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腹股沟区前入路腹膜前和腹壁下血管解剖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疝的外科先驱者Cooper等认为:属于外科医师职责范畴的人类机体的疾病中,在治疗上没有其他疾病比不同种类的疝更需要综合准确的解剖知识和外科技巧。随着开放式、免缝合的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的广泛开展,腹膜前修补术被重新重视”.通过腹股沟区前入路进入到腹膜前间隙内进行疝修补,对此处相关解剖结构的认识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内容简介】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随着对腹股沟区域解剖的深入了解,开放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已经受到重视,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所发展的趋势,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视频详尽演示了对一例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过程,术后随访5年无复发,达到较好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腹股沟管内、外环和腹膜前间隙膜的精确解剖,辨认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正确入路层面,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方法对600例(628侧)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术中解剖观察和术后长期随访。切开腹股沟管第一外环显露腹股沟管,切开第二内环进入Bogros间隙,在此分离还纳疝囊并精索壁化,然后切开腹壁下血管内下侧的腹横筋膜进入Retzius间隙。最后切断间隙韧带,将两个不同解剖层面的间隙贯通为一体的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修补耻骨肌孔。结果本组600例平均手术时间(50±10)min,平均住院时间(7±2.1)d。术中腹膜损伤23例(3.8%),均立即缝合。术后血肿16例(2.6%),血清肿11例(1.8%),5例慢性疼痛患者中有1例行腹股沟神经封闭理疗。随访12~100个月,平均53个月(随访率83.3%),复发4例。结论腹股沟管内、外环及其膜结构和腹膜前间隙膜的精确辨认和解剖,有助于提高开放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外科手术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疝修补术的迅猛发展只是近二十余年[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认识和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巨大进步,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已成为疝外科治疗的热点[2].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应用疝修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7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腔镜视野下对腹股沟区后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探讨腹腔镜下后入路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要点与难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所完成的1500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LIHR)的视频资料,来对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手术路径、解剖标志、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在1500例LIHR手术中,TEP方式为660例,TAPP方式为840例。TEP手术和TAPP手术具有不同的手术入路;两种方式的手术区域都在腹膜前间隙(包括Retzius和Bogros间隙);两种手术方式需要辨认相同的解剖标志:如耻骨梳韧带、腹壁下血管、精索结构或子宫圆韧带、Doom三角、死亡冠、髂外血管以及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等结构;两种手术方式均需要分离出足够大的腹膜前间隙范围,并正确分离处理疝囊,完成精索去腹膜化,使用10 cm×15 cm的聚丙烯网片完全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包括内环、直疝三角及股环)。 结论TEP及TAPP手术都是LIHR的有效的修补方式,熟悉腹腔镜视野下腹股沟后壁的解剖特点,有利于缩短LIHR的学习曲线并更好的掌握该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解剖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主要有两种方法: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1]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2],这两种方法都是"后入路"的腹膜前修补手术,与"前入路"的开放手术相比,其视觉角度相反.熟悉和掌握腹腔镜视野下腹膜前间隙的解剖特点是LIHR成功的关键,对开展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疝顶(HST)入路和3-D整体缝合技术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及其他基层医院通过HST入路和3-D整体缝合进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182例,并对HST入路的解剖基础与以往的"颈肩"技术进行比较。结果 182例腹股沟疝经过HST入路疝无张力修补术均获得成功。与"颈肩"技术相比,保留了腹膜前环的完整性,可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并勿需手指或纱布进一步拓空此空间。术后最大特点是患者的腹股沟区膨出感显著减少。结论 HST入路和3-D整体缝合更符合解剖结构,术后腹股沟区域更牢固,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巨大疝。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的腹膜前修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腹股沟疝的腹膜前修补术(preperitoneal approac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也称之为后进路修补(posterior approach repair)手术,是指手术进路经由腹直肌后(非传统术式经腹股沟管的前入路途径)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Bogros间隙),不打开腹股沟管,不强调游离精索;修补的理念和方法主要强调覆盖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等耻骨肌孔结构;可选用单层网片修补(不需网塞)。代表现代微创外科技术进展的腹腔镜疝修补即是一种后人路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它是应用网片在疝和腹壁缺损之间进行修补。腹膜前修补是近年来疝外科研究中较为热点的手术方法。本文仅就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强固定的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治疗高复发风险的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9年2月,有高复发风险的腹股沟疝病人25例,均采用加固的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治疗,通过腹壁小切口置入补片于腹膜外间隙并缝合固定,同时附加Bassini法,以达到最大强度的修补。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包括3例疝囊直径超过30 cm的巨大腹股沟疝和1例双侧大腹股沟疝并耻骨上疝,手术切口中位数5.0 cm(最小切口3.5 cm),手术时间平均85分钟,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2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平均42个月,无术后复发。结论对于有高复发风险因素的腹股沟疝病人(包括巨大腹股沟疝病人),加固的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效果良好;对于瘦弱的直疝病人,还可以采用小切口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科自2010年01月至2010年04月期间收治的3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腰麻,用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善释EasyProsthesis D10疝修补片行前人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24~81岁;手术时间(40±15)min;患者术后12h下床活动;住院时间(64-2)d;1例术后出现切口轻度疼痛,经局部理疗2d后缓解;1例老年男性患者出现术后尿潴留,置尿管并定期开放,术后第3天拔除;术后无皮下血肿、阴囊或大阴唇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6个月无复发、手术区域无慢性疼痛、无异物感。结论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采用普通外科医师解剖熟悉的前入路进行手术,在腹膜前间隙进行耻骨肌孔的无张力修补,符合腹股沟解剖生理,是对全腹股沟区进行修补,其在治疗一种腹股沟疝的同时预防了其他腹股沟疝的发生,并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张力疝修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