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尾气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碧兰 《福建环境》1995,12(2):10-11
聚氯乙烯生产中的VC尾气排放量大,如不加强回收,不仅加大PVC树脂原料电石的消耗,且增加产品成本,又污染环境。我厂经过二年多来技术革新改造,解决了尾气回收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将料浆法粉状磷酸一铵装置干燥尾气处理系统由沉降除尘加喷淋洗涤流程改为文丘里酸洗除沫加文丘里水洗除沫流程,消除了沉降室的清理时间,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和除尘洗涤效率,使排放尾气中尘、氨、氟含量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型重钙装置生产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当前料浆法重钙装置生产过程中尾气治理存在问题的方法,建立重钙装置尾气治理新系统,利用生产实际的各项工艺参数和尾气监测数据进行了物料平衡、风量、风压平衡,通过更换干燥尾气风机风压、增加管式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和混合尾气旋流洗涤塔,实现尾气3次洗涤,保证了污染物达标排放,达到了减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仲苗 《环境工程》2005,23(1):41-42,35
分析了复合肥生产中造粒尾气一级处理用磷酸洗涤时出现的问题及一级与二级处理均用水洗涤时尾气中氨排放量大的原因 ,提出了二级处理改为磷酸洗涤的技术方案。方案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表明 ,改造是成功的 ,二级处理采用磷酸洗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一、装置概况我厂硫磺尾气处理装置是全国第一套试验性装置.原设计是以硫磺尾气作原料,催化柴油碱渣中的游离碱作吸收剂,来生产亚硫酸钠。由于工艺设备上存在些问题,致使我们在80年至81年的两次试车均未获成功.试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管线腐蚀,设备堵塞及二次污染.我们根据暴露的主要问题对原有的设备管线作了必要的改造,吸收剂改用新鲜碱,尾气装置自83年正式投产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炉煤气洗涤水含有大量的瓦斯泥及氰化物、酚类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往由于水质稳定和瓦斯泥处理等问题未能解决,多数工厂直接排放,危害严重,是钢铁企业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该项研究采用“石灰—碱化法”稳定水质和“二次浓缩—盘式真空过滤机(瓦斯泥)脱水”的工艺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设计建成了全套工业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7.
氧化沥青装置尾气处理及热能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沥青尾气处理及效果荆炼自七五年至八四年,对尾气焚烧工艺、设备先后进行七次改造工作。取得目前的明显的环境效益。该工艺流程特点是:多点分油干法尾气予处理,去掉水洗、油洗等工艺,实现污油自流回收系统,设5个污油回收点,建一个地下式污油回收罐,从而为  相似文献   

8.
唐新德  程勇 《环境与开发》2000,15(4):35-35,41
对各种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采用清洗发动机缸体与加注燃油添加剂相结合的措施(“双重法”)治理机动车尾气,取得理想效果。CO和CH最大净化率分别为90%和87%,平均净化率分别为52%和66%。  相似文献   

9.
李萍 《环境工程》1997,15(2):33-34
软PVC制品生产中产生大量含增塑剂烟雾,形成恶臭污染。目前采用废气预热焚烧法、旋风除雾法、冷凝过滤法和高压静电除雾法治理,本文对这四种方法作出分析比较,认为高压静电除雾法为较适宜的方法,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尤为适用;并对该法的缺陷及防止措施一一作介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喷漆废气的特点,利用湿式喷淋+低温等离子工艺来处理某个喷漆废气实例,喷漆废气经水帘洗涤后,先利用湿式喷淋塔降温除雾后利用市场上的热门技术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金属表面喷漆工艺产生的喷漆废气,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多管文丘里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引射扩散原理,对文丘里洗涤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新型多管文丘里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并用于燃煤锅炉烟气的净化。实际运行表明,该装置的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新型文氏除尘脱硫洗涤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型文氏除尘脱硫洗涤器是一种复合净化机理的燃煤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 ,其特点是体积小、阻力低、除尘脱硫效率高。实验研究和工业试验表明 :该洗涤器可使燃煤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浓度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文丘里洗涤器具有传质效率高、无需额外动力及设备尺寸小等优点,在危险化学品洗消、工业除尘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了分析文丘里洗涤器内的气液运动规律获得强化机理,利用CFD构建三维模型,分析了非浸没式文丘里喉部气速、浸没高度、喉部间距等典型操作参数对文丘里内部流场、分散效果以及引射性能的影响。发现受气体剪切的作用,进入文丘里洗涤器内部的液体主要贴壁运动,只有少部分被分散形成雾滴。引射量随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入口气速增加至18.4 m/s时,引射量增加了5倍,从0.11 kg/s增加到0.53 kg/s。引射量随浸没高度的降低和喉部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喉部间距的增加,降低了液膜在管壁附着量,增加了在文丘里洗涤器中间的分布,提高了气-液体的碰撞概率。此外,也发现挡板分布器的加入,降低了液体的贴壁量,增加了液体组分的均匀性,提高了气液接触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净化铅烟用新型SV式洗涤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金彦 《环境工程》1997,15(1):31-33
SV型洗涤器净化铅烟微细颗粒,采用双级溅锥喷嘴喷雾,并通过低阻力文氏管使水滴进一步雾化,使粉尘与水滴充分接触碰撞而产生凝并,从而捕集润湿凝聚的大颗粒粉尘。再采用特殊的波纹脱水器捕集带尘水滴,使烟气脱水。同时通过水中的碱〔NaOH〕与铅粒的化学反应,增强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蒸汽相变促进WFGD系统脱除PM_(2.5)的协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蒸汽相变作为预处理措施能显著提高常规除尘设备对PM2.5细颗粒的脱除效率,但对于水汽含量低的原始燃煤烟气蒸汽耗量太大,限制了工程应用,而在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WFGD)过程中,烟气降温增湿,再添加少量蒸汽就可以建立PM2.5凝结长大所需要的过饱和环境,进而实现WFGD系统对PM2.5的协同高效脱除。在分析蒸汽相变促进PM2.5脱除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湿法脱硫过程传热传质特性,定性分析了脱硫塔塔前、塔内和塔出口添加蒸汽对WFGD系统脱除PM2.5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具体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际工程分析了危险废物焚烧烟气的特性及烟气净化工艺的选择方法,探讨了湿法喷淋塔吸收剂的选取、喷淋吸收后浆液处理,同时分析探讨了烟气净化工艺的各段操作温度如何设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陶瓷行业烟气"超净排放"须达到的标准(颗粒物浓度小于5 mg/Nm3)要求,创新设计管束除雾器流速调控装置结构.方法 在脱硫塔管束除雾器流速调控装置的出口末端均匀布置多组调节阀门,根据实际工况烟气量通过调节延伸在塔外的调节杆控制阀门启闭的数量,进而控制通过管束除雾器的总烟气量,实现单筒管束除雾器的筒内流速在设...  相似文献   

18.
Fe2+EDTA络合-铁屑还原连续脱除烟气中N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铁屑塔式反应器连续脱除烟气中NO的过程,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铁屑塔式反应器可连续稳定地脱除烟气中NO,进气NO浓度的变化对脱硝效率没有影响,脱硝效率随烟气流量的增加而下降,随脱硝溶液流量和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建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能够很好地吻合,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脱硝过程参数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海伦  司志娟  刘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1):1952-1958
国内大多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取消烟气换热器后普遍存在“烟囱雨”“有色烟羽”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烟气中的液滴.针对液滴形成的3种原因,以我国北方地区某个设置吸收塔直排烟囱的项目为例,通过对饱和湿烟气液滴生成量进行定量分析,以及通过烟囱降雨量试验进行定性分析,找出“烟囱雨”“有色烟羽”中液滴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夏季及年均情况下不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94.74、200.05、307.80 kg/h,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4.04、17.32、27.91 kg/h.结合烟囱是否保温的对比试验可知,烟囱保温对减轻“烟囱雨”效果显著.在除雾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除雾器夹带液滴量为95.63 kg/h.虽然烟气排出后温度下降产生的液滴量最大,但在加装消雨器以排除除雾器夹带及烟囱散热形成的液滴影响后,烟囱周边基本无降雨现象发生.研究显示,烟囱散热产生液滴对形成“烟囱雨”起主要作用,除雾器夹带液滴次之,烟气排出烟囱后产生的液滴对“烟囱雨”影响非常小,其主要形成“有色烟羽”.   相似文献   

20.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模拟试验研究了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中脱硫渣再循环利用、气体参数(SO2浓度、气速、气温)及浆液参数等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喷雾干燥塔内传热传质过程。本文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喷雾脱硫塔的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