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前列腺印戒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PSA( ),PAS、CEA、LCA、CKH(-),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治疗,术后1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来自前列腺腺泡上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64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治疗,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为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伴黏液腺癌及管状乳头状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PSA+,PAP+,CEA-。术后给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易出现转移,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1例反复血精5个月,血尿4个月的患者直肠指诊示:前列腺右侧可及直径约1cm质软肿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7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提示前列腺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前列腺右叶大导管腺癌,向外浸润右侧精囊,Gleason分级5/4(Sum=9),pT3b;免疫组化染色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雄激素受体(AR)(-)。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血精、血尿消失,随访7年仍存活。结论前列腺导管腺癌是前列腺癌罕见的亚型,难于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可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附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肿瘤发生于膀胱右侧壁近膀胱颈处,以血尿就诊。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电镜下癌细胞核大而畸形,细胞器较少,部分癌细胞内有细胞内微小腺腔。免疫组化示PAS(+)、AB(+)。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0个月后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行肿瘤电切术,15个月后未见复发。结论:此病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其他非尿路上皮癌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就诊,术前检查未找到任何膀胱外病灶,行膀胱全切除术+输尿管造瘘术。结果:术后病检报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转肿瘤科化疗,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原发性膀胱SRCC非常罕见,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血PSA为175.08ng/ml。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9个月后症状加重,复查血PSA为7.4mg/ml。MRI提示前列腺腺癌,行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示CD56(+),NSE(+),CgA(-).LCA(-)。遂以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800mg,DDP150mg,采用4周方案,一共行4个疗程。从第2个疗程开始同步局部放疗(3D-CRT。每次3Gy,总量60Gy)。结果:复查CT前列腺局部肿瘤消失,排尿通畅,但在随访的过程中。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前列腺腺癌可能转化为小细胞癌,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恶性程度高,确诊需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以化疗为主,可辅以放疗,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加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膀胱内异位前列腺的病因及诊治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膀胱内异位前列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因间歇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年,加重伴排尿困难8天入院,术前诊断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提示P63+,34βE12+,PSA+,P504s-。结论:膀胱内异位前列腺临床上十分罕见,易误诊为膀胱肿瘤,虽属于良性病变,但仍有发生癌变可能,临床上应排除是否恶变为前列腺癌可能,采取相应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PSRCC)伴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PSRCC伴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检索Pubmed、CBM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结果:膀胱镜检病理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血PS A:12.73 ng/ml,FPSA:0.737 ng/ml,FPSA/PSA:0.06。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 6个月膀胱癌复发。结论:膀胱PSRCC临床少见,浸润性强,进展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膀胱PSRCC伴发前列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黏液腺癌的病理和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例前列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特点。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73和84岁,因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入院。1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另1例直肠指检、B超、CT、MRI及PSA检查均提示为前列腺癌,行穿刺活检后确诊,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行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以改善排尿症状,术后病理检查回报为前列腺黏液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较特异性表现。术后给予抗雄激素治疗等。结论:前列腺黏液腺癌在前列腺癌中罕见,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方法可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前列腺肉瘤样癌患者2例.例1,51岁.因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2个月,急性尿潴留入院.实验室检查PSA值2.31 ng/ml,CT检查示前列腺密度不均,左叶弥漫性增大、浸润膀胱.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肉瘤样癌.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加尿流改道(Bricker手术),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例2,54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PSA 2.61 ng/ml.B超检查示低回声块.CT检查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肉瘤.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加尿流改道(Bricker手术). 结果 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肉瘤样癌.镜下肿瘤组织由上皮癌细胞和肉瘤样间质2种成分组成,之间可见移行区过渡.免疫组化:2种成分中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呈阳性表达.癌细胞波形蛋白阴性,肉瘤样细胞阳性.例1术后41个月出现广泛转移,2个月后死亡.实验室检查PSA正常.例2术后16个月出现骨转移并有局部复发,手术去势联合比卡鲁胺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3个月无效,术后19个月死亡.实验室检查PSA<4.0 ng/ml.结论前列腺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不良,确诊需依赖病理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根治性切除辅以局部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巨大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巨大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中所见前列腺肿瘤大小约11.5cm×8cm×10cm,包膜尚完整,前壁与膀胱粘连紧密,后壁与直肠前间隙欠清。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前列腺巨大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极其罕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仍需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年龄51~75岁,平均68岁。9例均有肉眼血尿,呈间歇性发作;8例有尿频尿急症状;1例有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有尿痛。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8例,正常1例。2例质硬并可触及结节者行穿刺活检,均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包膜下低回声结节。PSA阳性5例,阴性2例,未查2例。膀胱镜检查肿瘤0.5 cm×0.5 cm×0.5 cm~3.0 cm×3.5 cm×5.0 cm大小,病理检查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在术前明确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余7例均为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并前列腺癌根治术,余8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病理结果:9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1例,Ⅱ级2例,Ⅱ~Ⅲ级3例,Ⅲ级3例;前列腺腺癌,高分化6例,中分化1例,低分化2例。7例随访2~28个月。2例术后1年内死于转移和并发症,5例无瘤存活时间平均17.5个月。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发性原发癌,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临床期前列腺癌及伴发偶发性前列腺癌2种。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癌预后并不差于单纯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等。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导管腺癌疾病的情况,并结合文献对之诊断治疗行进一步探讨。1例82岁男性患者主因“尿频、尿急7年,加重3个月”入院,误诊为其他疾病。血清总PsA为2.38μg/L,行TURP后方明确诊断。后行根治切除和相应药物治疗等。结果:病理报告:前列腺导管腺癌,Gleason8分。免疫组化染色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低分子角蛋白(CKAE)(+),高分子角蛋白(CKHW)(+),雄激素受体(AR)(-)。患者术后恢复可,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结论:前列腺导管腺癌在前列腺癌中罕见,难于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可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伴腺癌。给予化疗、手术或局部放疗后,患者分别于4~24个月死亡。结论:CD56、Syn、TTF-1、CHG、CD44、P501s、PSA、PSAP及PSMA有利于前列腺小细胞癌的早期诊断;虽然化疗是治疗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但早期手术可能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一个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顺利康复出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类癌。术后免疫组化分析:5-羟色胺、胃泌素、生长抑素、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嗜铬素A、突触素及胰高血糖素阳性。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临床罕见,诊断困难,需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临床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诊治1例原发前列腺移行细胞癌(PTCC)患者,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膀胱切除术,病理证实为PTCC,免疫组化染色:S100阴性(-),CK阳性(+++),P53阳性(+++),PSA阴性(-),术后随访至今无瘤存活。结论 原发PTCC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早期发现并手术,术后联合放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粘液腺癌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水平。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前列腺粘液腺癌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62岁,系尿频3个月,小便不能自解1周入院,血TPSA80.84ng/ml,FPSA2.67ng/ml。IPSS评分18分。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病理检查结果示(前列腺)黏液腺癌,免疫组化示CA19-9-,CK20-,Villin-,PAP-,CEA-,CK7和PSA为部分细胞+。给予内分泌治疗。结果:患者术后8个月复查,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血TPSA〈0.01ng/ml,FPSA〈0.01ng/ml。IPSS评分2分。结论: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临床少见,确诊依靠根治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早期病例可通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获得治愈。前列腺黏液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同经典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确诊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组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A、突触素(Syn)、S-100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这1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以血精就诊。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副神经节瘤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NSE、嗜铬A、Syn、S-100阳性,PSA阴性。随访42个月,排尿和排便通畅,疗效满意,无转移和复发。结论:前列腺是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极少见的位置,临床非常罕见。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需病理确诊,治疗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43岁,因左侧阴囊无痛性包块1个月就诊。体检干左附睾头部可扪及1.0cm结节,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结果行左附睾切除术。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免疫组化示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AE)(++),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间质瘤(-)。术后双肾MRI排除占位性病变,膀胱B超未见异常。术后15d行左睾丸切除术,病理未见透明细胞癌组织。随访1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前列腺移行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现仍在随访中,另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加经尿道电气化术,术后半年死亡。结论:本病多以肉眼血尿就诊。确诊主要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加膀胱灌注化疗为主,预后较其他前列腺癌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