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0年甘肃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按照调整后的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监测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结果 庆阳监测点7~12岁儿童无I度以上临广东省检出,X线检出率为3%。张家川监测点在7~12岁儿童中检出I度以上病人12例,X线检出率为22.22%.结论 庆阳监测点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张家川监测点病情有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全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上级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全省10个流动监测点与10个固定监测点每个点随机抽取50名7~12岁在校学生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按《国家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阅片诊断病例、统计结果。结果固定监测点临床检查520人,检出早期24人,检出率4.62%,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人,X线检查514人,检出阳性5人,检出率0.97%;流动监测点临床检查1 405人,检出早期31人,检出率2.21%,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人,X线检查619人,检出阳性1人,检出率0.16%。结论2005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呈平稳下降趋势,病情下降与经济发展和采取综合防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大骨节病的防治及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甘肃省抽取华亭县历史上大骨节病重病区的8个村,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监测7~13岁在校学生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8岁及以上居民户临床。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户病情调查1 646人,查出Ⅰ度以上病人189人,Ⅰ度以上检出率11.48%;7~13岁在校学生临床检查753人,临床未检出大骨节病人,X线检查439人,检出X线异常改变11例,X线检出率2.51%。结论华亭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均在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河北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度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7~12岁在校学生进行临床及右手正位X线拍片检查,分别统计临床患病率与X线阳性率。结果全部监测点未检出临床Ⅰ度及以上病人,以县为单位统计X线阳性检出率丰宁县0.9%,崇礼县1.2%,各监测点最高检出率为2.2%,其中一个监测点检出率为0。结论河北省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都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2002年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全省34个点大骨节病病情,了解大骨节病流行状况并指导防治.方法对每个监测点进行临床普查,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及X线手片检查,对硒盐、发硒进行含量检测.结果全民临床普查26925人,检出Ⅰ度以上2 438人,以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为主.7~12岁儿童临床检查3 375人,检出Ⅰ度以上患者77人;X线拍片2 060人,检出阳性改变237人,平均X线检出率为11.5%.结论 2002年甘肃大部分地区病情稳定,但部分地区病情仍较活跃.儿童发硒高的病区病情控制较好,硒盐含量低、发硒低的病区病情较重;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防治,尽快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历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和病情分布特征,2007年在陕西省选择病情较重的10市36县(区)80个村,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对病区7~13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临床共检查7~13岁在校学生4 340人,检出5例I度病人,Ⅱ、Ⅲ度未检出,I度以上检出率0.12%。X线拍片检查7~13岁在校学生4 340人,检出阳性病人18例,X线检出率0.41%;干骺端检出12例,干骺端检出率0.28%,其中干骺端"++"与"+++"各1例;骨端检出8例,骨端检出率0.18%。结论陕西省大骨节病呈稳定下降之势,但应继续开展病情监测,加强健康教育,完善防治措施,杜绝新发,治疗现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山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按照<2007年度国家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西省选取2个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村作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点,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X线片观察部位为掌指骨及腕关节;在山西省13个大骨节病病区县,选取50个村作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点,对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大骨节病病情调查.大骨节病诊断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执行.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按病情进行分度和按年龄进行分组,计算检出率.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共调查181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2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10%;骨端未检出阳性病例.成人大骨节病共调查13 871人,临床检出病例数801名,检出率为5.77%.患者主要分布在51岁以上人群中,大骨节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占总检出人数的70.66%(566/801);51岁以上各年龄段Ⅱ度、Ⅲ度检出率,占所有Ⅱ度、Ⅲ度检出率的71.78%(206/287).结论 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成人大骨节病检出率较高,成人大骨节病救治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泾川县7~16岁儿童的调查,掌握大骨节病在该人群中的病情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监测方案选择病区的7~12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和X线检查,对13~16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同时参照《大骨节病防治手册》、《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汇总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2014年6月泾川县监测儿童407人,临床I度及以上检出1例,临床检出率0.25%;X线检查229人,检出3例,阳性检出率1.31%,其中窑店镇练范村X线检出阳性2例,阳性检出率3.23%;太平乡三星村X线检出阳性1例,阳性检出率1.89%,各监测点之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P0.05);大部分乡(镇)的大骨节病病情比较稳定,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均达到控制水平,个别乡(镇)大骨节病病情仍然活跃。结论按照大骨节病病区变化特征的分类分为"活跃病区、相对静止病区和静止病区"的标准,泾川县大骨节病区属于相对静止病区;因个别乡村病情有活跃迹象,提示要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和预防大骨节病综合措施的落实,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首次零检出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山西省2001年大骨节病病情。方法按照调整后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对省级以上6个监测点的7~12岁在校儿童482人进行临床检查和手骨X线拍片检查。结果6个监测点儿童骨X线检出率首次出现零检出。结论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全市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县各选4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调查7~16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患病情况,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情况及13~16岁儿童临床诊断I度及以上病人X线符合情况。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X线片由省级专家组集体阅读,阳性X线片由国家专家组复核并作出最终诊断,统计检出率。收集相关村屯人口、饮水、粮食供给等方面的基本资料。结果 3个县12个监测点临床I度及以上患者平均检出率为1.67%,长岭县检出率0.8%,前郭县检出率3.4%,乾安县检出率2.82%。7~12岁儿童X线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08%。长岭县检出率1.81%,前郭县检出率0.91%,乾安县未检出。结论通过改水换粮,X线检出率均很低,儿童X线改变为干骺端和骨端型,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长岭、前郭二县在监测中都有X线阳性检出,而所有病区全部建井并持续使用的乾安县监测中未有X线阳性检出。提示我们饮浅井水与病情有一定关系,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能完全排除致病因子的作用,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继续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力度,加大大骨节病区换粮力度,并且重新在病区修建深水井,更加深入地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8年度国家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2009年在全省选取4个县12个历史重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X线片观察部位为掌指骨及腕关节。并收集调查点种植结构与主食构成及近3年防治措施落实等情况。结果共调查7~12岁儿童1 200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10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0.83%,骨端未检出阳性病例。结论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大骨节病持续控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990~2012年大骨节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及消长趋势,为实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统一标准和方法。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正位x线检查,个别年份进行全体居民或16岁以上成人临床检查。结果1990、1999年2个定点监测点大骨节病Ⅰ度以上临床患病率分别为24.93%、11.70%和10.60%、8.20%;2008年成人大骨节病共计调查了13871人,临床检出人数801人,检出率为5.77%。7~12岁儿童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显示,1994~2012年所有监测点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1992—2012年x线阳性率全部〈5%,骨端阳性率〈3%。结论山西省大骨节病从20世纪90年代起病情持续下降,现已处于稳定控制态势,“十二五”末能够达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州市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2007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青州市2个镇的3个村,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选择4个镇的10个村,对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成人临床检查结果按照临床分度和年龄进行统计;临床和X线诊断执行<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结果 临床检查7~12岁儿童共260名,未检出I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儿;X线摄片检查198名,X线阳性率为0.临床检查16岁以上成人共7099人,检出I度及以上患者502例,检出率为7.07%(502/7099),患者主要分布在36岁以上人群,占检出者的99.00%(497/502).结论 青州市的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而成人的大骨节病病情仍然严重,应继续开展病情监测,加强对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在河南省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和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当地粮样.儿童发硒、粮食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在洛宁县、灵宝市、渑池县、陕县、卢氏县大骨节病病区乡进行16岁以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 共检查7~12岁儿童190人,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拍摄右手X线片190人,X线阳性3人.检出率为1.58%(3/190).共调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20 521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6.10%(1251/20 521),其中Ⅰ度为3.97%(814/20 521),Ⅱ度为1.77%(364/20 521),Ⅲ度为0.36%(73/20 521).儿童发硒平均值为(0.319±0.128)mg/kg,粮食硒平均值为(0.031±0.009)mg/kg.结论 河南省儿童大骨节病处于控制水平,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应加强以治疗现患病人为目的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大骨节病现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掌握甘肃省大骨病病情现况,指导防治,2000年对26个病区县进行了病情调查。临床抽查14290人,检出患1649人,患病率11.49%;7-12岁儿童临床检查3939人,检出I度以上患儿43人,患病率1.09%;拍儿童手片2802张,检出X线阳性改变178人,平均X线检出率为6.35%。X线检出率大于10%的有6个县,其中3个县在20%以上,20个县X线检出率在10%以下或检出为零。对病区水、土、粮、儿童发硒含量进行了测试,水、土、粮样品硒含量均低,儿童发硒含量在150-300ng/g之间,较补硒防治前含量升高,认为病情下降与经济发展和采取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陕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大骨节病历史资料,2008年在陕西省选择8个市10个病区县的10个重病村,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拍摄右手X线片;选择10个市37个病区县的65个重病村,对≥16岁人群进行临床检查;在旬邑县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择1个病区村补硒,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每个病区村检测30户家庭的硒碘盐含硒量,每村对30名7~12岁儿童检测发硒.结果 共对862名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检查862人,检出1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0.12%(1/862);65个病区村16岁以上成人共有35 638名,检查30 599人,受检率为85.86%(30 599/35 638).共检出大骨节病病例5108例,总检出率为16.69%(5108/30 599),其中I度检出率为9.73%(2977/30 599),Ⅱ度检出率为5.40%(1652/30 599),Ⅲ度检出率为1.57%(479/30 599),36~60岁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5.7%(3355/5108).旬邑县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硒碘盐含硒量分别为(5.43±3.19)、(7.74±1.81)mg/kg,儿童头发含硒量分别为(0.3933±0.0930)、(0.3613±0.0997)m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下降,成人大骨节病病情严峻,应积极开展成人大骨节病治疗工作,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林芝地区大骨节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点进行全民临床调查和4~13岁儿童右手X线拍片检查。结果 2个县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共1918人,检出Ⅰ度以上病例95例,米林县、朗县临床患病率分别为3.81%,6.96%;儿童X线共拍片462人,2县各检出阳性病例2例,米林县、朗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62%,1.54%。结论此次调查的林芝地区2县均为大骨节病轻病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成人大骨节病的主要诊断指标,为进一步制定成人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大骨节病流行病学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了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16岁以上与16岁以下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1)16岁以下组及16岁以上组临床指征阳性率比较的单因素分析显示,21项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仅有3项指标(指末弯、干骺端与骨骺X线征)是16岁以下组高于16岁以上组,其余18项均为16岁以上组高于16岁以下组;(2)16岁以下组及16岁以上组大骨节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6岁以下组检出大骨节病指末弯、X线干骺端、骨骺征象的概率显著高于16岁以上组,而关节痛、指粗、腕障碍、肘障碍和骨端五项临床指征的概率则显著低于16岁以上组。结论16岁以下年龄组,指末弯、骨骺、干骺端的X线征象等指征较为特异,而在16岁以上年龄段,关节痛、腕障碍、肘障碍、指粗、骨端等五项指征较为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