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漓江支流小流域作为非点源污染流域研究对象,应用简化的SWAT模型,模拟示范区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量。根据模型模拟结果,预测流域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当地农药化肥的施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对流域内水质作出分析,提出减少污染负荷量的方案以及削减策略,为制订示范区内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策略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GIS在非点源污染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非点源污染的时空特征,本文介绍了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小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详细介绍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关系,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建立属性数据库,数字化图形资料,建立图形数据库包括小流域边界、水系、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形图等.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处理小流域地表径流污染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鞍山市高村铁矿开采区域地表径流污染的治理为例,通过对其地表水污染特征的分析及针对小流域地表径流水文特征,提出利用"前置调蓄塘+人工湿地"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的治理方案,并探讨了在工程设计中涉及的设计要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园林的观念,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贺兰县农村非点源污染现状,发现污染主要以种植业的化肥、农药,养殖业的禽畜粪便、残余饵料、药物,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企业的固体废弃物等为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贺兰县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并将其分为种植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养殖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农村工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4个子模块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可确保贺兰县不同村落有不同的良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金龟河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保护原生态河流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金龟小流域污染情况及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其采用入河污染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源保护治理、生态景观治理等多样性建设措施,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流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小流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小流域特色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以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中非点源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水环境中非点源污染的来源、特点、危害3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并回顾了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的发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l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的发展,3S技术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工具.展望了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前景.最后依据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机理,从技术防治和管理防治两方面提出了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汾河流域(运城段)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汾河流域运城段非点源总氮(TN)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汾河流域运城段非点源TN约为127.415X104t/a,其中农业化肥污染、农业人口生活污染及牲畜养殖污染非点源TN的贡献率较大,农业人口生活污染为最大来源.非点源污染是汾河流域运城段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洪水计算及防洪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洪水具有汇流快、峰量大、预测难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白溪小流域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一旦发生洪水,将对溪河周围的居民产生严重的威胁。对白溪小流域的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位,以及在不同险情下的临界雨强的分析,可以成为小流域防洪措施的实施的依据,并据此设计洪水位进行堤防等工程措施的建设,根据临界雨强确定流域内的预警范围,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点源污染逐步成为三峡库区流域污染的重要控制对象,将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模拟研究,以识别库区非点源污染来源关键区域.模型建立后采用2002—2008年水文、水质实测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通过对三峡水库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可知:三峡库区上游汇入为库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平均为71.74%,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最高为33.03%,而库区点源污染贡献率较小,最高仅为4.17%.对库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的模拟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物产生的关键区域主要集中在库区腹部,即小江、大宁河、汤溪河等支流流域.  相似文献   

11.
非点源污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具有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了国外以及国内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成果,作者从而总结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介绍了非点源污染的危害及其来源,并归纳了非点源污染常规控制途径,采用土地处理系统来控制非点源污染非常有效,介绍了人工湿地控制污染的机理及特点,提出采用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技术观点,通过人工湿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研究成果证明人工湿地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但要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流域非点源氮(N)、磷(P)营养物质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流域非点源关键污染源区,以伊洛河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量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生活和禽畜养殖所产生的N、P污染负荷,借助改进后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模型和SWAT模型,阐述流域非点源N、P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N、P污染关键源区;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计算两模型模拟结果的相关性,评价改进后的PNPI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2020年伊洛河流域N、P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均呈现出伊河、洛河两支流上游污染风险较低,中下游污染风险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N和P的极低、低、中、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伊洛河总面积的48.85%、14.61%、9.68%、14.64%、12.22%和55.48%、8.76%、11.14%、13.25%、11.38%;土地利用输出是流域产生N、P污染的主要源头,负荷量分别为20 643.62、3 033.31 t/a,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输出的N、P负荷量最大,分别为13 000.07、1 956.44 t/a,草地输出产生的N负荷量最小,为1 322.99...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扩展的环境效应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虽然1996—2004年间连续干旱导致年径流量整体减少,但城八区年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各分区年径流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比例具有一致性,说明保护并合理利用耕地对减少城市径流有重要意义;城市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大于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林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所产生的水文效应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水域、草地、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用地需要特别加强保护;通过L-THIA模型和GIS平台,实现了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展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下垫面(土地利用)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初步将北京划分为4类城市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敏感性区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小流域的特点,以西安市的皂河为例,考虑自然、水文特性以及人文社会各因素对流域产、汇流及河流水质的影响,构建了适合城市小流域的三层串联水箱模型、运动波模型以及一维河流水质模型相结合的一体化水文水质综合模型,模拟流域的径流过程及河流主要水质变化趋势.各项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趋势吻合较好,说明构建的综合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城市小流域河流的水文水质变化趋势.借助模拟结果探明了皂河污染对渭河的影响,可为皂河最终排入渭河西安段的污染控制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点源污染模型在缺资料流域应用较为困难的问题,以赣江袁河流域为例进行研究。通过插补延长、参数移用等技术手段处理分析,构建了基于分布式SWAT模型的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方案。对流域内水量、泥沙及主要污染物氨氮(NH3-N)和总氮(TN)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纳西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基本达到0.7以上,模拟精度较为满意,说...  相似文献   

17.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点源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指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水体污染,是相应于点源的重要污染源类型。非点源污染的危害与严重性随着点源污染控制能力的提高而逐渐表现出来。介绍了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了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采集水样与实验室化验,分析了由城市降雨径流造成水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物类型和各污染物浓度随径流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五里湖非点源污染随降雨类型、下垫面特征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连续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具有先快速升至最高值、再随降雨历时逐渐减小的特征,降水初期雨滴的溅蚀力是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限制因子,降水中后期限制因子转变为下垫面残存的非点源污染物数量;(2)间歇型降雨污染物浓度随整个降雨历时呈现锯齿状变化的特征,原因是间歇型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期间某些集水区污染源将新的污染物质输送到地表,污染物积累效应被凸现显出来;(3)非点源污染物浓度的月份变化曲线呈锯齿状,是污染物累积作用、消减作用、前次降雨的影响、雨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污染物来源的不同、污染程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环境研究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反思传统规划方法,指出在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下的可持续人居建设中,传统理论方法的贡献是有限的。提出并阐述了以小流域人居环境为基本单元和突破口,分步骤实现流域一区域一地域人居环境三层次发展的新构想,以及小流域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铜陵市西丰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例,分区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