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湖北省10种不同产地籼稻为原料,分析其品质性状(糙米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垩白度、垩白率等)、食用品质和化学组成(直链淀粉、粗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指标),研究湖北籼稻品质性状在地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稻谷其化学组成和品质性状有差异;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垩白率和垩白度数值有差异;安陆稻谷样品直链淀粉质量分数18.4%~24.5%,属低直链淀粉含量,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分高;不同地区样品脂肪酸值差异较大,反映了不同的贮藏品质;宣恩稻谷含有较高的硒元素含量,与其种植产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2007~2009年种植的中晚籼稻谷样品进行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粒型等指标是影响中晚籼稻谷未能达到优质稻谷标准的主要因素;不同年份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等的差异对不完善粒率的影响可能略大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水质、栽培管理水平等的影响,而直链淀粉、粒型、垩白粒率则相反;同种中晚籼稻谷不同地区种植,质量和品质差异明显,龙岩地区优质中晚籼稻谷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集淮安市金湖、洪泽、盱眙、涟水、淮安区、淮阴区、清浦区七个粮食主产县(区)的粳稻谷样品63份,检测了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食味品质、胶稠度指标。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胶稠度、食味品质都达到国家优质粳稻谷的要求,另外87.2%的样品的垩白粒率达到国家优质粳稻谷的要求;85.7%的样品的垩白度达到国家优质粳稻谷的要求;92%的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家优质粳稻谷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籼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6):52-56
测定了59种籼稻基本理化指标及加工成米饭后的感官指标,探讨籼稻品质特性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最终黏度、回生值、出峰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型、出糙率、胶稠度、米汤固形物、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籼米的食味品质评价模型,并用感官评价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用聚类分析法将这59个籼稻品种分为4类,对4类籼稻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进行分析,分析得到食味品质好的籼稻原料的5个品质指标的最佳取值范围为直链淀粉12.8%~19.8%、峰值黏度2 886~3 941 cp、崩解值1 353~2 221 cp、回生值–1130~–232 cp、糊化温度73.6~86.2℃,这些指标可对优质稻谷品种进行有效筛选,同时为食味优良的稻谷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GB 1350-2009《稻谷》和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标准规定的方法,对2013年广东省16个地市种植的130份晚稻样品进行了质量和品质指标的系统测定。测报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省晚稻整体质量和品质均较好,其中晚稻中等以上的占97%,优质三等以上的达标率为55.4%。影响我省种植晚稻未能达国家优质三等以上的主要因素有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垩白粒率、垩白度和不完善粒等。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压榨型鲜湿米粉用早籼稻的品质范围,保证米粉品质稳定性,本实验以我国早籼稻湖北省和江西省两个主产区生产的40 种早籼稻谷品种为原料,以压榨型鲜湿米粉为最终产品,采用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早籼稻理化特性、糊化特性以及米粉的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5 项早籼稻品质指标中,大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垩白度变异系数最高,达75.9%。相关性分析表明稻谷粒长、垩白粒率、峰值时间与米粉感官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与米粉感官评分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回生值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最大,达0.579;相对于理化指标,糊化特征参数能更客观反映出米粉的食用品质。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早籼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总方差76.264%的贡献率来自前4 个公因子,其中2 个公因子得分与米粉感官评分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9、-0.332。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这2 个公因子代表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方程:Y米粉感官评分=51.876+0.494x直链淀粉质量分数+0.008x回生值(R2=0.423),筛选出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和回生值是影响米粉品质的敏感性指标;基于聚类分析得到适宜加工压榨型鲜湿米粉的早籼稻敏感品质指标阈值区间为直链淀粉质量分数22.24%~26.86%、回生值1 526.5~2 036.7 cP。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家稻谷标准GB 1350-1999和优质稻谷标准GB/T 17891-1999规定的方法,对广东省13个区域2007年种植的早晚造籼稻谷样品进行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的系统测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晚造籼稻谷的质量和品质优于早造;不同地区种植的同品种稻谷,其质量和品质差异明显,据研究,珠江三角洲优质籼稻谷的比例较高,粤西、粤北地区优质籼稻谷的比例较低;最后研究得出垩白度、不完善粒和直链淀粉等指标是影响稻谷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不同稻米品种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黑龙江省19个品种水稻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长宽比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各品种水稻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2个代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0.968%.对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稻米品种分为6类,其中以第1、第4、第5、第6类的品质性状表现最好,第2类次之,第3类最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方稻区近10年籼稻品种品质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籼稻品种品质的现状特征,为今后籼稻优质育种和品质提升做支撑。分析南方稻区2011—2020年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2 701份早籼、中籼和晚籼稻样品品质指标数据,按品种熟期和区域实验分组将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划分8小类,以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为评价依据,比较分析籼稻品种近10年优质达标率与稻米品质指标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近10年我国籼稻品种品质呈稳定上升趋势,尤其2017年后晚籼稻品质提升最为显著。晚籼组中华南感光晚籼组与晚籼中迟熟组品质优于晚籼早熟组,中籼组中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组品质优于长江上游中籼稻组,早籼组中华南早籼稻组品质较优且近年来稳定提升。(2)品质指标中垩白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近10年表现稳定上升,胶稠度与糙米率近10年保持较高达标率,整精米率与透明度的一等达标率年度间变幅较大且无明显提升趋势。因此,品质指标中需加强籼稻整精米率与透明度年度间稳定性的研究。品种类型中,中籼稻品种品质提升是未来我国籼稻整体品质提升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哈尼梯田收集的36份红米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结果表明,哈尼梯田红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有9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其中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0.47%,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08%。通过与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农业行业标准比较,哈尼梯田红米碾米品质较好,而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优质籼稻的品种数量较少。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7.004%,第1主成分可以解释24.384%的总变异,其中垩白度、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荷载值较高。聚类分析将所有红米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含3个品种,表现为碾米品质差,第Ⅱ类为主要类群,包含31个品种,第Ⅲ类由2个糯稻品种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红米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高蛋白重组米品质指标间相互关系,以碎米与16种常见蛋白粉为原料通过挤压分别制备16种高蛋白重组米,测定高蛋白重组米质构特性、蒸煮特性、糊化度、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膨化度,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高蛋白重组米的综合得分,通过逐步回归对高蛋白重组米品质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其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制备的高蛋白重组米蒸煮品质指标以及质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148%,分别是59.4725%(X1)、17.527%(X2)、8.149%(X3),其中,胶粘性、米汤干物质、硬度、吸水性指数、咀嚼性、内聚性、糊化度、回复性、大米吸水率对第一主成分起主要作用;弹性、膨化度和碘蓝值对第二主成分起主要作用;水溶性指数是第三主成分的重要指标。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各高蛋白重组米综合得分为因变量(F值),以参加主成分分析的各指标值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高蛋白重组米综合品质评价的理论模型:Y=0.915X胶粘性+0.208X糊化度?0.475X米汤干物质+0.436X回复性。该模型得出高蛋白重组米的质量最优为大米蛋白重组米,其次为大豆分离蛋白重组米,与主成分综合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进一步证实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温度动态变化对不同水分含量稻谷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10 ℃左右波动)、中温(20 ℃左右波动)和高温(30 ℃左右波动)动态储运条件下稻谷的糊化特性、表面颜色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情况,为稻谷动态储运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稻谷水分含量调节为14%、16%、18%、20%、22%,分别在低温(0 ℃左右波动)、中温(20 ℃左右波动)和高温(30 ℃左右波动)3 个温度条件下动态储运2 个月,每15 d进行一次品质测量。结果:稻谷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色度a*值和b*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色度L*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则呈下降趋势;回生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或平缓;直链淀粉含量随储运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明显变化,仅在高温后期有所降低。初始水分含量对峰值黏度、热浆黏度、色度a*值和b*值影响显著(P<0.05);对最终黏度和色度L*值影响显著(P<0.01,P<0.05);对崩解值和回生值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色度a*值影响显著(P<0.01,P<0.05);对热浆黏度影响显著(P<0.05);对色度L*值和a*值影响不显著。峰值黏度与稻谷回生值呈显著正相关(r = 0.571,P<0.01),回生现象越明显,稻谷的食用品质越差,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各指标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低温可以降低高水分稻谷品质的变化;温度动态变化的长时间运输过程中(30 d以内)稻谷初始水分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6%以下。  相似文献   

13.
The physico-chemical, milling, pasting and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ultivars of paddy, viz PR-106, PR-109, PR-103, Java, PR-108 and Basmati-370, as affected by flooding were investig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1000-kernel weight and bulk density of paddy rice in damaged samples was observed. The kernels in flood-affected samples became soft and developed fissures which contributed to low head rice recoveries. The milled rice from them had lower kernel weight and protein content but showed higher amylose and ash content. The diastatic activity of these samples was higher. Amyl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howed no effect on the gelatinis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in most of the samples. Peak viscosity and setback were affected in all samples, and the effect was variable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The flood-affected samples showed lower cooking time and higher gruel solids loss, and were rated poorer organoleptically.  相似文献   

14.
米粉(米线)原料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主要对米粉所用原料大米的糊化特性、品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大米的可加工性与糊化数据、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原料中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7%,最低粘度600~800UV,最终粘度大于1300UV,回老值高于660UV时,加工出的米粉质量较好。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回老值与可加工性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储藏条件与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关系,将优质籼稻“丰优22”样品在4种储藏温度(15、20、25和30 ℃)、3种水分含量(13.5%、14.5%和15.5%)和2种气体成分(氮气、空气)条件下模拟储藏360 d,定期测定其黄粒米含量、发芽率、电导率、α-淀粉酶活性、脂肪酸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碘蓝值和米饭硬度、米饭黏度、米饭平衡度、米饭弹性、外观评分、口感评分、综合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水分含量越大,品质变化越明显;在储藏温度、水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氮气储藏具有延缓品质变化的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降维得到5个累积贡献率达到81.055%的主成分因子,对各主成分中正特征值较大的指标进行筛选,获得发芽率、电导率、碘蓝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具有代表性的品质特征指标。将4个特征指标与储藏温度、水分含量、气体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储藏温度对优质籼稻特征指标影响最大,水分含量影响次之,气体成分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稻谷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3个籼稻和3个粳稻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的品质变化研究,探索稻谷储存品质产生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稻谷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不同,与籼稻相比,粳稻部分指标对高温更加敏感;高温储藏比低温储藏导致稻谷品质劣变的速率大;稻谷糊化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都增大,而衰减值下降;利用物性仪对大米蒸煮后的质构特性测定表明,蒸煮米饭黏度减小、硬度增大、黏/硬减小;蒸煮品尝值与最低黏度、最终黏度极显著负相关,初步认为其可以作为初始判定稻谷陈化指标,但是对稻谷劣变程度的量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SEM研究稻谷籽粒断面结构,显示:新鲜稻谷的胚乳细胞呈现非裸露状态,比较平滑,复粒淀粉被较厚的造体膜掩盖着,高温储藏下,稻谷横断面越来越粗糙,配入细胞内的淀粉粒裸露清晰可见,复粒淀粉的淀粉粒表面膜翘起并爆开.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压榨型干米粉专用米的特征指标,文章以17种籼米为原料,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大米原料品质和糊化特性对干米粉食用品质和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原料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值,糊化特性中的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胶稠度,与干米粉的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存在显著(P<0.05)相关性;其中影响米粉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最终黏度和胶稠度;聚类分析得出的适宜加工压榨型干米粉的原料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应大于22%,淀粉的最终黏度应大于3963 cP,胶稠度应小于46 mm。  相似文献   

18.
Morphological, viscoelastic, hydration, pas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separated from 10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Upon gelatinization, the G′ values of the rice starch pastes ranged from 37.4 to 2057 Pa at 25 °C, and remarkably, the magnitude depended on the starch varieties.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during gelatinization upon heating brought out differences in onset in G′ and degree of steepness. The cultivar with high amylose content (Goami) showed the lowest critical strain (γc), whereas the cultivars with low amylose content (Boseokchal and Shinseonchal) possessed the highest γc. The amylose content in rice starches affected their pasting properties; the sample possessing the highest amylose content showed the highest final viscosity and setback value, whereas waxy starch samples displayed low final viscosity and setback value. The onset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starches from 10 rice cultivars ranged between 57.9 and 64.4 °C. The amylose content was fairly correlated to hydration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rice starches but did not correlate well with viscoelastic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hydration, pasting, viscoelastic, and thermal data of the rice starches is useful in fully understanding their behavior and in addressing the processability for foo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籼稻米饭食味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籼型稻米食味品质与其相关品质指标的关系,对50份籼稻品种的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RVA特征值进行测定,对蒸煮食味品质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粒宽、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而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最终粘度、回复值、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的相关性较高;在选出的6个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因子中,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外观因子、营养因子和粒形因子对食味品质的累计贡献率为83.8%,为主要因子。由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和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不同,因此在籼稻优质食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和外观因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