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选取林下栽培的黑皮鸡(土从)作为试验材料,探索提取工艺中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对黑皮鸡(土从)子实体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林下栽培黑皮鸡(土从)子实体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工艺。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林下栽培黑皮鸡(土从)子实体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1.08℃,乙醇体积分数71.65%,提取时间70.85 min,此条件下的多酚提取量为6.91 mg·g-1。  相似文献   

3.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spp.)是我国传统的典型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鸡(土从)菌无法人工栽培,年产量波动严重,市场价值较高,这导致了以假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造成了我国鸡(土从)菌市场和科研领域的混乱。通过综述鸡(土从)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与白蚁的共生关系、食(药)用价值以及鸡地从菌栽培现状等,分析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鸡(土从)菌人工栽培研究以及传播正确的鸡(土从)菌知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个鸡(土从)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液相高效色谱技术,分别测定新鲜鸡(土从)菌、油炸后鸡(土从)菌及鸡(土从)菌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鸡(土从)菌中共检出63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醇类为主;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共检出25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为主;鸡(土从)菌油中共检出11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氨基酸含量普遍升高,其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16%和4.67%;核糖含量下降;呈味核苷酸种类及总量均高于新鲜鸡(土从)菌,只有5’-鸟苷酸(5’-GMP)含量降低。说明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有显著影响,可以提高其香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5.
对采集自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高桥村灌木林的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进行基因组测序、组装、基因功能注释、碳水化合物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CAZy)预测、进化树构建、同源序列比对及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开发和PCR扩增验证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鸡(土从)菌全基因组共存在1.71×10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平均长度为1.65×103 bp;CAZy功能注释聚类分析表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裂体吸虫(Schistosomamansoni)聚类到同一大组,鸡(土从)菌与其他物种聚类到另一大组,且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和糙皮侧耳(P. ostreatus)聚类到更小分组;进化树分析表明,蚁巢伞属真菌与常见的栽培食用菌之间存在一定的进化距离,与...  相似文献   

6.
鸡(土从)菌丝生长缓慢,在培养过程中极易被污染,为了提高鸡地从菌丝生长速度,减少被污染的机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筛选鸡(土从)母种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蚁穴浸提物、抑菌剂等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马铃薯汁、麦芽糖、酵母膏、VB_9、脯氨酸、可溶性碳酸钙清液、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蚁穴浸液、链霉素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设12个水平,采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方案,对鸡(土从)母种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优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126.20 mL·L-1、麦芽糖11.63 g·L-1、酵母膏5.50 g·L-1、VB_9 47.90μg·L-1、脯氨酸23.37μg·L-1、可溶性碳酸钙清液0、磷酸二氢钾0.07 g·L-1、硫酸镁4.19 g·L-1、蚁穴浸提物61.82 mL·L-1、链霉素2.33 mg·L-1。利用该优化配方的培养基培养的鸡(土从)母种,其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2.56×10~2P/mL~6.40×10~3P/ml的青霉素溶液,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细菌污染也具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Na2B4O7在改变PDA培养基及棉子壳一木屑培养基的试验,测定了其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mg/kg浓度下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其浓度超过400 mg/kg时对菌丝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长调节物质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红芳 《食用菌》2008,30(5):9-9
试验了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B1、肌醇、维生素C、赤霉素、三十烷醇均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维生素B-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维生索B1最适的添加质量浓度为20mg/L。  相似文献   

10.
生长调节剂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 6种生长调节剂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IBA和 6 -BA。  相似文献   

11.
杀虫杀螨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修正的琼脂玻皿法研究了四种杀虫杀螨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敌敌畏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大,其平均抑制率为-65.55%;中西溴氟菊酯影响最小,平均抑制率为-11.40%,且在25.00×10~(-6)和20.00×10~(-6)的低浓度下对草菇菌丝的生长还有促进作用,促进率分别为 11.25%和 17.75%;灭螨灵和氯氰菊酯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9.20%和-29.60%.药剂的浓度与草菇菌丝的生长率成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即草菇菌丝的生长率随药剂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药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长率上,还表现在草菇菌丝密度、分枝次数、厚垣孢子数量及菌丝色泽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核桃剪枝木屑栽培香菇的可行性,解决废弃核桃剪枝木屑资源的再利用及河北省木屑资源短缺问题,以我省主栽的香菇品种香2、香1、香15、新0912、秋香1和香7为供试菌株,探讨核桃剪枝木屑煮汁的添加对不同品种香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剪枝木屑是很好的碳源,可促进香2、香1、香15、新0912和秋香1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辣椒秸秆基质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辣椒秸秆与草炭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基质对辣椒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炭中添加20%辣椒秸秆配制成的混合基质最适合于辣椒基质栽培,产量最高;纯草炭和添加60%辣椒秸秆的混合基质均不利于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白色地膜、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研究各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辣椒生育进程加快,开花坐果期提前3~5 d,从定植到始收期的时间缩短,植株高度、冠幅、平均单果质量以及单株果数均增加,总产量增加了26%~32%;不同种类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不同。覆盖地膜特别是覆盖白色地膜是增加辣椒经济效益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1年生两面针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两面针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荧光效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但轻度胁迫对植株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对于以根部为有效利用部位的两面针影响十分微弱。结合生产实际,综合比较得出,人工栽培条件下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4%左右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1.0%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不同处理时间的桑黄菌丝为试材,采用0.1%秋水仙素诱变桑黄菌丝研究其诱变下桑黄菌丝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多糖、黄酮和三萜等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以期获得生长快且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菌种,以期为桑黄菌株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变后桑黄菌丝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多糖、黄酮和三萜等活性成分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与对照相比,诱变酶解桑黄菌丝20 min获得的再生菌株20-1生长速率最快,增加了366.67%;三萜和多糖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10-5,分别增加了1069.73%和281.85%;多酚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5-1,增加了530.56%;黄酮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30-1,增加了3771.43%。  相似文献   

17.
以黔椒4号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穴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塑料大棚辣椒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穴灌、漫灌分别提高1.96 kg/m3和5.82 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大棚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晓  李玉 《中国食用菌》2009,28(4):18-19
烟色离褶伞基内菌丝自接种点向PDA培养基内延伸的生长距离最长为1.5 cm,但足以布满18 mm×180 mm PDA斜面试管基内各个角落.基内菌丝继代转接的原种菌丝较气生菌丝继代转接的原种生长快、菌丝茁壮,但在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基内菌丝生长规律的观察,发现了食用菌母种再生千倍转接技术,使其扩展应用到食用菌生产中,为进一步改进食用菌生产程序、缩短生产时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肥耦合对辣椒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89朝天椒为试材,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灌水和氮、磷、钾肥料的不同处理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水肥条件能明显促进辣椒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水氮合理配合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施磷、钾肥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水与氮、磷、钾的合理配施有利于辣椒果实的发育,促进单果质量的增加;VC对水肥的反应有一定差异,高施氮,辣椒果实VC含量反而下降,钾对VC的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浇水次数和施肥量的增多,可溶性糖及脂肪含量增多、灰分含量减少.其中以全生育期灌水2次,配合高氮、磷、钾处理的产量和品质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