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云计算、大数据和档案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在海委现有水利信息化基础上可以搭建海委云计算平台和海委档案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海委档案微应用和移动应用,以提升海委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便捷高效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江科学院信息化规划(2013—2017年)》确定了今后5a信息化建设目标与3项建设任务,并确认云计算平台在科研条件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对科研业务能力提升的直接推动作用。简述了《规划》主要内容和基于虚拟化、资源池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思路;介绍了综合数据中心的体系架构与数据类别;重点论述了基于云计算平台开展的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和智慧流域前期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与手段;给出了科研信息化的云框架,并说明了智慧流域与物联网、大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将会对提高水利科研核心竞争力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持续推进水利科研信息化进程,开展了水利科研云计算平台体系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明确了管理云、科研云、办公云、综合数据中心及智慧流域研究平台支撑这5项应用需求;采用主流的X86系统架构,运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化的技术路线,完成云平台结构设计;在统计现有设备使用率和各项应用预期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平台资源池的规模并确定设备档次;汇总VMware等主流软件调研成果,比选确定了云操作系统。并就水利科研云平台的云运行模式、云存储模式、云安全问题开展技术研讨。按照设计,云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并得到有效使用,有关应用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水文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超  王威 《人民长江》2018,49(5):3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水文行业在水情采集、分析、业务处理等方面产生的数据量急剧膨胀,突发性汛灾情的频发使得各水文领域应用系统对调用数据的时效性和并发性要求越发严苛,现代高效的水文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随之变得更加迫切。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海量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气象、国土等行业已落地应用,但水文行业目前尚未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先例。综合水文大数据的特点和目前浙江省水文中心私有云建设现状,创造性提出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混合云水文数据中心架构设计,以满足海量水文数据高效分布式采集、融合与分发,同时为水文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面临异构环境、业务融合、管理规范等非常复杂的问题,以及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现实需求,山东省水利厅按照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技术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采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宽网络等新技术,初步建成水利数据中心;完善水利数据中心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业务流程:构建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以水利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水利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与服务体系;实现各类水利数据信息的汇集存储与交换共享。  相似文献   

6.
结合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了海委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海委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主要架构和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现代化电力工程建设,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为电力工程数字化管控业务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基础数据支撑,建设一个先进、专业、实用的电力工程数据中心。结合电力工程基础设施和实际应用,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基于云架构的电力工程数据中心。搭建了一个服务于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数据中心,实现了工程数据采集、审核、清洗、存储、更新和共享、移交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了数据价值的深层次挖掘和决策分析应用。基于云架构的工程数据中心的成功实施为现代电力工程的数字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水河》2015,(6)
针对广西电网通信运行管控系统由省级向地区级延伸覆盖的改造需求,结合目前云计算在国内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提出利用虚拟化技术扩展现有广西电网通信运行管控系统的建设模式。通过虚拟化管理组件整合新旧IT资源,形成基础资源池,提高平台的资源利用效率;并在虚拟化平台上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和系统功能,提高业务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云计算”技术及布局已经日趋完善,但“云计算”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因此需要探讨“水利信息云”的建设.在阐述云计算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水利信息云”的概念,指出“水利信息云”结构主要由信息采集层、通信网络层、信息处理层、应用服务层构成,并采用? Eucalyptus?搭建“水利云”云计算平台,整个云计算平台可以看作成?1?个数据中心,由支撑系统、计算设备、业务信息系统?3?个逻辑部分组成.最后指出水利信息云解决方案,分析水利信息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发电能源企业的管理逐渐从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为了满足智慧发电企业建设的需要,把水电站逐步建设成为"智慧电厂",电站侧的数据中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水电站数据中心进行了设计和研究,从数据中心基本概念着手,对数据中心基础功能以及基于数据中心的各高级应用进行了设计,对推动"智慧电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江南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且长久充分发挥效益,结合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实际,研发桐庐江南灌区数字化平台。该数字化平台主要应用系统、信息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体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应用系统包括灌区场景分析大屏建设、灌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移动看板的建设,开发新建应用,深度集成已建应用。信息数据中心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包括五统一服务的接入、智慧灌区“模型库”建设以及业务支撑组件的建设。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系统主要为政务云资源的部署。基础及配套工程包括灌区水量、水质、视频、渡槽安全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智慧调度中心的建设。数字化平台从灌区的需水、用水、放水、节水管理需求出发,进一步推动江南灌区的主要业务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基本实现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灌区的需求研判、用水管控、配水调度、防汛抗旱、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水利信息化与云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现状和遇到的“基础资源整合难、遗产系统重用难、数据资源共享难”等共性、关键的问题后,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认为可以将云计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最后,给出了已建云平台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云计算技术的介绍,阐述了云计算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现实所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辽宁省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际,探讨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现状,旨在提高辽宁省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日趋发展,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和破坏力越发严重,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边界化日趋模糊和复杂,网络安全必须向主动防御、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全面审计等全方位发展,构建基于“零信任”的海委统一身份鉴别体系势在必行,为海委业务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电站生产数据存储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总体架构方面,采用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水务大数据中心专题数据库以及水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水电站生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在技术分析方面,介绍了平台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实现原理。在功能与应用分析方面,详细介绍了平台所具备的核心功能和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水文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是水文相关管理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近年来,水文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水文行业对水文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处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设备的水文云数据处理平台的架构设计,并以真实河流数据为例,介绍相关应用技术及成果。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水利行业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利行业大数据资源化架构设计。通过对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云计算及云存储应用,以及三维智能协同设计流程方案的探讨,对大数据在水利行业的深度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大数据技术将对未来水利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痛点,利用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等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构建建设过程多参与方的协同平台,开启智慧建造模式。本文从业务角度提出智慧建造协同平台功能需求和BIM模型应用要求,从技术角度对BIM与GIS集成技术、云计算等进行阐述,并对输变电工程特有的电网信息模型(Grid Information Model,GIM)数据转换进行了重点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解决方案和实施路线。在国家电网大力推进三维设计的基础上,智慧建造协同平台将实现输变电工程建造过程由模型应用走向信息化集成应用,并推动工程建设的相关参与方加快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及相关标准发展,针对海委首次开展的信息安全评估工作情况,从评估目标、范围、方法和内容几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差距分析找出了海委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对今后海委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海委信息化等级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委省界断面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了水文监测各项业务流程,明确了平台功能需求和总体建设目标,在充分考虑网络信息安全前提下,提出了以移动App端和PC端Web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使用主流的程序开发语言和系统架构完成平台建设,实现了省界断面监测工作在线管理、监测数据实时分析计算、监测成果统计展示3大基本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效益,为加快海委水文监测信息化进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