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眼功能障碍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鹦 《海南医学》2002,13(3):8-9
目的:对脑性瘫痪患儿眼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112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眼位,眼底,部位进行视力检查。结果:斜视发生率为40.2%,弱视发生率为16.9%,眼球震颤16.9,视神经萎缩7.1%,结论:眼功能障碍的康复是脑性瘫痪患儿全面康复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阵红霞 《辽宁医学杂志》2014,(2):F0003-F0003
现将我院2005~2012年间收治的32例甲亢伴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3l例,女1例。年龄21~52岁,平均33.2岁。病程1天至2.5年。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19例,其中甲亢及周期性瘫痪同时诊断11例,误诊、漏诊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瘫痪肌肉的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对3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162块瘫痪肌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结果:49(30.2%)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MUP)正常,未出现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94(58.0%)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时限延长、80(49.3%)块肌肉波幅增高,12(7.41%)块肌肉未引出运动单元电位,65(40.1%)块肌肉可见自发电位;7(4.3%)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缩短,随着病情的好转,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延长,波幅增高。102条神经中12(11.7%)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68条神经中4(5.8%)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森林脑炎病人的瘫痪原因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相似文献   

4.
魏华安  何丹 《中原医刊》2009,(12):58-60
脑性瘫痪是儿科一种常见疾病。据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我国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现有31万例脑性瘫痪患儿,且每年新增4.6万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评价揭示93%的患儿存在进食方面的问题,说明进食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一种常见症状,也是影响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但是我国有关脑性瘫痪患儿进食障碍的研究极少。王辉等收集中国期刊网上1994年至2004年脑性瘫痪的文献834篇,排除24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及一般性的经验总结,810篇被纳入统计。结果发现我国脑性瘫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运动、姿势异常,少数做有关心理障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致股四头肌瘫痪伴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是常见的后遗症.四头肌瘫痪后由于失去唯一的伸膝关节动力,肌力不平衡以及体位姿式静力性因素等为发生膝关节挛缩畸形的原因.此种畸形治疗方法很多,但在手术的选择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我院1983年1993年经手术治疗股四头肌瘫痪27例,其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3例,采用胫骨下方骨牵引,软组织松解,截骨术等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0-6岁儿童脑瘫患病情况。方法 锡山区妇幼保健所对62868例0-6岁儿童进行了脑性瘫痪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查出脑性瘫痪患病儿86例,患病率为1.37%,男女之比为2.3:1。经原因分析,儿童脑性瘫痪与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有关。结论 应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监护,降低儿童脑瘫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大脑性痉挛性瘫痪,在1852年首先由Little报告[1],很早的文章称为Little氏症。此病的特点是高级神经中枢不能有效地控制省髓神经中枢而引起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等症候群.下肢常见膝关节痉挛性屈曲和痉挛性马蹄畸形足.大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交叉性瘫痪是否为脑干梗死的主要表现。方法分析临床33例脑干梗死的病例,全部病例均有至少两位神经科医师检查病史与体征,并与脑MRI对照分析确认。结果只有2例为交叉性瘫痪占6.1%,绝大多数均无此体征。结论交叉性瘫痪并非脑干梗死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26例分析湖南省交通医院内科(410006)龚家建关键词脑梗塞,无肢体瘫痪型分类号R743.33自CT应用于临床后,对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并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科1991年2月~199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32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四肢瘫21例,双下肢瘫9例,心电图U波增高25例.室性早搏3例。结论:周期性瘫痪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以四肢软瘫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有改变,可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2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贝耳麻痹240例,误诊30例,误诊率12.5%,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冽,女12例,男女之比为3:2。年龄42~70岁,平均525岁。均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10d,平均2.sd,其中有4例超过7天,表现为轻度上半部面肌瘫痪并下半部面肌较完全的瘫痪。既往有高血压史者17例,高脂血症5例,高粘滞血症3例。1.2误诊时间最短Zd,最长6d,平均3d1.3误诊病种本组病例误诊为脑梗塞25例,占83.3%,脑肿瘤3例,占10%,耳源性面瘫2例,占6.7%。1.4确诊方…  相似文献   

12.
许云宝 《右江医学》1999,27(5):263-264
报道经 C T 或 M R 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而无肢体瘫痪患者45 例,占同期脑出血病例的11 .08 % ;临床发现82 .22 % 患者意识始终清楚,仅有少数嗜睡。认为脑出血无肢体瘫痪,取决于出血病灶、水肿程度、有否损害运动中枢或锥体束,出血量少,水肿轻、挤压脑组织程度轻,对锥体束无明显损害,故不引起肢体瘫痪。指出对可疑脑出血病例,除常规神经系统检查外,应及时作 C T 或 M R I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杨某、男、初时因患小儿麻痹症遗留下瘫疾,多方求治,毫无效果.4岁时逢过年,家中火锅内正熬鸡汤,因不慎撞翻火锅,沸腾涌水直淋身上,顿时起泡脱皮,哀号不止,其状惨不忍睹,经住院治疗两月多,烫伤方治愈.在治疗烫伤的过程中,其父母惊奇发现,患儿在烫伤治好的同时,原动瘫痪的肢体却逐步能目如活动.烫伤治愈,瘫痪也随之、而也按:瘫痪乃是由于某种原因神经受到损害,使其对肢体丧失了指挥能力而出现的症状.这个小孩因烫伤使瘫痪自愈的机理可能是因烫伤引起的持续不断剧痛,强烈的刺激大脑神经,使丧失功能的神经在不断的兴奋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骶棘肌及臀中肌止点移位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臀肌瘫痪,优良率为76.2%。对代臀肌术的适应证.相关手术的程序安排以及手术方法均作了探讨。并对部分瘫痪的臀中肌止点移位对增进臀肌功能的价值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肢体瘫痪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局灶体征之一,临床中少数脑出血患者无肢体瘫痪时,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甚至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应引起注意。本文收集58例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现报道分析如下:II$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男39,女19例)平均年龄54.6岁(29~8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6例(79.3%)。1.2临床表现:本组58例均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引例,安静时起病7例。主要症状为头痛53例,头晕55例,呕吐42例,眩晕19例,失语2例,共济差11例,一过性意识丧失4例,精神症状6例,小便失控3例,胸膜刺激征17例。强迫头位4例。1.3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周期性瘫痪与甲亢及红细胞内钾的关系。方法 分析78例周期性瘫痪病人的临床资料,检测该组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清钾、红细胞内钾、T3、T4、TSH的变化,并予统计分析。结果 78例病人中有甲亢者46例,占59.0%,均有T3、T4增高,TSH降低;血清钾低于正常75例;红细胞内钾低于正常69例,单纯周期性瘫痪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周期性瘫痪并甲亢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期性瘫痪与甲亢密切相关,其红细胞内钾多偏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约有14岁以下残疾儿童75万人,其中脑性瘫痪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0.8%,脑性瘫痪的病因中以早产儿较多见,约占20%~25%。此与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及颅内损伤有关。患有脑性瘫痪的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我区患有脑性瘫痪儿童后期康复过程中在儿童出生时其足月产及早产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特对在宁夏儿童福利院住院康复的社区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差异的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期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患病率为0.2%~0.6%,痉挛性脑瘫占脑性瘫痪的60%-70%。对痉挛性脑瘫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康复手段,包括Bobath手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高压氧疗法加针炙及穴位药物应用。部分患儿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再加上田疗法,取得理想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骶棘肌及臂中肌止点移位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臂肌瘫痪,优良率为76.2%,对代臂肌术的适应证,相关手术的程序安排以及手术方法均作了探讨。并对部分瘫痪的臂中肌止点 闰对增生臂肌功能的价值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继脊髓灰质炎控制之后儿童面临的又一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为1.92‰,导致大量儿童终生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负担和痛苦,成为新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现就脑性瘫痪的病因学基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