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甲肝病毒基因型,为确定我国甲肝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反应(AC/PCR),依据国际上甲肝病毒分型标准,扩增VP1/2A结合处的168个核苦酸(nt2909~3264)。结果 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得出L-A-1株病毒属于甲肝病毒基因IB亚型。结论 在我国有IA和IB两个亚型甲肝病毒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Walvax-2细胞基质培养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YN5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HAV YN5株在Walvax-2细胞中于35℃连续适应培养,取P24、P27、P29、P35和P40代病毒,提取RNA,以其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MAN、Vector NTI、BioEdit等进行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株HM175(M14707)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5代病毒全基因组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标准株HM175比较,5代病毒基因组5′-NCR(101~200 bp)片段的124和152位发生突变,且存在134~137 bp缺失;2A(3 012~3 210 bp)片段的3 025和3 196位发生突变,其中,3 025位点A变为T,与标准株HM175 VP1/2A(3 024~3 191 bp)的差异小于7. 5%,基因亚型与其相同,均为IB型;2C(3 986~4 960 bp)片段的4 043、4 087、4 185、4 222、4 563、4 802、4 880位点发生突变。5代病毒与标准株HM17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 4%,共有29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主要抗原位点与标准株HM175完全一致。结论 Walvax-2细胞基质培养HAV YN5株可保持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有望用于甲肝疫苗的研发及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Js-4株经人二倍体细胞MRC-5传代后的核苷酸序列变异情况。方法将HAV Js-4株经Vero细胞适应14代获得的原始株Js-4-V14经人二倍体细胞MRC-5于35℃连续适应培养15代,取其中8个适应株(Js-4-M2、Js-4-M3、Js-4-M4、Js-4-M5、Js-4-M10、Js-4-M12、Js-4-M14、Js-4-M15)及原始株,提取病毒基因组RNA,通过RT-PCR扩增病毒全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Lasergene 7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8个适应株全基因组与Js-4-V14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8%~100.0%之间;第5代适应株在5′-NCR(101~200 bp)发生较大变异,表现为105~157 bp缺失,之后该突变稳定遗传;第10、12、14、15代适应株在2A(3 012~3 210 bp)区段3 122位点发生点突变;8个适应株和Js-4-V14毒株与野毒株HM175为同一基因亚型,均为IB型;9个毒株的主要抗原位点与野生株HM175完全一致。结论 HAV Js-4-V14株在MRC-5细胞传代适应过程中,主要抗原位点未发生突变,其与细胞适应性和病毒增殖有关的基因在传代早期已经变异,传代后期这些变异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庄河市环境污水中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基因组特征,比较其与病例标本HAV基因组相似性。方法 收集2021年庄河市7—12月18份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污水样本(环境污水),提取病毒RNA,逆转录后采用巢式PCR对VP1-2A区进行扩增,测序拼接获得5条HAV核苷酸序列(321 bp)。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21年环境污水样本HAV均为ⅠA亚型,VP1-2A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100%。与2020年庄河市甲肝病例样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100%,进化上分为2个分支。结论 ⅠA亚型为庄河市环境污水HAV的优势基因型,与病例样本的基因组存在差异,也有部分毒株的基因组完全一致。通过比较环境污水中HAV核酸与病例样本核酸的相似性,可更好地了解HAV的循环,以便对甲肝的流行病学监测作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8型(Coxsackievirus A8,CVA8)云南分离株A8-1/YN/CHN/2019全基因组序列及其遗传特性,以期了解CVA8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方法 设计针对CVA8的引物,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VP1序列并测序,BioEdit 7.2.3拼接得到全基因组,使用MEGA 7.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应用Simplot 3.5.1及RDP4软件进行重组分析。结果 A8-1/YN/CHN/2019株长7 396 nt,编码2 188个氨基酸。其VP1与CVA8原型株AF081299/Donovan/USA/1998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04%和95.24%;A8-1/YN/CHN/2019株属于基因型E,其他中国分离株位于D和E型。重组分析发现A8-1/YN/CHN/2019株在非结构编码区的P2和P3段上发生重组。结论 A8-1/YN/CHN/2019株为E基因型,并在P2、P3段的非结构区发生了重组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EV71)甘肃分离株VP1基因的特征。方法应用RT-PCR法扩增4株EV71甘肃分离株(46F、47F、51F和55F)的VP1基因,克隆入pTA2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4株病毒VP1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891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297个氨基酸。51F与55F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46F与47F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0%,4株病毒与EV71的C4亚型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6%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9%以上。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显示,4株分离株分属2个群,其中51F和55F毒株同属一个群,其与昆明分离株kunming41-08亲缘关系最为相近;46F和47F同属一个群,其与内蒙分离株0723F/NM/CHN/07关系最为相近。结论 4株EV71甘肃分离株属于C4亚型,为中国EV71的基因分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禽脑脊髓炎病毒VP1、VP3、VP0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EV-NH937基因组全序列设计3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的外壳蛋白VP1、VP3、VP0基因,将它们克隆于pUCm-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EV-NH937病毒株VP1基因全长810 bp、编码270个氨基酸,VP3基因全长735 bp、编码245个氨基酸,VP0基因全长726 bp、编码242个氨基酸;与Calnek疫苗株相比,AEV-NH937病毒株VP1、VP3、VP0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0.62%、93.88%、95.4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89%、97.96%、98.35%.将VP1、VP3、VP0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cDNA4/HisMax构建表达重组质粒并转入宿主菌DH5α中,使基因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groups A type 16,CoxA16)4个毒株进行免疫原性及毒株间交叉保护能力的比较分析。方法提取CoxA16 G20、KM/M08、MY08和KM208病毒RNA,PCR扩增VP1基因,并进行测序;利用MEGA4.0软件中Bootstrap Test of phylogeny→Neighbor-joining方法对13株CoxA16基于VP1基因全序列构建CoxA16种系进化树并进行基因分型,使用DNAMAN软件对4个毒株VP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差异位点进行分析。分别用纯化灭活后的4株CoxA16免疫BALB/c小鼠,于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的第14、28天采血,分离血清,Western blot法检测G20毒株免疫的小鼠血清中抗体的的特异性;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并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G20、MY08和KM208毒株属于B2b基因型,而KM/M08毒株属于B2a基因型;4个毒株间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8%~99.0%;MY08与其他3个毒株相比,在VP1的第102位(N→D)、241位(E→K)和248位(T→A)上存在3个差异氨基酸位点。G20毒株的抗血清可特异识别CoxA16的VP1和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各实验组二次免疫后第28天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其他检测时期,其中MY08组中和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20、KM/M08、和KM208毒株间的交叉保护能力优于MY08毒株对G20、KM/M08和KM208毒株的交叉保护能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株CoxA16灭活后均能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保护能力,其中G20、KM/M08和KM208毒株在灭活后,显示了更好的免疫原性和毒株间交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9年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粪便中分离获得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毒株的全VP1基因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人胚肺二倍体KMB-17细胞和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分离病毒,设计针对CVA16全VP1基因序列引物,采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MEGA 7.0和Geneious 9.0.2等软件对全VP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获得26株CVA16毒株,其中有8株KMB-17分离株和18株Vero分离株。随机选取20株CVA16分离株进行分析,发现3株B1a和17株B1b基因亚型;其中17株CVA16 B1b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8%~100%和98.3%~100%,与国内其他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1.1%~99.2%和97.3%~99.0%;3株B1a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8.0%~98.1%和99.3%,与国内其他B1a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88.7%~98.7%和98.3%~99.7%;17株B...  相似文献   

10.
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接种后HAV的毒力和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普通狨猴对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接种者的粪便中排出的甲肝病毒(HAV)进行毒力/减毒水平检测,并对疫苗病毒及分离出毒株的P1和P2连接区的核苷酸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份疫苗病毒经人体增殖后均无毒力回升迹象,分离毒株Ⅱ、Ⅴ与K7疫苗病毒的同源性为99.7%~100%,所编码的114个氨基酸其序列完全相同,属同一亚基因型IB。提示我国至少有2个亚基因型的HAV,值得进一步展开甲肝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研制HAV VLPs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法从HAV HM175-clone4株中扩增P1-2A、P2和P3基因片段。将P1-2A和P3基因亚克隆至pFastBacDual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Dual-P1-P3,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TM,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P1-P3,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重组杆状病毒的包装。重组杆状病毒vAcP1P3扩增后,感染昆虫细胞Tn-5,培养72 h后,收获表达产物,经原位免疫荧光、EIA、Western blot法及透射电镜检测HAV VLPs的表达。表达产物经超滤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结果重组表达质粒和重组穿梭质粒分别经双酶切和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第2、3、4代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分别为1.58×105、2.13×107、3.98×107TCID50/ml。vAcP1P3转染sf-9细胞72 h后,可见HAV蛋白的表达;vAcP1P3转染Tn-5细胞后,表达的HAV抗原主要存在于沉淀中,且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杆状病毒沉淀样品(P<0.001);Wentern blot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杆状病毒组相比,HAV VLPs样品中VP3的含量相对较少,HAV VLPs样品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30 700的VP1片段及相对分子质量约27 700的VP3片段;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小约50 nm的VLPs颗粒,略大于天然HAV颗粒。纯化的HAV蛋白主要存在于40%50%的蔗糖梯度中,提示有VLPs形成。结论成功制备了HAV VLPs,为甲肝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Zoltan Kish  R. Cecil Jack 《Lipids》1974,9(4):264-268
The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 of a mutant strain of the dermatophyteArthroderma uncinatum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ild type. Phosphatidylcholine,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hosphatidylserine, diphosphatidylglycerol, phosphatidylinositol, and phosphatidic acid were present, and there was marked variation in the amount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hosphatidylserine, and phosphatidic acid in the two strains. Thus, the ratio of phosphatidylcholine (wild type) to phosphatidylcholine (mutant) was 2∶1; the ratio of phosphatidylserine (wild type) to phosphatidylserine (mutant) was 3∶1 and the ratio of phosphatidic acid (wild type) to phosphatidic acid (mutant) was 1∶5. In both strains, the predominant fatty acid was 18∶2, with 54.0% in the wild type and 46.7% in the mutant. Qualitatively, the same fatty acid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20∶0, were found in all of the phospholipid classes; C20∶0, both in the mutant strain (5.79%) and the wild type (trace amounts), was associated with phosphatidylserin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s of growth of the two strains; the mutant strain grew more rapidly than, and produced three times as much mycelium as, the wild type. The mutant strain also produced larger proportions of total lipid and phospholipid than the wild type; there was 20.5% total lipid and ca. 5% phospholipid in the mutant compared with 15.5% total lipid and 2.6% phospholipid in the wild typ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VP7基因的遗传特征,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GEM-T中,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LLR株VP7基因全长1062bp,含编码326个氨基酸的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各代次病毒的VP7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变化完全一致,与GenBanK中LLR参考株(L11602)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与14株G10血清型RV毒株之间,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3%~87.4%和92.7%~94.9%;与不同血清型RV代表株间,VP7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2.2%~76.8%和72.9%~83.1%;在A、B、C3个重要抗原表位,LLR株与同一血清型RV代表株B223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7.5%,而与不同血清型仅为42.5%~62.5%。结论轮状病毒LLR疫苗株VP7基因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来自不同国家同一型别的RV株VP7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无明显差异,在遗传上密切相关,从VP7基因分子水平证明LLR株毒种及其制备的疫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甲型肝炎病毒(H2株)细胞适应的分于机制。方法 将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株(HAV H2K7)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上快速连续传代增强适应(14d),检测连续传代后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测定 第18代(HAV H2K7P18)全基因组序列。结果 适应至第18代抗原滴度达1:512,感染性滴度为7.5LogCCID50/ml。 整个基因组出现了10个核苷酸突变,变异卒为0.13%,变异较大区域位于5’末端非编码区(5’UTP),有3个核苷酸 变异。编码区7个交变,2个是无义突变,5个有义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变化,分别位于 VP2 A-S;2C,Q-P;3A,R- C;3C,T-A和3D,V-G。结论 HAV H2K74因组5’UTR、2C区、3A区、3C区和3D区变异协同作用促进在 KMB17 细胞上快速增强适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国产恒河猴作为甲型肝炎病毒 (HAV)的动物模型做出全面评估。方法 用HAV野型株和H2株减毒HAV感染恒河猴 ,检测分析猴体的各种反应。结果  14只恒河猴经 4株野型病毒感染后 ,全部血清抗体阳转 ,效价为 1∶2~ 1∶12 80 ,13只猴 ( 92 .9% )的血清酶异常升高和粪便排毒 ,2只猴 ( 14 .3% )有肝脏组织病理学极轻度改变 ;35 2只恒河猴分组接种 6 8批H2株及其子代病毒后 ,血清抗体阳转率为 99.7% ,血清酶异常升高率为2 .8% ,粪便排毒率为 5 8.3% ( 14 / 2 4 ) ,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国产恒河猴是HAV的敏感动物 ,其ALT等血清酶指标能有效反映HAV的强毒或弱毒性质 ,可作为实验动物用于监测甲肝减毒活疫苗株的残余毒力  相似文献   

16.
对带有甲肝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VMS11HAV25株与其亲本病毒天坛株和JingC-1系减毒株进行了毒力比较,结果表明,VMS11HAV25株对小鼠神经毒力和尾静脉注射后的全身症状以及家兔皮内反应都比天坛株有明显减弱。在40℃培育下鸡胚尿囊膜(CAM)上形成的痘疱数也比天坛株有明显减少。VMS11HAV25株在37℃培育下CAM上形成的痘疱较大,家兔皮内接种后出现有小面积的皮肤坏死性损伤,因此认为,VMS11HAV25株的残余毒力高于JingC-系,介于天坛株和JingC-1系减毒株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Lanzhou01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EV71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兰州市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EV71,经蚀斑克隆传代后,RT-PCR法检测其特异性;Vero细胞甲基纤维素蚀斑法分析病毒的毒力;克隆病毒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以不同的MOI接种Vero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绘制病毒的增殖曲线;连续传代,分析VP1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并测定毒力,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经细胞传代和蚀斑克隆,获得增殖性能稳定的分离株,RT-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约250bp的特异性条带;经VP1基因测序与进化树鉴定为EV71,其与浙江、深圳等地的EV71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9%,属于C4基因亚型;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20~30nm;该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后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毒力为6.8LgPFU/ml;经Vero细胞连续传30代,不同代次的病毒VP1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或等于99.6%,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明显变异,毒力也无明显改变。结论已成功分离1株EV71,其生物学特性良好,为灭活疫苗的研制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