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集合管癌(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肾集合管癌少见,其生物学行为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在近4年间收治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1~6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消瘦、低热。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分别经3个月,2、2.5年随访无复发,l例术后1年2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因肾门、腔静脉旁淋巴结广泛受累仅作姑息性肾切除,术后2个月出现骨转移。病理所见:肿瘤灰白,位于髓质,镜检呈腺管乳头状结构,间质丰富,邻近集合管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检查高分子细胞角蛋白,花生凝集素及上皮细胞膜抗原均阳性。结合文献对集合管癌的若干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CDC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2~67岁,平均55岁.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CT检查示肿瘤直径2.1~8.5 cm,平均5.6 cm.肿瘤位于肾髓质或同时伴有肾皮质、肾盂浸润,边界不清,病变肾脏外形增大,但肾脏轮廓基本存在,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结果 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浸润性生长;以腺管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有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UEA-1、EMA、PNA、HMW-CK表达阳性,而CD10表达阴性.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3 ~8.0年,平均2.8年.随访期间死亡7例,平均生存期为12.5个月,2例无瘤生存分别9个月和8年,1例仍在化疗中,1例失访. 结论 CD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癌类型,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58.1(33~77)岁,血尿3例,腰痛3例,血尿伴腰痛2例,CT增强检测呈少血供特征。结果:1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平均最大径7.1(2.2~15.0)cm,3例淋巴转移,2例远处转移。肿瘤镜下表现为腺管状或腺管乳头状,常伴坏死,部分混有肉瘤样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5.6(3.2~6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1例失访,6例因肿瘤死亡,5例无瘤生存。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就诊时多有症状,影像学仅起提示作用,病理是唯一确诊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肾集合管癌的主要方法,靶向治疗可能是术后辅助治疗转移性肾集合管癌的有效方案。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转移早,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祥田  曾荔  宓培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719-719,I040
肾集合管癌 (collectingductcarcino maofkidney,CDCK)是一种少见的肾恶性肿瘤[1] 。此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病理特点不同于常见的透明细胞癌而被WHO分为独立的一类[2 ] 。我院诊治 10例 ,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从 1989年 1月至1999年 6月 30日 ,我院共诊治肾癌 46 6例 ,其中CDCK10例 ,占 2 1%。男 6例 ,女 4例。平均年龄 5 0岁 (2 8~ 77岁 ) ,其中 37岁以下 5例。左肾 4例 ,右肾 5例 ,双肾 1例。因血尿而就诊的 7例 ,腰疼 2例 ,腹疼伴低热及肿块 1例。病程 1周到 1年不等 ,平均 4 8个月。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肾集合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8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施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直径5~12cm。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呈侵袭性生长,以腺管或腺管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间质内含较多淋巴细胞,并伴有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K7、CK19、上皮膜抗原(EMA)、34βE12、PNA,UEA-1、vimentin呈部分阳性表达,而HMB45和S-100为阴性。随访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转移,2例死于肾癌转移,2例带瘤生存。平均生存时间为12.8个月。结论肾集合管癌较罕见,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靶向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但仍需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D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分别为男性44岁和女性60岁,分别因间断右腰痛1个月和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周人院。彩超和CT检查发现。肾门部位肿物,与周围肾组织界限不清晰,CT增强扫描肿物仅轻微强化。2例均于全麻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大体标本见肿物位于。肾门部位,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无明确分界。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腺管或腺管乳头状结构,Fuhrman细胞核分级3~4级。免疫组化反应1例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和花生凝集素(PNA)均呈阳性,另1例PNA阴性,但高分子量CK呈阳性。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3个月死亡。结论:CDC发病率低,临床罕见。CT对术前诊断可提供帮助,确定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转移早、预后差是CDC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CD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CD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例CDC患者占同期肾癌的1.41%,全部为男性,年龄为51~62岁。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乏力、消瘦及低热。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肾结核,但术中探查发现合并输尿管多发结节,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为输尿管癌,行患侧肾癌根治性切除加输球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CDC并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术前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病灶,同时肾门、肾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多发肿大淋巴结,术中尽量切除可疑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另1例术再病理检查报告为CDC,部分为透明细胞癌。肿瘤TNM分期:2例为T2N2M1(Ⅳ期),1例为T2N1Mn(Ⅲ期),1例为T1N0M0(Ⅰ期)。4例患者术后均进行干扰素及IL-2治疗,2例有远处转移者同时行放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肝、肺、肋骨多发转移而死亡,余3例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CDC临床症状明显,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顶后差。主要治疗方法为肾癌根治术,患者多于术后数月或几年内发生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5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5例肾集合管癌占同期肾癌的0.74%,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1岁。左肾4例,右肾1例。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其中4例B超示肾占位性病变,1例示肾盂占位性病变。CT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其中1例入院时双肺多发结节,其余4例人院时均未发现转移。2例行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肾集合管癌伴乳头状结构。1例免疫组化示CK7阳性、vimentin部分阳性、CK20阴性,其余4例均无免疫组化结果。3例分别于术后9、12和15个月死于肾癌转移,2例无瘤生存。3例平均生存时间12.3个月。结论肾集合管癌临床症状明显,侵袭力强,预后差。目前术前诊断主要依赖CT和B超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靶向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但仍需要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肾集合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曾诊治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分析肾集合管癌预后不良的原因,探讨改善集合管癌预后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648例肾癌中7例集合管癌患者(1.08%)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患者症状、TNM分期、综合治疗策略三个方面综合初步分析集合管癌预后不良的原因.结果 7例集合管癌患者,男性4名,女性3名,平均年龄58.3岁.因腰痛、血尿、腹部肿块就诊者5例,无症状肾癌2例.AJCC临床分期Ⅰ期2例,Ⅳ期5例.肿瘤平均体积8.2 cm×6.6 cm×5.8 cm,血管内癌栓形成5例,肾内转移形成卫星灶3例,肾门淋巴结转移4例,远处转移1例.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1例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术后均行免疫治疗,1例行辅助化疗.平均随访13.9个月,5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 典型症状的出现提示预后不良,早期淋巴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对大部分患者难以达到根治效果,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不明确是集合管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依靠健康查体筛查可疑病例,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是改善肾集合管癌预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孟输尿管癌(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腰部切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孟输尿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切,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孟输尿管肿瘤39例。结果 39例术后无一例并发出血、感染、尿瘘。平均随访20.7个月,膀胱镜复查未发现环切口肿瘤种植。膀胱其它部位发生肿瘤8例,占23%(8/35),均作了局部处理。结论 此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是肾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肾集合管癌(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 ducts of bellini,CCDB)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仅占肾上皮肿瘤的1%,是肾细胞癌中恶性度最高的类型之一,1986年由Fleming等[1]首次描述。肿瘤起源于肾集合管的主细胞,形态多样,伴有显著的肉瘤样分化时又称为肾肉瘤样集合管癌。我院于2010年9月收治1例肾肉瘤样集合管癌伴肾结石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肾集合管癌并鳞状细胞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 ,女 ,71岁。因腰腹痛伴尿频、血尿、腹部包块 3个月入院。B超和CT提示肾盂癌可能。查体 :一般情况差 ,慢性病容 ,右腹部可触及约 2 6 .0cm× 14 .0cm包块 ,质中 ,囊性感 ,近腰部触痛 ,肾区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肾功正常 ,尿涂片查见恶性细胞。 2 0 0 3年 12月 10日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 ,行右肾癌姑息性切除。病理检查 :不规则形组织块 15 .0cm× 10 .0cm× 9.0cm ,9.0cm× 6 .0cm× 1.5cm ,切面肾脏正常结构丧失 ,呈多囊状 ,囊腔不规则 ,内含乳头状肿瘤和血块及 2 .5cm× 2 .3cm× 2 .0cm和 4 .0cm×2 .8cm×…  相似文献   

14.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3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个月至4年,4例无瘤存活,1例于术后1年死于中风。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病理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肾细胞癌: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表现,提高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肾癌的1.9%,平均发病年龄52岁。无自觉症状者5例,血尿4例。7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肿瘤最大径4-15cm,多位于肾皮质,淡黄色到金黄色,单灶或多灶性结节性长。均以乳头或乳头管状结构为主,乳头轴心可见泡沫细胞。9例均有细胞角蛋白CK7表达。Fuhrman病理分级G13例、G24例、 G32例。TNM病理分期pT27例、pT3a1例、pT3bN1V1b1例。随访7例无瘤生存36-134个月,1例G2pT3b者无瘤生存11个月,1例G3pT3a者13个月后死于肾癌转移。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少见的肾癌,表现为低分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CT资料,观察CDC的CT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直径3~12cm;8例(8/11,72.73%)呈单纯浸润性生长,3例(3/11,27.27%)呈局部膨胀性生长伴浸润性生长;4例(4/11,36.36%)累及肾皮质和髓质,7例(7/11,63.64%)累及肾皮质、髓质及肾盂;7例(7/11,63.64%)呈囊实性,4例(4/11,36.36%)呈实性;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5例(5/11,45.45%)肾脏体积增大或局部轮廓发生改变;1例(1/11,9.91%)肿瘤内见斑点状钙化;3例(3/11,27.27%)侵犯肾周筋膜,5例(5/11,45.45%)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CD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肾细胞癌的手术治疗(附7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71例肾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Ⅰ期术后1、3、5和10年存活率为100%、90.9%、87.5%和66.6%。Ⅱ期为100%、82.6%、54.5%和33.3%。Ⅲ期和Ⅳ期为63.6%、38.8%、15%和0。对肾癌根治切除手术切口的选择、淋巴清除的范围和对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评价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发肾上腺腺瘤;首发症状主要以腰痛、血尿、消瘦、低热为主;CT影像均提示肿瘤密度在肾髓质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且在肾髓质期和排泄期呈均匀强化;6例经腹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经腰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均辅以免疫治疗,未行放化疗;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急性肾衰死亡,1例于12个月因肝及淋巴结转移死亡,其余4例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其它肾细胞癌在临床表现上基本相同,但在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上均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不同,诊断主要依靠CT影像,确诊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其预后可能与分期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989年至2 0 0 0年共 95 5例患者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术 ,其中 6例病理证实为肾集合管细胞癌。肾集合管细胞癌的构成比为0 .6 % ,年龄 4 1~ 71岁 ,平均 (5 6± 11)岁 ,男女比例为 1∶1。左侧 5例 ,右侧 1例 ,3例有吸烟史 ,患者一级亲属中有肿瘤史者 3例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