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97-01-1999-10共做刮宫产手术343例,本文仅就刮宫产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指胎龄大于28周,不满37足周的活产婴儿。1 环境 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4℃-26℃,做晨间护理时增加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天空气消毒1-2次,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4,8(4):386-38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系统化整体护理应运而生,并已逐步取代责任制护理,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自1994年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引进我国护理界以后,全国已经掀起了学习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高潮。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人对系统化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4.
整体护理在我院开展已十年余,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已经被护理界和病人所认可,也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产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运作,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与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2003年1月,我们采取护理程序对13例脑血栓病人实施了整体护理,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归纳总结如下。本组病人13例,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8-68岁,平均49岁;原有高血压病史9例,糖尿病史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3-28小时,昏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理教学应适应新世纪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医学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因此,临床护理教学也应适应这个转变,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1.医学模式的转变带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之后,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一个护士在护理服务中努力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处于诊查和治疗的最佳境界,对病人的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分层能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实施护理人员分层能级管理,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付班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分层管理框架。结果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结论建立护士分层能级管理,合理利用了护士资源,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海上护理训练管理中引入整体护理观念 ,并应用整体护理的核心程序———护理程序 ,通过评估 -计划 -实施-评价这一过程 ,对海上护理人员进行有效、规范、科学的培训 ,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海上救护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及整体配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志云 《河北医学》2012,18(7):1002-1003
目的:探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护理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抽取2009-03-11-2010-03-11的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患者242例,对白内障术后患者进行加强巡视及全方位病情观察.结果:242例患者中有两例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被及时发现,得到了及时处理.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和整体的病情观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在白内障术后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医学模式的变革,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护士不是单纯协助医师进行基础护理及技术操作,而是对其负责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不仅要面向疾病,而且还要面向健康。通过各种护理行为使患者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因此,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2002-2006年在内科工作期间,共收治住院病人2187人。男:1142人,女:1045人。年龄25-84岁,平均54.5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急腹症是妇科中常见病,本文将257例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0-01~1994-12,我科共收治妇科住院病人2000人次,其中急腹症257例,占12.5%.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8岁.  相似文献   

14.
塑造护理人际美,对于构建和谐护理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塑造护-患人际美、护-护人际美、护-医人际美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培养和增强护理人员的人际吸引能力;培养和树立护理人员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和训练护理人员的互换沟通能力和培养完善护理人员良好的自我形象等工作实践加强塑造护理人际美.  相似文献   

15.
患者老年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两周”于2011-09-07来院,拟“冠心病、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入院.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完善,手术指征明确,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6.
梁惠芳 《华夏医学》2005,18(5):804-805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技术(CT)在国内的广泛开展,CT已成为医院最为普及的一种检查手段,但是很多患者对自己作CT检查的目的、方法、步骤不太了解,容易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或因进入陌生检查环境和“被迫体位”的不适而不能接受CT检查,应注重患者个体化的各种需求并制定有效的身心整体护理,改变了从前患者预约检查-划价-交费-等候检查-等候报告,近似“流水作业”的工作程序,使患者在CT检查就诊期间能够初步了解CT的基本原理和检查目的,能够感受到被关心、被尊重,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现将我科整体护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以新的姿态、独立的角色功能、科学的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去诊断和解决人类健康方面的各种护理问题,实施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8.
护理程序是以增进或恢复病人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完整的护理过程,由护士对病人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的身心护理。它把护理活动纳入一个有顺序、有逻辑的框架,共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些护理活动先后连续,彼此衔接,循环往复,互有交叉。笔者从2005年开始尝试对护理专业学生使用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建立模式化病房,学生作为护士角色,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依据。方法本院于2011-01~2012-12间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实验阶段),与2009-01~2010-12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对照阶段)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两个阶段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阶段患者护理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出错率情况均优于对照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由于患儿不配合导致的护理差错发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郭翠娟  李文卿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A):1509-1510
我院开展责任制护理近5a了.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于去年8月份推行责任分组医生护士配套分管病人制度以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还进一步加深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