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称梅  华春燕 《吉林医学》2013,34(3):588-589
目的:观察快速生物监测指示剂的灭菌效果;加强对外科植入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对植入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时,利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每炉次快速生物监测。结果:253例植入物及外租器械快速生物监测,全部合格,临床没有与植入物及灭菌后的无菌物品相关的感染报导。结论:快速生物监测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效果可靠,可操作性强,解决了检测结果滞后,是目前较理想的、科学的、实用的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快速生物指示剂灭菌效果,解决传统生物监测报告时间太长问题,规范植入物监测管理.方法采用快速生物指示剂(1292)与传统普通自含式生物指示剂(1262)同时对203锅次植入物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比较.结果快速生物指示剂与传统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培养结果一致.结论使用快速生物指示剂培养时间短,为3小时,生物监测结果可靠,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假阳性的因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减少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异常结果的出现。方法通过分析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荧光判读原理,结合单因素试验,确定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假阳性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高强度的环境光、滤光片的损坏、生物指示剂的污染、不恰当的培养操作均是导致3 h快速荧光检测结果与48 h传统生物监测结果不一致的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保证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时应排除上述干扰因素,严格按照快速生物阅读器厂家提供的快速生物指示剂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在供应室的应用.方法 利用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做植入物手术器械的生物监测.结果 快速生物阅读器做生物监测能在3小时后判定结果,而传统的生物监测方法,送细菌室培养7天才能判定结果.结论 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的生物监测结果比传统的生物监测结果在时间上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择合适的生物指示剂,降低医院灭菌运行成本,保障灭菌质量。方法使用48 h生物指示剂、3 h快速生物指示剂、1 h极速生物指示剂对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的灭菌循环进行监测。结果①该实验共使用48 h生物指示剂监测26次,使用3 h生物指示剂监测501次,使用1 h生物指示剂监测302次,试验管监测均为阴性,灭菌合格率达到100%。②三组监测方法单次监测费用比较,A组为46.47元,B组为53.33元;C组为49.51元。③A组对植入器械监测放行和其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灭菌器的生物监测是灭菌物品质量的保障,合理选用生物指示剂类型,可以有效控制生物监测的成本,提高物品无菌保障,从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玉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4,(14):98-99,106
目的:运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确保骨科手术器械灭菌质量,加强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 232件骨科手术器械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严格控制发放标准。结果:2 232件骨科手术器械,经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快速生物监测均合格,但2件出现棉包布有破洞,2件出现无纺布高温炼成破洞,5件出现湿包,3件出现清洗质量不合格。结论:骨科手术器械大多为植入物,系为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把握灭菌质量,细化过程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新华ps-100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方法: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三种方式监测新华ps-100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结果:用新华ps-100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依照标准程序进行了440次灭菌循环,灭菌后的包装袋自带指示条和包内化学指示卡都呈淡黄色,达到合格标准;生物指示剂呈现出紫色,阳性对照组成黄色,达到合格标准。检测期间灭菌程序自动终止10次,经检查是因为灭菌对象干燥不彻底引发的,重新换上干燥的灭菌对象后,最终结果显示为合格。结论:PS-100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手术器械能够保证灭菌的安全性,对器械无损伤、灭菌时间短,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周转率。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用于医疗物品的灭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之刚  闻军  王慧英 《海南医学》2010,21(2):151-152
目的总结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的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使用美国强生STERRAD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1195次的结果进行监测统计。结果1161次灭菌循环运行完成,34次灭菌循环被取消。完成灭菌循环的生物检测培养均为阴性、所有化学指示卡均变色完全。结论STERRAD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具有安全、效果可靠、灭菌期短且无毒的特点,为临床手术器械灭菌较好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等精细医疗器械的灭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灭菌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506次使用杭州三源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进行监测.结果506锅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循环的生物检测培养均为阴性,所有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均变色完全,灭菌周期短,灭菌效果好.结论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的性能,在灭菌周期、药物残留、物品损耗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灭菌效果检测方法方便、有效,是手术室腔镜手术器械的首选灭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灭菌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364次使用美国强生STERRAD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进行监测统计。结果:2312次灭菌循环运行完成,52次灭菌循环被取消。完成灭菌循环的生物检测培养均为阴性、所有化学指示卡均变色完全。结论:STERRAD100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具有安全,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期短且无毒的特点,为临床手术器械灭菌较好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等精细医疗器械的灭菌。  相似文献   

11.
佘俊文 《河北医学》2010,16(4):388-390
目的:根据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特点,选择最佳的灭菌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腔镜手术器械采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手术量的变化、器械的耗损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现行各种灭菌方法的利弊。结果:使用甲醛自然挥发灭菌法(2006年)手术例数为690例,感染率0.144%;使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2007年)手术例数为704例,感染率为0.142%;使用2%戊二醛低温蒸气杀菌柜(2008年)手术例为998例,感染率为0.010%;使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柜(2009年)手术例数为1445例,感染率为0;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方法既能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连台手术时间,又能提高手术量。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快速、方便、可靠的特点,比较适合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灭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在院内感染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空气、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器械、经高压消毒的物品等240份表面细菌数量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对两组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细菌数量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相比,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在院内感染环境的检测采样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众多中间环节所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缩短采样到达培养箱中的时间,方便快捷、易操作、经济节约,值得在同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腔镜手术器械等离子消毒的效果,选择最佳安全、快速无毒的内镜灭菌方法。方法术后腔镜器械采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606次,随机分为等离子消毒组(P组319次)与2%戊二醛浸泡消毒组(G组287次),两组消毒前清洗器械方法相同,消毒后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灭菌效果、消毒时间、腔镜器械损伤及使用过程对医务人员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灭菌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灭菌时间及对医务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P组少于G组(P〈0.05)。P组有1件器械出现轻度脱色,G组有2件器械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粗糙等现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及器械污染。术后患者G组1例黏膜灼伤,伤口延迟愈合;P组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消毒腔镜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安全可靠、术后无伤口感染,缩短连台手术时间,器械损伤小;避免了医务人员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种植体与骨的结合情况。方法:选取成年狼狗6只,拔除其双侧下颌全部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拔牙窝内种植新型种植体,对照组种植体各2枚,共48枚。术后1,2,3月分别处死2只犬。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与颌骨结合情况。结果:2种种植体和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均无骨质破坏;3个月时,扫描电镜观察到二种种植体与新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表面骨沉积成板层状,骨和种植体直接接触。结论:新型种植体能与骨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实用、安全的清洗方法,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以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方法将3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之间的手术器械污染程度及新旧程度相同。对照组用手术室传统的清洗法,即冲洗-酶液浸泡-再冲洗-擦干,观察组用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的清洗方法。结果对300件手术器械均进行了目测和放大镜检查,每组各有50件和25件手术器械进行了潜血试验及菌落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前,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加刷洗,能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及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的修复材料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的效果。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68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或MEDPOR外科种植体修复眼眶壁爆裂性骨折,观察不同的修复材料在术后对眼球内陷的修复效果以及复视的缓解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修复30例,其中眼眶下壁骨折12例,眼眶内侧壁骨折1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1例眼眶内陷矫正欠佳;1例复视仅部分矫正;2例出现轻度下睑外翻。采用MEDPOR外科种植体修复38例,其中眼眶下壁骨折13例;眼眶内侧壁骨折25例;术后2例眼球内陷矫正欠佳;1例轻度下睑外翻。两组其余病例眼球内陷及复视均得到修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修复材料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和MEDPOR外科种植体均是修复眼眶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材料,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氧化锆基台与常规钛基台应用于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前牙区种植修复患者37例共41个前牙,随机分为2组,15例19颗牙应用氧化锆基台为观察组,22例23牙应用常规钛基台为对照组,通过戴冠后1、6、12个月测量2组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GI)和骨量吸收量;调查2组患者对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外形、戴牙舒适度及就诊时间次数的满意度;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2组的边缘适合性能、修复体外形及颜色匹配进行临床评价;比较2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1-6个月内,观察组的周围的骨量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外形及戴牙舒适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及次数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边缘适合性能、外形以及颜色匹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氧化锆基台与常规钛基台应用于前牙区种植修复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氧化锆基台的效果明显优于钛基台,且对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消毒液对术前患者皮肤消毒效果。方法:将采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术前皮肤消毒的296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3MTM爱护佳牌术前皮肤消毒液对316例患者术前皮肤消毒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消毒后皮肤无菌率、切口感染率、消毒皮肤操作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标准,切口感染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工作人员术前消毒患者皮肤所需时间为(15.0±1.0)min,实验组工作人员术前消毒患者皮肤所需时间为(5.0±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MTM爱护佳牌术前皮肤消毒液用于患者术前皮肤消毒明显节约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对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处理风险,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进行分析,针对高风险因素给予干预,完善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结果FMEA实施前后RPN由(194.7±39.3)降至(41.18±9.94),手术器械全程处理时间由实施前276 min缩减至214 min,灭菌包合格率合由99.3%提升至99.8%,实施FMEA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因分析能有效的降低手术器械处理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障无菌物品的及时、有效的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