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慧 《河南中医》2013,33(5):667-668
观百合温胆汤药物组成,竹茹、百合微寒,陈皮、枳实、半夏、乌药性温,茯苓、甘草性平,实为平调脏腑寒热,梳理脏腑气机之方.借其化痰之功以健其脾运,借调理气机之功以助肝之疏泄,因此臧力学主任医师用百合温胆汤作为肝脾同治方.脾病兼调肝,防肝木有可乘之机,肝病兼调脾,助其中焦健运,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临床常用其为基础方治疗多种疾病,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原则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应用于慢性胃炎临床治疗,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角度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是阴阳交感的基础,是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的关键,脏腑之间气机升降协调是以维持阴阳平衡。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黄芪、代赭石可升脾降胃、斡旋中气,使清升浊降、运化得施。肝胆升降相宜,气机疏泄,血行畅达,柴胡、黄芩可疏泄肝胆,以助脾胃运化。肺气宣降相合,气机调节,津液正常输布,桔梗、杏仁符合肺气宣发肃降,助肺气通调水道。肝升肺降,调达人体一身之气,川芎、石膏升降相宜、寒温相合,调达肝肺之气。本文基于“升降相因”探讨脏腑气机升降及药对配伍之理论,通过阐明脏腑升降之关系进行相应药对配伍,以此提出脏腑升降组方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调畅气机、输布津气、疏脾助化之功。若肝疏泄正常则气之升降有序,出入调畅,津液输布,血液运行无碍,脾胃纳运功能亦正常。若肝失疏泄,则一身之气机皆滞,脂浊之积不可免矣。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调肝健脾,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疏通血脉,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  相似文献   

5.
总结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经验。姚魁武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调和为气机正常运转的关键,而肝脾失调为高血压伴失眠的主要病机。临床上遣方用药以调和肝脾为主线,以疏肝理气畅气机、健脾助运滋化源、气血同调和肝脾等治法为主,选用四逆散、小柴胡汤、逍遥散、芎术汤等,结合天麻、钩藤等灵活加减,收效良好。附2则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6.
袁喆平 《吉林中医药》2011,31(7):617-618
心脉发生病变,临床上往往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理论上,肝与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肝与心包同属厥阴经,心系病证的症状与肝经循行路线有关。心脉发生病变,往往由肝失疏泄引起,临床上可出现肝心二脏的证候表现。临证治疗中应以疏肝法为其治疗大法,注意各脏腑之间的联系,同时佐以调和气血、豁痰活血、健运脾胃、补肾固本等方法,标本兼顾,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因肝脾肾失衡,脏腑气血失和,阴阳气血失衡所致。调治月经,调肾需调补肾精,重视肾中阴阳调补;调脾重在调和脾胃气血,助其健运,采用补益脾气或运脾化湿之法,恢复正常气机升降;调肝需恢复肝之调达之性,疏肝、柔肝、暖肝结合。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需同调肝脾肾三脏,虽月经失调可有一脏功能失调为主,亦可巧妙运用脏腑关系,恢复脏腑间的平衡,使气血调和,月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陈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2-1733
1 从肝为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藏血 ,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 ,肝脉上肺 ,挟胃连心 ,肝与肾同源 ,为肾之子 ,依赖于肾水之滋养。肝又为心之母 ,所以肝介于水火之间 ,心火之下降与肾水之上升 ,均以肝为枢纽。此外《血证论》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气以疏泄之 ,则水谷乃化。”说明肝气之疏泄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升降 ,肝的余气溢于胆而为胆汁 ,胆汁助脾胃运化。并且肝还助肺以治节。疏泄是维持脾升胃降 ,消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成阴血津液的保证。血液的生成分布调节也依…  相似文献   

9.
梁惠卿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14,(5):1052-1054
抑郁症是常见精神科疾病。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通过病因病机的探讨,认为本病可为情志因素引起肝的疏泄功能下降,形成肝郁;肝失疏泄,影响及心、脾、肾,导致机体精、血、津液的亏虚,而成阴虚之候;反之,阴虚势必影响肝主疏泄,继而形成肝郁阴虚之证。故而临证时,应注意采用滋阴疏肝法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树槐教授运用越鞠丸治疗心系疾病之经验。越鞠丸为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之常用方,王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产生与情志失宜密切相关,情志致病心先受之,继损肝脾,影响脏腑气机。故临证注重情志在心系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胸痹、心悸等心系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飞泽主任中医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获益匪浅,现试述其从心论治口糜病经验。中医学认为,口糜病与五脏的气血阴阳失调关系密切。脾胃升降、肝之疏泄、肾之封藏出现异常都会导致口糜病。李师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又为君主之官,故口糜病的发生发展亦总关乎心,心的气血阴阳失调当为口糜病的最重要病机,治疗中也应执"心"之牛耳。同时临床中失眠、焦虑、心悸等心系疾病,患者常出现口糜,也印证其与心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本病发病之因为气郁,发展之戾为痰瘀,病机之源为本虚,又责乎神机失调,与肝、脾、肾及心密切相关。临证须明辨虚实,调和脏腑阴阳,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养心,权衡形气神相关,可谓证倚病辨,法依证拟。  相似文献   

13.
任小宁 《河南中医》2007,27(12):8-9
升与降是指药物对于机体的气机向上和向下的作用趋势,是基于药物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药效而论的。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药物这种升降的偏性能纠正机体升降平衡的失调。“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脏腑本身存在着升降出入的相互关系,故而,在治疗上如能选用与疾病趋向相反的药物,能够调理气机,抑制病势,因势利导,顺应脏腑的功能,如临证常见的治疗方法“升降脾胃”,“交通心肾”,“调制肝脾”,“调制肺肾”等就是顺应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体现,势必会在临床选方用药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升降脾胃脾与胃同居中焦,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14.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15.
肝主疏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主疏泄刍议保德县人民医院(036600)高玉章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雷海胜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结合自己临证体会,认为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应包括:调畅气机,调畅情志,调畅血行,分泌排泄胆汁,维持脾胃升降功能,助脾散精,泄浊解毒,疏利三焦水道,调畅月经,疏泄肾...  相似文献   

16.
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的基本形式,脏腑升降一旦失常,机体即易产生多种疾病。调整脏腑功能,使升降复常,出入有序,在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陈福来主任中医师提出脏腑升降八法:肃肺平肝法,开降肺气法,泄肝和胃法,健脾升清法,和胃降逆法,苦降辛通法,交通心肾法,温阳化气法。验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岭南罗氏妇科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认为其病机特点为阴血亏虚,阴不制阳,虚阳偏亢,临床证型可分为肾阴虚证或阴阳两虚证。治疗以补肾阴为基础,阳中求阴,或阴阳双补,总以调和肾中阴阳为原则,以平为期,并擅补脾助肾、柔肝平肝、交通心肾以助平调阴阳。  相似文献   

18.
岳妍 《国医论坛》2012,27(1):12-13
人体气血升降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在心肾相交过程中,肝脾助肾水以温升,肺胃助心火以凉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仲景所言的痞证,就是气机痞塞不通,升降失常,有的以脾气不升为主,有的以胃气不降为主,也有同时具备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泻心汤系列.所以一系列泻心汤均是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而治疗痞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寒热错杂是指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常,辛温药促肝脾温升,苦寒药助肺胃凉降,故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就是促使脾升胃降,使气机由“痞”转“泰”.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多因痰饮、瘀血、寒积、气滞及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心肾为水火之脏,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肾虚则心失濡养温煦;肝主疏泄,心之运血,靠肝疏泄之助等.  相似文献   

20.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