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耳聋程度对婴幼儿患者听觉能力发育的影响,为患儿的听力康复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共有32例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婴幼儿参与本次试验。选配年龄为3~3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耳聋程度将患儿分为3组。A组听力损失为中度(41~60dB HL),B组听力损失为重度(61~80dB HL),C组听力损失为极重度(>81dB HL)。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对患儿的听觉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分别在选配前及选配后1、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3组患儿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0.05)。A组患者在选配后3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选配后6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3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选配后9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3、6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选配前和选配后1、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儿在选配后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在选配后1、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聋婴幼儿在选配助听器后,听觉能力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听觉能力的发育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东省部分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评估特点和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1 052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婴幼儿均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鼓室导抗图测试,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至3岁;分析不同程度、不同性质听力损失患儿的听力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 1 052例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中双耳听力正常411例(39.07%),听力损失患儿641例(60.93%,641/1 052)1 043耳(49.57%,1 043/2 104),其中单耳听力损失239例(22.72%),双耳听力损失402例(38.22%);轻度听力损失315例(29.94%),中度听力损失151例(14.35%),重度听力损失67例(6.37%),极重度听力损失108例(10.27%);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506耳(2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37耳(25.53%)。分泌性中耳炎242例392耳(18.64%,392/2 104),先天性小耳畸形76例84耳(3.99%,84/2 104),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6例21耳(1.0%,21/2 104),听神经病42例82耳(3.90%,82/2 104)。随访至3岁,首次诊断轻度听力损失者听力好转180例,中度听力损失者好转76例,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好转37例。结论本组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婴幼儿中听力损失检出率为60.93%;初诊为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幼儿随着月龄增加和发育完善,听力损失有明显的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导致听力下降情况及听力下降的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全部患儿行脑干测听检查。同时回顾性分析了患儿的影像学检查,如颞骨CT,头部核磁,增强核磁等。听力异常者三个月到半年复查脑干测听检查。结果入组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30例患儿出现听力下降(45.5%),其中21例患儿进行了听力学随访,共10例(47.6%)患儿听力下降未恢复或未完全恢复。此21例患儿中轻度听力下降3例,随访听力全部恢复正常;中度及中重度听力下降9例,7人恢复正常,2人听力未恢复;重度及极重度听力下降9人,1人听力恢复,2人听力部分恢复,余6人听力未恢复。结论化脓性脑膜炎对婴幼儿听力影响明显;合并听力下降的程度与听力损失恢复程度明显相关,轻度听力下降听力多可恢复,听力下降程度较重,则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使用人工听觉装置耳聋儿童的听觉能力,探讨患儿听觉能力与言语理解能力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中常用听觉能力评估问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共有27例来自淄博地区的感音神经性语前聋儿童参与本次研究。男14例,女13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均为双耳助听。患儿听觉能力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parents 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量表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患儿IT-MAIS/MAIS、CAP和PEACH得分分别为25.67±11.94/29.80±8.44、4.52±1.93和32.52±12.40,得分均呈正态分布(P =0.936、0.699、0.307)。IT-MAIS/MAIS得分与PEACH得分呈显著相关(r =0.947,P =0.000);CAP得分与PEACH得分呈显著相关(r =0.893,P =0.000);IT-MAIS/MAIS得分与CAP得分呈显著相关(r =0.846,P =0.000)。结论 评估患儿听觉能力的各个问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IT-MAIS/MAIS对问卷人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并且用时较长;CAP问卷相对简单实用,评估所需时间短;PEACH问卷可用于评估各个年龄阶段耳聋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觉能力,适用范围较广。鉴于各个问卷具有显著相关又各有适用特点,因此可根据临床科研实际、专业人员情况、患儿情况、家长配合度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 667例听力筛查转诊婴幼儿的听力学诊断结果.方法 对1 667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而转诊的婴幼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等测试,分析其结果.结果 1 667例转诊婴幼儿中,双侧听力正常506例(30.35%,506/1 667),单侧听力损失298例(17.88%,298/1 667),双侧听力损失863例(51.77%,863/1 667);这1 161例中,听力损失患儿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843例,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318例;轻度听力损失219例,中度听力损失157例,中重度听力损失常155例,重度听力损失119例,极重度听力损失511例.结论 本组听力筛查转诊婴幼儿中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69.65%.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客观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286例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进行评估。结果 286例婴幼儿中双耳听力正常95例(33.22%);听力损失者191例(66.78%),其中单耳听力损失70例(24.47%),双耳听力损失121(42.31%);传导性听力损失59例(20.63%),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32例(46.15%);轻度听力损失91例(31.82%),中度43例(15.03%),重度20例(6.99%),极重度37例(12.94%)。191例听力异常者只有16例复查,占8.38%,复查结果:听力正常2例,双耳听力损失10例,单耳听力损失4例。结论 部分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可随着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恢复正常;同时中耳病变也是部分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影响因素;客观听力学组合测试可有效评估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听力特征,为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听力异常患儿的复查率低和失访率高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语前聋患儿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Nurotron-Venus cochlear implant,Nurotron-Venus CI)后的听觉言语发育情况及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urotron-Venus CI植入的78例语前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植入年龄为13~96月,按植入年龄将患儿分为 A组(13~24月,16 例)、B 组(25~36月,13 例)、C组(37~48月,16 例)、D 组(49~72月,18 例)、 E 组(73~96月,15 例);在患儿术前及开机后1、3、6、12个月采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C、D、E组)、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 )(A、B组)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开机后1、3、6、12个月使用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进行言语能力评估.术后行X线耳蜗平片检查明确电极位置及形态,定期随访了解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佩戴人工耳蜗时间和使用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术前及开机后1、3、6、12月IT-MAIS或MAIS得分分别为1.67±1.19、6.60±5.12、11.86±5.44、17.41±5.04、22.87±5.46分,术后1、3、6、12月MUSS得分分别为5.01±3.26、8.38±3.58、11.88±3.88、16.58±4.95分,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得分不断上升(均P<0.05);不同年龄组IT-MAIS或MAIS得分比较:术前A组低于C、D、E组,开机后1、3月A、B组低于E组,开机后6月A组低于C、D、E组,B组低于E组(均为P<0.05);不同年龄组MUSS得分比较:开机后1月B组低于E组,开机后3月A、B、C组低于E组,开机后6月A组低于C、D、E组,B组低于E组,开机后1年A组低于C、D、E组(均为P<0.05).所有患儿在开机后1、3、6、12月MUSS与IT-MAIS或MAIS得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0.808、0.881、0.756(均为P<0.05),两者呈正相关.78例患儿术后耳蜗位X线平片均显示电极位置正常,形态良好;2例患儿出现处理器故障,其余CI整体工作状态良好.结论 语前聋患儿国产人工耳蜗植入后1年内,所有患儿的听觉言语能力随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小龄组患儿听觉言语得分在术后早期低于大龄患儿;听觉能力在开机后12月时已无差异,但小龄组患儿的言语能力仍低于大龄患儿;听觉整合能力越强,言语使用能力越强;Nurotron-Venus CI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听力损失儿童残余听力的评估方法 .方法 应用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udiometry,ABR)对395例(79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各频率ASSR反应阈及ABR的反应阈测试,比较其结果 .结果 395例(790耳)患儿的ASSR高频反应阈与ABR反应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听力损失婴幼儿者进行ASSR与ABR测试,有助于其听力损失程度的评估及干预婴幼儿耳聋诊断,为选配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可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与听觉及言语发育评估的相关性,探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在农村地区婴幼儿听力保健中的可用性。方法采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和听性脑干反应对136例受试者(年龄3~18个月,平均5个月)进行测试,分析两种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ABR测试结果:136例中双耳听力正常76人,单耳听力损失27人,双耳听力损失33人(轻度13人,中度2人,重度13人,极重度5人)。②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结果: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的通过率亦不同,双耳昕力正常组、单耳听力损失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组、双耳中度听力损失组、双耳重度听力损失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组通过率分别为98。68%、92.59%、92.31%、50%、15.38%和0%。结论听力正常的婴幼儿能很好地做到与其月龄相对应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中的项目,通过率高;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通过率逐渐降低。在农村地区应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作为听力监测的一种方法,可弥补现阶段听力筛查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随访及干预情况.方法 对200例(400耳)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使用耳声发射(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进行听力学初诊及复诊,观察患儿的听力变化,了解其干预情况.结果 200例(400耳)婴幼儿,初诊听力正常61例(30.50%,61/200),139例(69.50%,139/200)有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其中,轻度87例(62.59%,87/139),中度22例(15.83%,22/139),重度9例(6.47%,9/139),极重度21例(15.11%,21/139).139例听力损失患儿接受复诊91例(65.47%,91/139),失访48例(34.53%,48/139),复诊听力正常57例,听力损失34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6例,极重度19例,极重度听力损失者中有6例合并脑部发育异常(脑瘫3例、脑损伤综合症3例).34例听力损失患儿中接受干预24例,其中轻度2例(40%,2/5)、中度2例(50%,2/4)、重度3例(50.0%.3/6)、极重度17例(89.47%,17/19).合并有脑部发育异常的患儿同时进行综合性康复.结论 本组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中,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息儿随访及干预接受率较高,中度以下的听力障碍患儿随访及干预接受率较低;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息儿尤其是伴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的听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及原因。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 Hz 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鼓室声导抗及声反射方法,对126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诊断性检查,确认听力损失的程度及性质,并对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26例(252耳)婴幼儿中,感音神经性聋61例(48.41%),传导性聋48例(38.09%),ABR反应阈值正常范围17例(13.50%)。此组患儿既往病史有母孕期感染病史21例、先兆流产9例、高龄6例、延期妊娠7例、伴全身系统疾病10例;新生儿期黄疸13例、缺氧窒息18例、早产儿及低体重8例、伴其他新生儿疾病8例、有听力损失家族史5例,颅面畸形3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例,第2胎9例。结论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力评估后有不同的表现,本组感音神经性聋较传导性聋所占比例高,多数听力损失患儿伴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改良Contour试验测试听力正常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响度增长,探讨改良Contour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26耳)听力正常儿童、25例(25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用改良Contour试验进行响度测试.在初测2~3周后进行复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听力正常组、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F=1386.32,P值<0.001)及不同响度分级间(F=682.21,P<0.001)响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动态范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26,P<0.00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响度增长特征:听力损失越重,响度增长越快,动态范围越小.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初复测结果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7和0.91),可信度较高.结论 儿童助听器验配应尽可能获取个体的响度测试结果以帮助助听器调试到最适合该患儿使用.改良Contour试验易为儿童接受、可靠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用于临床,以帮助提高助听器验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变化及其特点,为听力评估及临床诊断和随访工作提供参考,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由我省各地州市接受了出生后初筛或复筛2次或2次以上听力筛查双耳或单耳未通过,转诊到我听力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的婴幼儿143例,最终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40 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对确诊为双耳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填写聋人调查表,进行跟踪随访,提出早期干预方案.结果 143例婴幼儿中确认听力损失者110例,占76.92%.其中单耳72例,占65.45%,双耳38例,占34.55%.听力损失中轻度31例,占28.18%;中度27例,占24.55%;重度27例,占24.55%;极重度25例,占22.72%.110例听力异常者有14例复查,占12.73%.复查者中双耳听力损失6例,单耳听力损失8例.14例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有10例配戴助听器,这些患儿正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结论 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能提高其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有必要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接受听性脑干反应和40 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以确保较为科学而可行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本组听力异常患儿复查率低和失访率高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烟台地区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地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听力筛查未通过进行听力学诊断的264例婴幼儿病例资料,男150例,女114例,初诊年龄为3个月~3岁,平均为4.4月龄,所有未通过听筛婴幼儿均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鼓室导抗图测试等检查。结果 264例听力筛查不通过婴幼儿中102例(38.64%)双耳听力正常,听力损失总耳数为257耳(48.67%257/528),其中单耳听力损失67例(25.38%,67/264),双耳听力损失95例(35.98%,95/264);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37耳(25.95%,137/528)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120耳(22.73%,120/528);264例婴幼儿中ABR波V反应阈正常271耳(51.33%,271/528);轻度听力损失120耳(22.73%,120/528);中度听力损失75耳(14.21%,75/528);重度听力损失19耳(3.60%,19/528);极重度听力损失43耳(8.15%,43/528)。诊断小耳畸形4例(4耳,1.51%,4/528),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儿6例(12耳,2.27%,12/528),其中5例发现短潜伏期负反应波。结论本组听力筛查转诊婴幼儿中听力损失检出率为61.36%,6个月以下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由于中耳因素及听觉系统发育不断完善,随着月龄增加听力损失有好转趋势;因此对婴幼儿的听力评估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和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 EARS Auditory Questionnaire,Littl EARS)用于评估小龄听障儿童的相同与不同。方法对36例0-3岁听障儿童助听设备配戴前、配戴后3、6、9、12个月时分别利用IT-MAIS和Littl EARS进行评估,分析两种问卷评估分数的变化特点,并将其与对应常模进行对比。结果IT-MAIS得分随助听设备配戴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但样本得分增长速度不如健听儿童常模增长速度;Littl EARS得分随助听设备配戴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样本得分增长趋势和健听儿童常模增长趋势相似。两种问卷分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 IT-MAIS和Littl EARS各有特点,在评估听障儿童听觉能力时可以两者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伴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进行客观听力评估,总结高危儿听力损失情况及变化特点.方法:对244例(488耳)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或2次筛查结果不一致的婴幼儿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反射等客观听力测试.结果:①3次OAE结果间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右耳的通过率要高于左耳.②第3次OAE评估通过的184耳中有45耳ABR异常,两项检查的不符合率高达24.5%(45/184);DPOAE不通过的304耳中有20耳ABR正常,不符合率为6.6%(20/304).③按评估时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各组中ABR轻度异常比例最高,ABR正常在各组中也有很大的比例.评估年龄<3个月组ABR中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ABR重度异常率在各评估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鼓室导抗曲线以A型为主,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婴幼儿中均超过70%(P>0.05),ABR中度异常组B峰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重度异常组检出1耳C型峰.⑤高危因素分布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29.5%),远高于其他因素(P<0.05).结论:具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听力损失以轻度为主,其听力损失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中度异常有好转的趋势.对高危儿的听力评估需多次检测或结合多种方法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学特点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研究组)和30名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检查,于3月龄和6月龄时对研究组进行复查。比较两组结果并分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与ABR反应阈的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ABR、DPOAE、声导抗检查均正常;②研究组中所有患儿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15人22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ABR异常),其中6人(40%,6/15)9耳DPOAE不能引出,9人(60%,9/15)13耳DPOAE引出。3月龄复查时,15人中听力损失改善3人(4耳),加重1人(2耳),6月龄复查时与3月龄时无改变;③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与ABR反应阈呈浓度依赖性正相关,血清总胆红素>500μmol/dl是高胆红素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结论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听力损失表现为单耳或双耳感音神经性聋,部分表现为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3~6月龄部分听力损失可逆转,部分听力损失可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19.
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婴幼儿听力障碍的研究众说纷纭,何种胆红素浓度水平对婴幼儿的听力有损害研究尚不明确,不同胆红素浓度水平对婴幼儿听力损害的程度值得探讨,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行动态及长期的听力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胆红素血症与婴幼儿听力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确诊和随访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母婴同室(well-baby nursery ,WBN)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发病率以及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探讨较为科学而可行的早期诊断、跟踪随访及早期干预模式.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2阶段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40 Hz-AERP)技术予以诊断.ABR异常婴幼儿及听力损失高危儿于生后6个月~3岁前进行跟踪随访和定期的听力学评估,对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于生后6个月提出早期干预方案.结果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占同期接受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总数的5.73‰(91/15 885);WBN中听力损失患儿占同期WBN中接受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总数的3.67‰(51/13 887),NICU中听力损失患儿占同期NICU中接受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总数的20.02‰(40/1998).结论对于NICU新生儿,无论其是否"通过"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都有必要在生后3个月左右接受ABR检查;3个月后的随访人群包括ABR异常婴幼儿和听力损失高危儿;追踪随访与早期干预应体现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