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1例急性虫螨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患者中毒后出现反复胸痛、大汗,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治疗9 d后死亡。虫螨腈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死亡率极高,需尽早进行全胃肠洗消、血液净化等措施清除毒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虫螨腈中毒在临床中逐渐增多,但病死率居高不下。虫螨腈中毒机制及临床诊治的相关研究有限,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为总结虫螨腈中毒的临床特点,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报道了急性虫螨腈中毒病例2例并文献复习21例,归纳虫螨腈中毒的临床特点。虫螨腈中毒后大多出现消化道症状、大汗、高热、意识改变等表现,且迟发性加重常见,可累及中...  相似文献   

3.
甲维·虫螨腈是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复配而成的杀虫剂, 中毒后无特效解毒剂, 患者病死率极高。我们收治1例口服甲维·虫螨腈致中毒性脑病病例,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大汗、高热、意识障碍等, 入院后虽经积极综合治疗, 但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4.
对1例甲维·虫螨腈急性中毒并发迟发毒性反应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经过洗胃、血液灌流、保护器官功能等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于病程第8天再次出现高热、出汗,随后意识障碍,逐渐出现全身僵直,最终死亡。甲维·虫螨腈毒性强,可出现迟发毒性反应,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甲维·虫螨腈中毒住院观察周期应超过其潜伏期(4~21 d)。中毒患者予常规治疗外,应优先考虑血液净化,有条件应监测患者血中毒物浓度,以评估血液灌流次数及时长。颅脑CT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药物或毒物中毒是常见的危急重症,能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本文收集了在洗胃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HP)抢救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23例,疗效满意,治愈率91.3%。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1994年3月至1995年7月药物或毒物中毒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8岁,平均41岁。服毒种类:催眠药中毒10例,氯氮平中毒3例,氯丙嗪中毒2例,敌敌畏中毒1例,甲氨磷中毒2例,灭蚊剂中毒1例,百草枯中毒  相似文献   

6.
虫螨腈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极高。优化胃肠道去污染,尽早行血液净化清除毒物,是我科成功救治1例甲维虫螨腈中毒病例的关键。呼吁农药生产厂家将虫螨腈含量限制在5%以内,同时应严格限制虫螨腈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十年急性铊中毒病例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急性铊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总结,以加深医务人员对铊中毒的认识.方法 对1998至2008年10年间国内医学杂志报道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急性铊中毒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共收集到1998至2008年10年间58例急性铊中毒病例,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9个月至61岁,其中20~50岁人数分布较多.疾病转归:痊愈37例,有后遗症状的11例,死亡10例.接触方式为消化道者39例,占67.24%;为呼吸道者7例,占12.07%;中毒途径不明者12例,占20.69%.潜伏期大部分为2~24 h,多以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例以尿铊浓度作为确诊依据.肝功能异常者21例,9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或感觉电位波幅降低.在人选的病例中,有17例应用血液净化技术后(无论是否联用普鲁士蓝)均存活;有16例患者单用普鲁士蓝,其中1例死亡;未应用血液净化或普鲁士蓝治疗的9例患者均死亡.出现的后遗症多为视力下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少数为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或智力障碍、性功能下降.死亡原因几乎均为呼吸衰竭.结论 生命体征异常、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或尿潴留为预后不佳的标志,有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者有后遗症状的可能性大,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死亡的概率较大.血液净化疗法联合普鲁士蓝、补钾是治疗铊中毒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野生菌中毒合并器官功能损害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08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2例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例均于中毒入院后12小时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7例接受血液透析滤过,3例血液灌流,2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12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治疗后,11例患者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器官功能恢复,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野生菌中毒的患者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中毒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国外近40年急性铊中毒病例评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铊中毒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治疗进展.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收集近40年国外文献报道的39例急性铊中毒的个案病例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急性腹痛伴下肢感觉障碍和(或)舌、口周麻木疼痛、味觉丧失可作为铊中毒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功能及心功能衰竭,胸闷、呼吸困难、昏迷症状及既往疾病史与发生死亡结局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疗法、口服普鲁士蓝、适当补钾、利尿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虫螨腈在〈300 mg/kg浓度时对白蚁没有驱避性,其对白蚁的毒性由本身的施用浓度决定。外界环境(如pH值、有机碳含量、土壤粘性等)也会影响虫螨腈对白蚁的毒性。此外,白蚁的品种、品级也会影响其对虫螨腈的耐受性。高浓度的虫螨腈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会比较长,但在模拟施工条件下关于虫螨腈持效期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虫螨腈可以通过复配或其他方式来达到很高的增效目的。虫螨腈会在一些白蚁群体中进行横向传递。建议利用虫螨腈驱避性小、复配有增效及在白蚁群体中可横向传递的特性来制作白蚁饵剂系统控制白蚁危害。  相似文献   

11.
自 198 3年至今我科收治 5 6例铅中毒患者 ,其中 11例出现肝脏损害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男性 9例 ,女性 2例 ,年龄 11~ 67岁 ,平年龄 3 5 5岁 ;中毒者中职业中毒 7例 ,含铅药物中毒 3例 (工人 1人、学生 2人 ) ,生活性中毒 1例 (用锡壶饮酒 ) ;11例中工人 8人、学生 2人、农民 1人 ,发病时间最短 7d ,最长达 8a。2 临床资料2 1 临床表现  1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见表 1。表 1  11例铅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例数百分率 (% )头晕 1 1 1 0 0乏力 1 1 1 0 0食欲不振 1 1 1 0 0腹痛 872腹胀 7 63恶心 872呕吐 4 36便秘 5 45…  相似文献   

12.
急性毒鼠强中毒诊断与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诊断与治疗的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44例毒鼠强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血或尿或洗胃液的毒物检测结果、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和预后等资料.结果毒鼠强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抽搐;44例的血或尿或洗胃液标本均检出毒鼠强,是确诊主要依据;采用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抗惊厥、血液净化及对症等治疗措施,均治愈;随访病例发现毒鼠强在体内可残留近3年.结论血、尿、洗胃液毒鼠强含量是毒鼠强中毒诊断的特异指标;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可作为诊断分级参考指标;及时进行综合性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虫螨腈、噻虫嗪及2种药物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对白蚁毒力和增效情况.方法 通过室内药膜法,将1ml不同浓度的药液处理滤纸后投入白蚁,持续接触,定期记录白蚁的死亡情况.结果 虫螨腈引起白蚁死亡率较高的时间发生在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噻虫嗪引起白蚁死亡的时间主要在24~48 h、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在24 h内,2种药物引起白蚁死亡率都不高(<10%).96 h后,白蚁的LC50值虫螨腈为1.854 mg/L,噻虫嗪为386.021 mg/L.虫螨腈和噻虫嗪在复配比例1∶40和1∶80(有效成分比)时,对白蚁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411.65和1767.79.结论 虫螨腈和噻虫嗪均为慢性杀白蚁药物,虫螨腈对白蚁的毒力比噻虫嗪高,前者为后者的208倍;虫螨腈和噻虫嗪的不同复配比例对白蚁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采用血液灌流疗法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IP)患者 5 4例 ,比此前用常规疗法抢救的 5 2例患者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血液灌流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 5 4例(男 2 3例、女 31例 ) ,年龄 8~ 6 0岁 ,平均 (4 2 .1± 17.8)岁 ,其中敌敌畏中毒 17例、敌百虫中毒 12例、乐果中毒 8例、甲胺磷中毒 14例、对硫磷中毒 3例 ,服毒至治疗时间 10min~ 2h内者占 85 %。对照组患者中男 18例、女 34例 ,年龄 13~ 75岁 ,平均 (39.8± 16 .3)岁 ,其中敌敌畏中毒 12例、甲胺磷…  相似文献   

15.
正职业中毒患者后遗症状,现代医学仅停留在对症治疗,尚无根治的手段。从现有的文献看,职业中毒患者经治疗某个症状减轻,或维持现状,并未完全康复。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在中医经络原理指导下,按揉筑宾穴对于中毒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我们采用按揉筑宾穴治疗61例职业中毒后遗症状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职业中毒患者61例,其中男43例,女18例;年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氟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氟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机理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报告急性有机氟中毒性脑病11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急救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和意识障碍,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昏、烦燥不安、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治疗原则为解毒、洗胃、导泻、吸氧、补液、镇静及预防和控制继发性感染等综合性对症、支持疗法。11例中。治愈8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乙酰胺和控制脑水肿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血液置换为主成功救治急性砷化氢中毒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化氢中毒所致的血管内溶血,往往临床表现凶险,预后不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当,很容易导致死亡。最近我们经血液置换为主成功救治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为冶炼厂新工人,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在清理电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毒蕈中毒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毒蕈中毒诊断标准的2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这21例患儿分别纳入预后良好组(n=18,治愈或好转)与预后不良组(n=3,放弃治疗或死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1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毒蕈中毒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不同预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本研究21例毒蕈中毒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61.9%),女性为8例(38.1%);中位年龄为8.1岁;2例(9.5%)来自于成都市主城区,19例(90.5%)来自成都市郊县或四川省内、外其他地区;16例(76.2%)患儿在进食毒蕈后6h内发病(早发型毒蕈中毒),5例(23.8%)在进食后6~24h内发病(迟发型毒蕈中毒),平均发病时间为进食后3.8h(0.5~20.0h)。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位于前3位的首发临床症状分别为呕吐(95.2%,20/21),腹痛(42.9%,9/21)及腹泻(38.1%,8/21)。临床诊断:8例患儿诊断为肝功能损害,4例为肾功能损害,3例为心肌损害,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2例为脑损害,1例为溶血性贫血。治疗措施:7例患儿接受了洗胃治疗,13例患儿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儿平均接受了3.9次(1~6次)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转归:17例患儿治愈,1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预后不良患儿均为迟发型毒蕈中毒。(2)相比于预后不良组患儿,预后良好组患儿的平均发病时间短,受累脏器数少,小儿危重症评分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6,P=0.001;t=5.690,P0.001;t=-3.567,P=0.002)。结论儿童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毒蕈中毒后发病时间、受累脏器和小儿危重症评分与预后相关。迟发型毒蕈中毒患儿的预后较差,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毒鼠强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灭鼠药 ,由于使用、保管不当及少数犯罪分子故意投毒引起中毒 ,近年来时有发生。我院于2 0 0 2年 10月 11日 ,成功抢救 1例因故意投毒 ,致毒鼠强中毒的病员。现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17岁 ,住校学生 ,因误食放有毒鼠强的方便面后10min出现头昏、频繁抽搐、口吐白沫、伴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及呕吐。予洗胃、抗癫痫、解毒等对症治疗后患者抽搐仍频繁 ,继之出现呼吸停止 ,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进一步行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及后续的对症支持治疗 ,于 2 0 0 2年 12月 12日好转出院。2 护理2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乙二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提高对乙二醇中毒的认识.方法 对乙二醇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该男性患者误服防冻液后,头痛头晕、心慌恶心、意识障碍、血压低、心动过缓,经对症及血液透析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加深对防冻液中毒临床表现的认识.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防冻液中毒,最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