株、群体漫游及黄瓜植株和黄瓜器官三维动态生长过程等。  相似文献   

4.
黄瓜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算机更好地模拟植物的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及生态变化的关键是确定虚拟植物模型。文中采用双尺度自动机模型模拟植物生长,对作物器官进行三维几何建模,以黄瓜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作物生长可视化系统。该系统易于交互、真实感强、计算速度快并具有可扩展性,可以较好地模拟显示黄瓜整体植株与群体植株、群体漫游及黄瓜植株和黄瓜器官三维动态生长过程等。  相似文献   

5.
以素有煤都之称抚顺矿区复垦土壤为例,对不同年限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分析,揭示了抚顺煤矿区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与未曾复垦的矸石相比,矿山复垦土壤pH值逐年降低,pH值的变化范围在9.95~6.58之间,其最大值出现在未曾复垦的矸石,最小值出现在复垦60年的土壤中,其pH值已经达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范围;全氮、有效磷、碱解氮等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壤中钾含量较高,可以满足植被生长所需,矿山复垦土壤中由于排弃的矸石中含有一些含碳矿物和少量煤块的原因导致总有机碳含量较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pH值逐渐升高,全氮、有效磷、碱解氮等逐渐降低。短时间的矿区复垦土壤需要使用相应的肥料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矿山复垦土壤中有机碳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及自然、人为活动影响,碳黑、颗粒状碳趋向于减少,而易氧化碳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河西走廊的盐化潮土上设置了糠醛渣的改土培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甜菜施用糠醛渣与施用化肥比较,土壤容重、全盐、pH分别降低0.21g cm-3、0.36g kg-1、0.37;总孔度、自然含水量、贮水量、团粒结构、有机质、速效N、P、K、CEC分别增加7.93%、79.90g kg-1、131.95m3 hm-3、4.75%、0.61g kg-1、12.96mg kg-1、1.24mg kg-1、6.78mg kg-1、1.89cmol kg-1。施肥成本降低90元hm-2,施肥利润增加1716元hm-2。且施用糠醛渣能提高土壤中磷的活性和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醋酸丁酯-糠醛-水体系逆流萃取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糠醛—水、水—醋酸丁酯两个二元体系及醋酸丁酯—糠醛—水三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液液平衡数据,由所测数据推算出三元体系UNIQUAC方程的模型参数,并证明了UNIQUAC方程可以较好地关联醋酸丁酯—糠醛—水体系的液液平衡。以UNIQUAC方程为模型,运用微机模拟计算了以醋酸丁酯为溶剂,萃取分离糠醛水溶液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在理论板数N=15时,糠醛收率达98.2%,证明醋酸丁酯是比较合适的萃取溶剂,为糠醛生产工艺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复垦空间优化是对复垦区土地再利用类型进行数量配置和空间布局,是土地复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根据土地复垦空间优化问题的特性对传统遗传算法添加了小生境算法、自适应参数算法和倒位算法等改进算法,构建了土地复垦空间优化模型,并将遗传算法和GIS融合,增强了复垦土地空间结构优化的空间处理能力.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矿业废弃地复垦空间优化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更加准确高效,对空间布局的优化结果与门头沟区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裸地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最低;不施肥种植作物(CK)或施肥种植作物(NPK)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PK配合猪厩肥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含量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荒地处理由于返回的植物残体量很大,积累的有机物很多,所以其微生物量碳最大;其次为割草处理和林地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土壤微生物量也高,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强度也大,周转时间短,周转速率为:荒地>割草>林地>NPK C>NPK>CK>裸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HJ-1B卫星遥感数据的水稻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快速、准确地在遥感图像上识别水稻作物的信息,满足县级尺度水稻遥感监测的需要,以野外实地调查资料、1∶5万地形图数据为辅助,通过光谱分析法,分析研究HJ-1B星CCD数据的水稻作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建立水稻作物遥感信息识别模型。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水稻作物信息,并将该技术方法应用于广西宾阳县水稻作物信息提取研究。采用实测样地数据,利用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验证,总精度为94.9%,Kappa系数为0.8533。研究表明,该水稻作物的识别技术,可以为了解我国水稻种植情况,进行水稻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