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别选取典型的天然金黄色珍珠与金黄色染色珍珠样品,在透射光下对比观察两种珍珠的表面特征,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它们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染色珍珠的染色痕迹明显,有团块状、片状瑕疵;金黄色珍珠样品的拉曼光谱谱线稳定,具有典型的文石特征峰,而金黄色染色珍珠样品的拉曼光谱谱线起伏较大,除典型的文石特征峰外,杂峰与毛刺很多,荧光背景强度高;金黄色珍珠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峰在355 nm附近,而金黄色染色珍珠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除355 nm附近的特征峰外,还在450 nm附近有特征峰,应为外来无机或有机染料所致;金黄色珍珠有1个376 nm的激发波长光,表现在以472 nm为中心的发射光谱峰,而金黄色染色珍珠有2个激发波长光,受372 nm波长光激发的发射光谱峰以436 nm为中心,受450 nm波长光激发的发射光谱峰以493 nm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对金黄色海水珍珠(简称金珠)和颜色经过加工处理的金色珍珠(改色金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放大观察下,金珠的表面光滑,颜色分布均匀,改色金珠表面损伤严重,纹理明显,局部有颜色富集。拉曼光谱中,金珠在275 cm-1有很明显的拉曼位移,改色金珠的谱线荧光背景明显高于金珠,275 cm-1处的拉曼位移基本被荧光谱线覆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金珠在284、357 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改色金珠在近紫外区没有特征吸收。根据放大检测、拉曼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的区别,可快速、无损、有效地鉴定区分金珠和改色金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克林霉素磷酸酯溶液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含量和同时测定甲硝唑、水杨酸的含量。方法 克林霉素磷酸酯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流动相为磷酸二氧钾—乙腈(75:25);甲硝唑、水杨酸的紫外检测波长为290n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乙腈(80:20),结果 克林霉素磷酸酯、甲硝唑和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5%、101.22%、100.90%,RSD分别为2.34%、1.34%、1.04%。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有利于该制剂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纳米金及其标记细胞色素P450在811nm近红外荧光光谱的特性,并对其荧光增强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用不同量的柠檬酸三钠在煮沸搅拌条件下还原氯金酸制得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利用纳米金易与蛋白结合的性质标记细胞色素P450。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投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仪,研究纳米金及其标记细胞色素P450的光谱性质。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随着还原剂柠檬酸钠加入量的增加,形成的纳米金的颗粒逐渐减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大颗粒纳米金只在250nm处有吸收,当纳米金粒径的减小至21nm时,在525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荧光光谱仪显示以538nm为激发波长,纳米金在811nm处有荧光发射峰,且标记蛋白后荧光强度增加。结论通过对纳米金近红外荧光性质的研究,可利用纳米金的近红外荧光性质作为探针检测细胞色素P45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豆根种子的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山豆根种子进行光谱鉴别。[结果]在紫外-可见光谱的鉴别中,山豆根种子的石油醚提取液在232.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乙醇提取液在20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丙酮提取液在328.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氯仿、乙酸乙酯提取液分别在241 nm、262 nm处有较强吸收峰,但不明显,特征峰不强。[结论]本研究可为山豆根种子的鉴别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分光测定技术,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1978年以来国外一些机构将本技术作为测定小麦中旦白质的法规。近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光、红外吸收光谱一样,可作为一般分光分析的延长处理,但在实际应用上较为复杂。本法最大的优点是在有水的存在下,仍能得到鲜明的光谱。仪器分通用型和单用型。通用型:装备有衍射光栅和棱镜,能把近红外全波长域(约0.7~2.5μm)进行连续的分光装置,并配微电脑将得到的光谱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 导数光谱法也称微分光谱,是解决光谱干扰的一种技术,早在1953年Hammond等已提出此法的原理,但受仪器发展所限,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微处理机的普遍应用,使导数光谱,甚至是高阶导数光谱均不难获得。我院1984年购置的日立——双光束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已装有导数光谱附件,可获得一阶至四阶导数光谱,使用极为方便。一、基本原理紫外光谱是根据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曲线来鉴别和测定物质的。导数光谱则利用吸收对波长的导数曲线,以原光谱(零阶光谱)曲线的微商图示描绘,即关于波长的一阶或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用于烟酸片的无损含量测定。方法:所有光谱通过载有InGaAs检测器和光纤探头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装置获得。所有样品在12000cm^-1到4000cm^-1扫描,每个样品光谱扫描64次,光谱预处理采用一阶导数。特定波段7999.599~3999.8cm^-1用于建模,线性范围:50%~150%。结果:预示集平均回收率100.06%,RSD%为1.5。为确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应用的可行性,预示集与参比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近红外法与紫外光谱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简便,无损,能够用于烟酸片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选择性接枝的血卟啉衍生物(HP-diPEG),经过相转移和配体交换,通过配位作用的方式紧密包裹尺寸均一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棒(UCNRs),制备了一类基于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近红外光敏剂体系。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980 nm的近红外光照射下,UCNRs和HP-diPEG之间产生了高效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激发了血卟啉的荧光,并生成单线态氧。  相似文献   

10.
普通激光拉曼光谱的用途一直受到激光诱导荧光的困扰,解决荧光干涉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用近红外激发的付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FT-Raman在对高分子物质、复杂的生物物质等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聚氨酯弹性体、聚酰亚胺以及一些生物物质如小鸡腿骨、正常人及白内障患者的眼睛晶状体等的FT-Raman光谱图和普通拉曼光谱图,并列出了这些物质的特殊拉曼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从中药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的工艺。方法按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富集,硅胶柱湿法上样,流动相(石油醚∶乙醇=20∶1)洗脱,分离得到纯化的金黄色化合物。运用熔点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来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金黄色化合物的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 H-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数据与文献中新藤黄酸的相应数据一致。结论运用改进的工艺从藤黄中提取分离新藤黄酸是可行的,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熊果酸Raman光谱的结构特征及官能团的归属。方法 采用HRD2型双光栅色仪对熊果酸进行了我Raman光谱测定,解析了其Raman谱峰与结构特征的关系,并与红外光谱作了比较。结果 基本确定了熊果酸的结构特征中官能团的归属。结论 Raman光谱具有比红外光谱更为丰富的结构论处特征,是天然药物解析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藤黄药材中总藤黄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藤黄酸为对照品,在360nm处对藤黄样品中的总藤黄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新藤黄酸浓度在5.304~26.520mg/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0.21%,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藤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用苹果酸中的马来酸与富马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反相HPLC法对药用苹果酸中杂质马来酸及富马酸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使用C_18色谱柱,以pH值为2.1的硫酸溶液(约为0.005mol/L)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苹果酸与马来酸的分离度在2.5以上,马来酸与富马酸的分离度达7.0以上,所测杂质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15.
吴平  陈捷 《广东医学》1998,19(5):331-333
研究血清涎酸对食管癌诊断及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ondaS改良的荧光测定法,对107例食管癌,83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03例健康你进行血清SA测定。结果:食管癌组患者血清SA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组;不同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的食管癌患者血清SA水平间也有明显差异,血清SA水平与肿瘤的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荧光法鉴别叶类中药材大青叶和番泻叶.方法:通过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原药材和药材浸出液的荧光,以及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药材浸提液的荧光光谱,鉴别大青叶和番泻叶.结果:紫外光灯下(365 nm),相同溶剂的番泻叶和大青叶浸出液的荧光有明显区别;在激发波长λ=365 nm时,两种药材的荧光峰强度有显著差异;在激发波长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唾液酸(SA)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油酸型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外周血血小板,肺灌洗液(BALF)中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S进行测定,并与肺病理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损伤动物外周血血小板减少,BALF中PAF活性和SA浓度增加,肺循环内有微血栓形成。结论:在急性肺损伤时,肺循环内有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血小板膜上的SA是平时保持肺循环正常状态的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Raman光谱法和经典方法(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分散性,以期获得1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检查固体分散体分散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采集尼群地平、PVP K30,尼群地平:PVP K30(1:6)的...  相似文献   

19.
蒲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比较芦丁、香蒲新苷和蒲黄总黄酮 (TYTF)经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试液及三氯化铝试剂显色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础上 ,建立了TYTF的含量测定方法 :以香蒲新苷为对照品 ,蒲黄样品经聚酰胺柱分离净化 ,三氯化铝试剂显色后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 4 0 5nm波长处测定TYTF含量。该方法较以芦丁为对照品 ,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试液或三氯化铝试剂为显色剂测定TYTF含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市售甲硝唑片剂进行溶出度比较。方法按2000版中国药典溶出度方法(第一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测定波长为277nm。结果不同厂家的片剂30min时的平均溶出度分别为96.59%,96.32%,95.38%。结论不同厂家甲硝唑片剂的溶出度均符合200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