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氟嘧菌酯的作用机理也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在2017年1月,氟嘧菌酯的专利正式过期,现在很多农药企业都开始了氟嘧菌酯登记工作。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成为了超越三唑类的全球第一大杀菌剂产品类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和醚菌酯等以超亿美元的销售额跻身该类产品的六强之列。其中,氟嘧菌酯上市最晚,其化合物专利已于2017年1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世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品的销售额为27.62亿美元,占世界杀菌剂市场总销售额的25%。据预测,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为5.1%,市场前景广阔。介绍了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等的创制经纬,以及嘧菌酯、肟菌酯和啶氧菌酯的合成方法。沈阳化工研究院已经开展一些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杀螨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嘧菌酯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嘧菌酯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量、孢子致病力和黑色素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嘧菌酯离体活性受培养基组分影响,可酵解碳源具有拮抗作用。SHAM对嘧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63个菌株的EC50为0.0010-0.0906μg/ml,平均EC50为0.02231μg/ml。盆钵试验表明,秧苗对嘧菌酯的商品制剂25%嘧菌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25%嘧菌酯对稻瘟菌有一定的田间防效,且对水稻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田间条件下精甲霜灵和嘧菌酯混用在人参、三七、山药、百合和姜中的残留及膳食风险。[方法]建立了QuEChERS为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了5种作物中甲霜灵和嘧菌酯的分析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中国和WHO膳食食谱下甲霜灵和嘧菌酯膳食风险。[结果]在不同添加水平下,甲霜灵和嘧菌酯在5种作物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定量限(LOQ)为0.01~0.02 mg/kg。最终残留样品中2份姜(鲜)样品检出嘧菌酯,残留量均为0.021 mg/kg。其余样品中嘧菌酯和甲霜灵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中国和WHO 2种膳食评估结果表明:甲霜灵和嘧菌酯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结论]试验结果为精甲霜灵和嘧菌酯在人参、三七、山药、百合和姜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韩丹  丁永良 《广东化工》2013,(9):172-17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法检测嘧菌酯生产废水中的水杨腈及嘧菌酯。嘧菌酯在1~2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0.9994),回收率为97.3%~102.5%;水杨腈在5~1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0.9999)回收率为96.5%~106.3%。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嘧菌酯生产废水中嘧菌酯和水杨腈含量监测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25%嘧菌酯悬浮剂在平菇中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将25%嘧菌酯悬浮剂于培养料接菌前拌药;气相色谱带有ECD检测器,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30 m ×0.32 mm ×0.25 μm),柱程序升温,测定嘧菌酯在平菇和培养料中残留量;同时研究了嘧菌酯在平菇培养料中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平菇中消失较快,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出质量分数0.5×104mg/kg.  相似文献   

7.
<正>爱利思达生命科学公司在赞比亚和莫桑比克上市了其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Evito T(氟嘧菌酯)。公司称,继2006年Evito T在美国上市后,爱利思达首次扩大其市场范围。在非洲,Evito将主要针对玉米、大豆、甘蔗、小麦、西红柿和马铃薯等防治多种环境条件下的众多病害。2005年,拜耳作物科学授予爱利思达独家销售氟嘧菌酯的权利,依此权利,爱利思达可以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销售氟嘧菌酯。2012年,爱利思达又取得氟嘧菌酯在作物和非作物2大领域的全球开发和销售权,拜耳公司保留了氟嘧菌酯种子处理剂及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多菌灵和嘧菌酯的理化性质、毒性、防治对象和多菌灵、嘧菌酯目前及其的应用情况等。简要介绍和讨论了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和种类和,土壤酶的作用和种类;,以及农药对土壤酶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多菌灵和嘧菌酯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7,(11)
[目的]建立10%丁氟螨酯·嘧菌酯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实现对制剂中丁氟螨酯和嘧菌酯同时、快速地测定。[方法]以甲醇-水(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在230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丁氟螨酯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5,变异系数分别为3.25%、5.0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9.76%。[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的丁氟螨酯和嘧菌酯,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对冬枣炭疽病的防效。[方法]分别采用含毒介质法和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为3∶5时,共毒系数为198.72,增效最明显。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在75.69%~90.44%之间,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相当。[结论]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较好,且对冬枣和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江苏和河南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等3种药剂的敏感性,并研究了部分抗性菌株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嘧菌酯、啶酰菌胺、啶菌(噁)唑的EC50值分别在0.004 5~90.5、0.057 6~36.8、0.016 9~2.64μg/mL,并分别出现了 ...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稻中粉唑醇和嘧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糙米、植株、谷壳或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活性炭(50∶1,m/m)柱层析净化,采用基质标标准曲线,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检测。结果表明,在0.02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粉唑醇、嘧菌酯在不同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8.2%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粉唑醇、嘧菌酯在不同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8.2%106.4%和82.4%106.4%和82.4%106.7%,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2 mg/kg。该方法采用基质标准工作曲线校正,能快速、准确检测水稻种植环境中粉唑醇、嘧菌酯残留量。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湖南、河北、江苏3地水稻植株及其土壤中粉唑醇和嘧菌酯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唑醇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趋势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20%氟胺·嘧菌酯WG、75%戊唑·嘧菌酯W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用量等,于2012年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防治1次。结果表明:20%氟胺·嘧菌酯WG 750~1 500 g/hm2、75%戊唑·嘧菌酯WG 150~300 g/hm2对纹枯病1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2次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防治效果相近,好于300 g/L苯甲·丙环唑EC、43%戊唑醇SC、20%井冈霉素AS等处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复配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理论,对35%嘧菌酯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单十二烷基磷酸钾与NP-10间具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单十二烷基磷酸钾与NP-10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35%嘧菌酯悬浮剂,热贮后在标准硬水中悬浮率达到96.5%,在3倍硬水中悬浮率达到90.1%,未出现析水分层现象,分解率仅为0.72%。较单一表面活性剂制备的35%嘧菌酯悬浮剂,产品性能有明显提高。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提高35%嘧菌酯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胡伟群  朱卫刚  张蕊蕊  陈杰 《农药》2012,51(1):73-74
[目的]研究噻唑锌和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杀菌活性,对防治黄瓜霜霉病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接种法测定,2者按6种不同比例混配后稀释成5个质量浓度进行喷雾处理,24 h后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悬浮液。[结果]噻唑锌和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值分别为817.46、2.93 mg/L;2者以3∶2、2∶5、2∶7混配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结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2者以3∶2混配为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16.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研发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嘧菌酯为例介绍了水分散粒剂的研发及工业化生产。通过试验,对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合格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标准要求。对水分散粒剂工艺路线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制粒工艺流化床制粒,并实现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4种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磊  张松柏  张德咏  张胜平  彭静  刘勇 《农药》2012,(9):680-682
[目的]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对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4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对湖南省不同地区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结果]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嘧菌酯、烯酰吗啉的毒力(EC50)分别为15.613~17.266、10.313~13.465、3.834~5.444、9.122~9.915 mg/L。[结论]湖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其他3种杀菌剂抗性倍数均较低;但是嘧菌酯相对毒力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对葡萄霜霉病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8 d,50%嘧菌酯WG 93.75~187.50 g/hm2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2%以上),且对葡萄植株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苯甲.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质量分数,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9;变异系数分别为:0.50%、0.4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8.8%。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冰乙酸+三乙胺(体积比49.8︰49.8︰0.2︰0.2)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在254 nm波长下对33%烯酰·嘧菌酯悬浮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8,变异系数为0.12%和1.06%,平均回收率为99.65%和9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