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医是中华国粹之一,其经验丰富,卓有疗效,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然而,时下许多人出于不同的目的 ,打着继承发扬中医的旗号,兜售着形形色色的伪科学.这些伪科学严重侵害了中医药的机体,破坏了中医药的形象和信誉.为此,本文阐述了伪科学的现状,根源,提出要用科学的精神抵制伪科学,发扬中医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2.
弘扬科学精神关键是深刻领会科学的精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上伪科学事件不断,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原因是长期忽视科学的精神价值,偏重科学的物质价值,使公众的科学素养偏低,不具备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弘扬科学精神关键要明确什么是科学精神,深刻领会科学的精神价值,领会科学精神的哲学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划界与中医学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科学的含义和目前采用的科学划界标准分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属于非科学,但中医学中包含着科学成分,其具有将医学与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特点。科学性问题探讨对于如何发展中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科学性内容,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对于非科学性的部分,要用适合中医特点的方法研究。中医现代化不应是简单的当代科学化,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医学中蕴含着超越当今科技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医学与伪科学具有本质区别,必须剔除掺杂到其中的伪科学行为,才能很好地生存与发展。对于打着中医的幌子骗取钱财的伪科学,必须严厉打击,以保护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高年级临床医学院学生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识与态度,评价他们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方法 针对医学生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识和兴趣及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设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第二军医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绝大部分的医学生认为科学是了解自然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并积极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相当多的医学生对伪科学命题的辨别能力较差。占相当比重的医学生科学精神不够,表现在实事求是的态度欠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不够和缺乏辩证的批判精神。另外,浮躁和功利心态在高年级医学生科学活动中也较突出。结论 此小样本的调查显示,高年级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并不令人满意,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的定义辨析中医学的学科属性,辩驳"中医伪科学论者"和"中医非科学论者"关于中医学科体系中无"试验"与"观察"的观点,总结并分析当前中医学学科地位的现状,对中医学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有人闹得沸沸扬扬地要取消中医,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按照科学的定义,中医不能进行可重复实验的检验。众所周知,科学的定义由西方产生,是受西方文化背景影响的,西医也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下发展和进化的。那么,产生于原土中国文化的中医,“科学”能证实吗?它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证实吗?本文想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1西医与中医诊治疾病的比较西医是以还原论的方法分析整体为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而寻找疾病的终结病因和病位的医学。如感冒,当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时,西医可能会考虑到呼吸道感染,第一步先进…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医是什么"的身份认定,在时下的语境中,有着多种说法,诸如:"前科学"(有潜力发展为科学)、"后科学"(现代科学不能解释中医,只有科学的将来才能认识中医)、"史前文明"、"外星文明"、"象科学"、"复杂性科学"等.攻击批评者又指为"反科学"、"伪科学".王一方先生新作<医学是什么>.在导言中又提出中医是"如科学"的观点,认为"如科学"是一个境界,是一个包含中田智慧的"类知识".  相似文献   

8.
伪科学的形成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其中医学自身固有的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医学在人类复杂的疾病谱面前的诸多无奈与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过高期望之间的矛盾 ,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助长了人们对长寿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人们对生命科学的现阶段难知领域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的认知倒错 ,客观上赋予了部分医学难题以一定的神秘色彩 ,授伪科学以借题发挥的口实 ;部分医学工作者对传统中医药科学的认识论基础与伪科学赖以惑众的歪理邪说的概念混淆 ,每因两者间共用一样的术语而障目 ,不自觉地把一些伪科学与中医学混为一谈。医学科学在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普及方面 ,首先应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清除那些不切实际的寿命期望 ,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无限可知性与阶段难知领域的关系 ,认真学习和了解传统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变迁 ,划清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只有提高医学工作者的科学素质与知识水平 ,才能有效地防止伪科学谬论和书刊侵蚀学术界 ,真正还医学科学以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9.
任何科学方法都是具体的,“中医是复杂的科学”,应发扬科学精神,应求同存异,百花齐放。发展中医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多元化发展中医多学科事业;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医药现代化人才。发展中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1)要正确处理中医与西医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中医与中药的关系;(3)要正确处理中医诊疗方法与现代诊疗设备应用的关系;(4)要正确处理健康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同时,也尖锐指出,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决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决议》为我们弘扬科学精神、打击伪科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科学是精神文明的基石,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但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科学愚弄大众,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  相似文献   

11.
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的高等中医教育,应坚持宁缺勿滥的精英教育:把住“严出”;突出个性化教育;培养有思想和思考能力的中医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新儒医。在此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是推动中医学不断发展,免于被“告别”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2.
哲学语境下中医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医学,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和鲜明的科学精神。中医的整体思维方式和人文价值观念则是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医的发展客观上受到国家制度安排、中医政策导向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未来中医发展要体现中医“医道”的运行规律,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发生学方法是一种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的跨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之中,真正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领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为了促进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的健康发展,简单介绍了发生学方法的由来、界定及引入中医学研究中的过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现状,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神理论、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中医相关哲学理论、中医理论发生与先秦诸子的比较、诊法与方药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等七个方面。剖析了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总体规划,研究很不均衡;研究水平不高,创新急需加强;逻辑思维混乱,推理过程错误;理论诠释错误,文献引证不准等四个方面。同时指出,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不能替代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而应该与之紧密结合,以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龙山药王医药文化诞生于湖南省新邵县龙山地区,以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学为核心,内涵丰富,包括了孙思邈医学、孙思邈养生思想和养生术、道德思想、药王孙思邈传说及民间对药王的信仰,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传统人文精神,是传统医药文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临床医护者应该有融汇自然与社会生态的人本观、“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勇于创新的时代观、“悬壶济世”的使命观在内的中医人文精神。通过对新时期临床医护者中医人文精神现状分析,提出新时期医护者中医人文精神自觉培养路径: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提升医护人员的中医人文精神自觉性;在医院继续教育中融入中医人文精神教育;强化医护者与患者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科教概况,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医药科教所面临的问题。 方法 通过在世界中医药科技信息专题服务网搜集信息,并应用计算机检索近几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有关介绍沿线国家中医药科教概况的相关文献,最后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医药科教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东南亚、非洲、欧洲、南太平洋岛国发展较快,尤以东南亚发展普及,中医学院和学术组织众多,并与中国学习交流密切;非洲发展迅速,中非双方积极开展各种交流合作项目;欧洲发展日渐成熟,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医药的迅速发展是近几十年开始,中医药科教水平发展伴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认可程度提高而提高;太平洋岛国发展创立先锋,在澳大利亚可攻读本科学位,科教水平发展较快;南亚、西亚则发展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南亚和西亚众多国家重视发展自身的传统医学。 结论 沿线各国中医药科教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模式和机构发展不平衡上,中医药科教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Medicine is a science studying human's health and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regularity between them. Its research subject is human, who possess natural attribute, psychological attribute and social attribute. Therefore, medicine is bound to possess humanistic attribute.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ains abundant humanistic thoughts, for instance, pursuing the unity of human and nature, advocating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life, sticking to the virtue of “medicine being humane art”,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 of “Benevolence prior to interest”, complying with the medical rule of “Respecting peers”. These are the very concrete reflections of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In this article we aim to explore the humanistic thoughts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to better relieve the tension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近现代中国科学观的变迁,阐明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实证主义科学观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持续到现在,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历史主义科学观对现代中医的影响体现为以系统科学分析研究中医。历史主义科学观对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使得中医的生存有了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单方面强调科学的影响。以坚持中医基本理论为发展基石的中医研究逐渐壮大,正成为当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类学生应具有包括认知要素、道德要素、人文精神和行为要素在内的人文素养,但当前有部分中医药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中医经典,用中医药精神文化感染中医药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贯通一二课堂,用中医药物质文化丰富中医药类学生的认知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用中医药制度文化熏陶中医药类学生的行为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文化碰撞下,中医界分化为传统中医、西化中医和系统中医三个主要流派,分别以整体论、还原论和系统论为认知模式,用以统摄各自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派中有两种科学观,即狭义与广义科学观。传统中医和西化中医均持狭义科学观,系统中医则持广义科学观,不同的科学观对中医学的知识属性认识不同。传统派认为中医学是人文而不是科学,既不需要"科学化"也不需要现代化;西化派认为中医学是经验而不是科学,既需要"科学化"也需要现代化,具体路径便是将中医西医化;系统中医则认为中医是传统科学,不需要所谓的"科学化"但需要现代化,具体路径是中医学×系统科学。伴随时代变化,三派目前也在彼此相向而行,其中系统中医具有最强的学术整合功能。在理论方面,系统中医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与传统中医融合,通过形神合一的命题映射法与西化中医融合;在中医现代化战略方面,系统中医学可形成哲学、科学、技术、工程、产业通约的系统框架;在产业链建构方面,系统中医可改变目前的碎片、扭曲和断裂状况,实现不同环节之间的流畅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