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邗江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65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44/10万,死亡6例,平均病死率为0.07%。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061例,丙类传染病7种、3591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272.39、295.65、342.53、472.03、425.30。年均发病率(/10万),肺结核为76.89,梅毒为53.03,病毒性肝炎为41.97,痢疾为13.34,淋病为9.65,甲型HINI流感为6.26,麻疹为5.43,手足口病为109.91;城镇为604.94,农村为320.15;0~14岁为947.19,15~34岁为194.77,35~54岁为235.46,≥55岁为365.86;男性为428.01,女性为278.08。[结论]2006~2010年邗江区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手足口病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 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 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华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南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2266例,年均发病率为192.5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28.96/10万、242.45/10万、148.92/10万、166.58/10万、176.00/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呼吸道传染病为138.96/10万,肠道传染病为13.84/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37.12/10万,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为2.55/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03.71/10万)、病毒性肝炎(36.18/10万)、流行性腮腺炎(31.34/10万)、手足口病(6.79/10万)、细菌性痢疾(4.08/10万)。5年中发现艾滋病病人11例,年均发病率0.93/10万。[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是南华县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河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和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白河县2005~2010年法定传染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累计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5440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为434.81/10万,年均死亡率为0.48/10万,平均病死率为0.11%。法定传染病发病率,2005年为307.97/10万,2006年为356.01/10万,2007年为285.60/10万,2008年为590.85/10万,2009年为434.41/10万,2010年为630.62/10万。2005-2010年年均发病率,呼吸道传染病为221.88/10万,肠道传染病为61.1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13.74/10万,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0.64/10万,其他传染病为37.41/10万;男性为547.21/10万,女性为303.71/10万;0~9岁最高(874.09/10万),其次是10~19岁(467.38/10万),≥80岁最低(258.92/10万);城关镇为693.09/10万,其他乡镇为256.50/10万~635.04/10万。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54.90/10万、110.46/10万、71.30/10万、56.43/10万、9.11/10万。[结论]白河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虫媒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133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其中大塘街道最高(5.54/10万)。年均发病率,疟疾为0.19/10万,登革热为1.5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为0.04/10万,流行性出血热为0.52/10万,钩端螺旋体病为0.04/10万。133例病人中,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20岁的占14.28%,20~50岁的占56.39%,〉50岁的占29.33%;商业服务人员占18.04%,家务待业者占18.04%,离退人员占14.28%,干部职员占12.78%,工人、民工占11.28%,其他占27.82%;8~11月发病的占70.67%。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5.29/10万、1.82/10万、0.69/10万、1.03/10万、2.05/10万。[结论]越秀区虫媒传染病疫情比较平稳,登革热为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邗江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65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44/10万,死亡6例,平均病死率为0.07%。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061例,丙类传染病7种、3591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272.39、295.65、342.53、472.03、425.30。年均发病率(/10万),肺结核为76.89,梅毒为53.03,病毒性肝炎为41.97,痢疾为13.34,淋病为9.65,甲型H1N1流感为6.26,麻疹为5.43,手足口病为109.91;城镇为604.94,农村为320.15;0~14岁为947.19,15~34岁为194.77,35~54岁为235.46,≥55岁为365.86;男性为428.01,女性为278.08。[结论]2006~2010年邗江区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手足口病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州市2004~2011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2004~2011年累计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22种、16952例,死亡115例,年均发病率为127.2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68%。传染病发病率,2004年为92.26/10万,2005年为113.42/10万,2006年为118.3I/IO万,2007年为128.85/10万,2008年为145.70/10万,2009年为121.86/10万,2010年为160.22/10万,2011年为133.87/10万。2004~2011年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14岁为49.21/10万,15~64岁为125.00/10万,≥65岁为464.40/10万;男性为为175.76/10万,女性为76.80/10万}城区为43.55/10万,农村为290.92/10万;居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78.36/10万)、乙肝(14.18/10万)、梅毒(9.66/10万)、淋病(3.23/10万)、手足口病(9.46/10万)。[结论]高州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手足1:1病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龙岩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09~2010年甲流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8月11日报告首例输入性甲流病例,至2010年年底,全市累计报告甲流病例302例,其中重症4例,危重1例,无死亡病例。2009年发病率为9.26/10万,2010年发病率为1.49/10万。年均发病率,新罗区最高(5.37/10万);男性为6.32/10万,女性为4.35/10万;10~14岁最高(23.44/10万)。302例病人中,学生占69.54%,2009年10~12月发病的占84.44%。2009年发生聚集性疫情4起,发病43例,均在学校中。[结论]中小学校是龙岩市甲流疫情的重点单位,学生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聊城市乙肝疫情发展动态,进一步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聊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聊城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5052例,年均发病率为52:6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37.43、68.00、68.11、57.55、32.30。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东阿县最高(185.35);15~64岁最高(39.86~83.40),O~14岁最低(2.28~5.8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2.96~94.00、25.19~45.64)(P〈0.01)。全部病例中,农民占67.00%。[结论]近几年聊城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济南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济南市2009年甲型H1Nl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5~12月)合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460例,其中重症病例60例,危重病例11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7.47/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87%。发生6起暴发疫情,其中5起在学校,合计发病67例,暴发点人群罹患率为2.50%~75.00%。年发病率,男性为8.40/10万,女性为6.52/10万(P〈0.01);10个县(市、区)在0.83/10万~25.45/10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10~19岁(25.45/10万。全部病例中,学生占51.96%;11~12月发病的占67.39%,包括4例死亡病例。检测流感样病人咽拭子标本1575份,甲型H1NA流感核酸阳性率为44.00%,鉴定为甲型H1N1流感的占47.19%。[结论]2009年济南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发病高峰在11~12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2010年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1~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422015例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3.2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981年为1253.25/10万,1991年为234.23/10万,2001年为254.54/10万,2010年为28.51/10万。422015例肠道传染病病例中,细菌性痢疾占66.80%,甲肝占32.29%,伤寒和副伤寒占0.79%,霍乱占0.11%,阿米巴痢疾占0.01%,脊髓灰质炎只有9例;7~10月发病的占55.52%,其中细菌性痢疾7~10月发病的占69.30%,甲肝1~6月发病的占59.06%;男性、女性分别占57.80%、42.20%;0~4、5~14、15~34、35~54岁分别占14.63%、14.36%、42.48%、19.29%。1981~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肠道传染病城区与郊县(市)分别为341.80、172.35(P〈0.01);其中细菌性痢疾城区、郊县(市)分别为243.70、97.34(P〈0.01),甲肝城区、郊县(市)分别为95.02、73.44(P〈0.01)。[结论]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与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虫媒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133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其中大塘街道最高(5.54/10万)。年均发病率,疟疾为0.19/10万,登革热为1.5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为0.04/10万,流行性出血热为0.52/10万,钩端螺旋体病为0.04/10万。133例病人中,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20岁的占14.28%,20~50岁的占56.39%,>50岁的占29.33%;商业服务人员占18.04%,家务待业者占18.04%,离退人员占14.28%,干部职员占12.78%,工人、民工占11.28%,其他占27.82%;8~11月发病的占70.67%。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5.29/10万、1.82/10万、0.69/10万、1.03/10万、2.05/10万。[结论]越秀区虫媒传染病疫情比较平稳,登革热为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阴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江阴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江阴市累计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8种21 740例,年发病率为120.17/10万-177.4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45.66/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分别发病8 398、8 182、5 057、78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6.63/10万、53.96/10万、34.40/10万、0.51/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14例,活产儿年均发病率为15.23/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年均发病率依次为50.77/10万、28.27/10万、25.32/10万、18.77/10万、15.48/10万。[结论]2000~2009年江阴市法定传染病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大连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4-2010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04~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猩红热4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1.26/10万。猩红热发病率(/10万),2004~2010年分别为6.17、10.97、18.58、17.77、10.53、8.56、6.24(P〈0.01)。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Jo万),城区为21.87,农村为5.22(PdO.01);男性为13.61,女性为8.91;0~1岁为7.25,2~3岁为49.97,4~5岁为172.45,6~7岁为201.96,8~14岁为46.16,≥15岁为0.20。4687例病人中,2~14岁占97.14%;幼托儿童占47.02%,学生占43.27%,散居儿童占8.83%,其他占0.87%;5~6月发病的占22.87%,11~12月发病的占25.03%。[结论]2。04~2010年大连市猩红热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汶川县法定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汶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7年汶川县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22种,共计998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2.26/10万,死亡率为11.30/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细菌性痢疾、甲肝、乙肝、肺结核、淋病、麻疹,分别为227.01/10万、91.46/10万、69.50/10万、64.27/10万、33.73/10万和15.22/10万。肠道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为323.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血源及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04.80/10万,居第2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4.09/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58/10万,居第4位;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94/10万,居第5位。结论1990-2007年汶川县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排第2~5位的分别为血源及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麻疹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和平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平区2006~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55例,年均发病率为7.18/10万。2006-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7.17/10万、0.14/10万、2.65/lO万、14.90/10万、1.8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岁为264.35/10万,1~2岁为22.21/10万,3~6岁为20.54/10万,7~14岁为15.31/10万,15~54岁为21.15/10万(P〈0.01);男性为8.29/10万,女性为6.00/10万(P〈0.0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6.15/10万,农村为52.47/10万(P〈0.01)。255例病例中,家务待业人员占33.33%,散居儿童占22.7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14.90%,其他职业者占29.02%;3~6月发病的占84.3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37.26%;散在发病的250例,占98.04%。[结论]和平区麻疹发病率有降低趋势,农村为高发地区,家务待业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