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取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大港油田小集官162断块枣Ⅱ、枣Ⅲ油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断块以辫状河沉积相为主,发育有辫状河道、河间滩、河漫滩及泛滥平原4个沉积微相。对其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辫状河道砂体是研究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
王雅春  郑继明 《特种油气藏》2011,18(6):15-17,123,124
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扶二组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根据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地震属性和地震剖面特征,推测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为河流相沉积.以沉积岩颜色、岩石的结构特征、组合韵律以及测井曲线特征为划分沉积微相的标志,指出了研究区扶二组发育河道、决口河道、冲积扇和河漫滩4种沉积微相.从油气富集机理上论述了研究区扶二组油气分布主要与相控下的河道砂体和决口河道砂体密切相关,指出了宋站南地区扶二组油田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油气的成因与勘探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地壳低速层(vP≤6.1 km/s),乌尔禾沥青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太平洋型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克拉玛依油田及克拉玛依-乌尔禾断裂带的油气为无机(非生物)成因。过去几十年,在克拉玛依-乌尔禾断裂带至坳陷中心的斜坡带的勘探失败,说明油气可能并不是来自二叠系有机质的有机成因类型。由此提出2个油气勘探目标:①玛纳斯凸起-莫索湾地区;②石西凹陷。  相似文献   

4.
应用古生物、岩性、电性、沉积构造、粒度、层序特征、砂体形态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港长芦油田沙三段3油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闻、水道侧翼、湖盆泥等5种沉积微相,进一步分析了每种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储层特征。开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油气勘探与地壳深部构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传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主要考虑盆地浅部的沉积盖层条件,对深部构造资料利用甚少。对国内外一些含油气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沉积盆地含油气丰度取决于地壳总体的结构类型:①凡莫霍面平缓呈斜坡或下凹状的盆地区,油气丰度都很低,而莫霍面隆起区无论盆地基底面呈坳陷状还是隆起状,都可能有油气资源,前者对油气富集更为有利;②花岗质层在结晶地壳中占的厚度比例越少,沉积盖层在地壳总厚度中所占比例越大,对油气富集越有利;③软流圈层隆起高,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也有利于油气富集。利用盆地区油气丰度与深部构造的某些相关规律,将浅部与深部的构造研究相结合,可以客观判定盆地中主力油气远景区,以免出现大的勘探决策失误。我国东部、西部地壳结构特征完全不同,油气分布规律亦不同。在西部地区油气勘探中,建议在重点勘探区进行足够量的地壳深部构造区测工作,结合浅部构造条件确定重点钻探目标。此外,根据地幔对地壳作用越强烈的地区油气越丰富,认为很可能油气形成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反映了油气形成统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6.
旬–宜区块延长组长3段沉积相带的分布是控制长3段致密砂岩油藏分布的关键因素。在岩心、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背景,认为旬–宜区块延长组长3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发育规模广、砂体厚度大(单砂体厚度8.0~18.0m)、物性好(平均孔隙度11.3%、平均渗透率0.7×10–3μm2),对油气的富集程度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有利的勘探相带。  相似文献   

7.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于中国各陆相含油气盆地,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沉积规模较小,受多物源陆相碎屑体系干扰,易于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作为一种致密油储层得到重视。干旱气候封闭-咸化湖盆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分布区,以青海古近系、四川侏罗系为典型,称之为内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有利相带。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进行了横向、纵向的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探索了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的沉积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认为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演化为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提供了有利相带,从滨浅湖到半深湖—深湖区,存在湖相混积滩坝、滨湖白云岩化泥灰坪/泥云坪、浅湖叠层石礁滩和半深湖相裂缝性泥灰岩有利微相带,对柴达木盆地及其相类似盆地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气田当前处于评价阶段,下白垩统登娄库组(K1d)为主力含气层段。针对研究区井网稀疏的特点,整合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多尺度信息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明确了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识别出心滩、河道滞留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刻画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为预测砂体空间分布和有利储集相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储层的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心滩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层,其次为河道滞留相带储层,泛滥平原相带的薄层砂体最差。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田三工河组储集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石南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储集层沉积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应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方法对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层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目的层主要是一套受构造和气候条件控制的沉积成熟度低、富含牵引流成因的流水构造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特征与含油气性对比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含油气性较好,是较为有利的开发层位;沉积微相对储集层非均质性及油水运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范巍 《国外测井技术》2020,(1):38-40,60
沉积相研究是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控制着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宏观分布。彭阳地区沉积相带的展布与油藏形成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建立精细的测井相模板,遵从点线面的研究思路,从单井相-联井相-平面相展开研究,结合研究区整体的沉积背景,确定彭阳地区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彭阳地区延安组延10期主要发育辫状河的心滩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延9~6期在全区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的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天然堤和沼泽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深部地壳构造及流体特征与潜山油气藏勘探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南堡油田的发现,使黄骅坳陷的石油勘探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坳陷深部地壳构造特征, 中、下地壳有低速层,其深度分别为15 km 和20 km。中地壳低速层富含气体(如CO2,CO,H2等),在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这些气体可合成甲烷及其它烃类化合物。坳陷的地幔流体活动(如碱交代,Mg 2+ 交代等)以及幔源CO2,CH4和He 气体(港151 井)都表明了它们均来自深部热液流体。黄骅坳陷发育多个潜山构造带(沈青庄、孔店、北大港、南大港、羊三木等),按照油气无机成因的假说,深部潜山带(而不是在第三系砂岩)中可望找到几个大型油气田(如千米桥潜山油气田)。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大庆外围油田低丰度油藏探明储量分布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了松辽盆地北部低渗透油藏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圈定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通过解剖典型区块开发前后面积变化, 论证了井控密度对圈定探明储量含油面积的影响, 认为松辽盆地北部低渗透油藏, 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合理圈定的井控密度取决于砂体规模和油藏类型。在进入岩性油藏评价阶段, 探井、评价井合理的井控密度应提高到0.5~1.0 口/km2。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柴达木盆地有大量储油构造和良好的盖层条件,却缺乏足够的理想储集层,寻找裂隙性储集层分布区,很可能是实现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根据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构造的野外考察,其南北两翼为陡倾的共轭膝褶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共轭膝褶带间的夹角为110°,所夹持的背斜具有箱状平顶的几何特征。膝褶带外岩层近水平,带内岩层近直立,局部倒转,普遍顺层剥离、张开和剪切,形成层间张裂隙和切割层理的小型低角度逆冲断层。边界断层和膝褶带内断裂普遍充填石膏脉,局部油浸,表明膝褶带一度为高压流体活动的水压致裂带,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由于该构造微向北倒,近核部南侧的膝褶带肩部成为高点,建议在该高点布一深井,探明可能的岩性油气聚集带,并控制北翼主膝褶带的总体产状,然后沿该主膝褶带布一斜井,以期发现与膝褶带相关的裂隙型油藏。图10表1参19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4个大含油气系统,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3个勘探领域,共有油气资源量42×108t(油当量),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中部、西部第三系和北缘深层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征分析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⑤以断层类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受断层的控制作用明显;⑥油气藏晚期破坏比较严重。在对油气藏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散,大油田少;②近源古构造最富集油气;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注意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④深入研究断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湖拗陷是一个以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狮子沟组为主的叠合拗陷,地质结构简单,成藏条件复杂。微弱的升降运动,构成了以薄互层为主、大面积展布的滨浅湖相沉积和自生自储式的生储盖组合。该拗陷是一个以岩性圈闭为主的含油气拗陷,周边水系发育,有利于水溶生物气聚集成藏。在对该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岩性、突出区域、突出第四系、突出北斜坡"的勘探思路。在继续开展低幅度构造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岩性目标的研究与勘探;在关注重点区带的同时,必须强调区域勘探;在第四系与上第三系狮子沟组两套勘探层系上,突出第四系;在勘探区域上,重点突出北斜坡。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波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2):165-170
综合应用地质、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系统分析了安达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沉积、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特征,认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好,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储集空间;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油源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青山口组一段泥岩超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研究区总体呈下水、上油的油水分布特征,以断层—岩性和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成熟烃源岩、青山口组一段超压、优势运移通道和储集条件控制。根据上述认识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构造解析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塔中北坡三维地震资料的解析,对主要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与控储控藏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8排NNE或NEE走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带,主要活动期为加里东中期(中奥陶世末)与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早期张扭性走滑断裂是在加里东中期压扭性走滑断裂的基础上继承性发育的,受控于先存基底薄弱带与构造应力的不均衡作用,属于典型的被动型走滑断裂;断裂系统形成的裂缝及后期发生的热液活动,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裂缝型储集体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与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成藏期,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与走滑断裂活动控制了本区油气纵向分布的差异与富集,形成了中下奥陶统以干气气藏为主、下志留统以油藏为主的成藏特征。塔中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寻找天然气规模储量与产量阵地的现实领域,走滑断裂附近分布的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同时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中段泥岩覆盖下砂体的"甜点"发育区,是柯坪塔格组下段油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研究柴北缘断陷构造演化和地质结构的基础上,指出柴中断层发育的全过程,是控制柴北缘断陷中、新生界盆地的叠加与组合、中生界深层沉积构造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构造反转等形成的主要动力,进而阐明了柴北缘断陷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为并列型、在时间上为连续型的特征。在研究了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柴北缘断陷油气藏勘探的对策和建议,对该区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断陷长期以来未能取得与生烃坳陷相对应的油气勘探成果,勘探部署方向正处于探索之中。结合近期勘探取得的资料和新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阿瓦提北—顺托果勒北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从含油气系统的角度,指出了阿瓦提寒武—奥陶系含油气系统(!)的最有利目标为研究区东部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其次为顺大断裂带分布并在燕山期及以前定型的圈闭;库车三叠—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有利目标为研究区东部白垩系、古近系岩性圈闭和喜山早期不整合面上下的各类圈闭;阿瓦提三叠系含油气系统(?)有利方向为三叠系近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湖相浊积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