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结构-过程-结果 (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从结构、过程和结果 3个维度,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两轮专家咨询的意见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并采用Cronbach’sα系数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结果]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83和0.8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3。肯德尔协调(Kendall’s W)系数分别是0.39和0.44(P均0.001)。最终建立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各维度指标信度检验的Cronbach’sα系数均 0.800。[结论]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科学性,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丰富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基于SERVQUAL模型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围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卫生服务的概念、特性、内涵、内容等,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Delphi—AHP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具有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77个三级指标的养老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三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Cr均高于0.84,专家综合权威性系数均高于0.83;总体专家协调系数Kendall W第一、二轮为0.309,第三轮为0.706,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内容效度指数I-CVI介于0.90~1.00之间,S-CVI为0.94,kappa值均高于0.74;信度系数Cronbachα总体为0.972,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在0.792~0.921之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全面建立贴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内设医疗机构,改善机构内卫生服务质量。在对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时,可转化为机构中老年人对各指标项目的感受(P)与期望(E),以两者的差值(P-E)代表机构的卫生服务质量。根据专家赋权结果,应重点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可靠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指标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武汉地区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综合情况,并对不同地区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进行聚类分析,为今后社区医养结合工作内容的开展提供方向。方法遴选出9项反映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3个地区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熵权法得出9项指标的熵权为0.092 1、0.102 0、0.096 7、0.110 0、0.144 4、0.117 9、0.025 7、0.139 9、0.170 3;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得出排名前3的地区依次为洪山区、武昌区、江汉区;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3个地区的服务质量分为3类。结论各地区提供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存在差异性,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质量与资源的保障相关,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融合服务内容单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完善“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为政府评价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供基本依据。方法 根据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专题会议等方式,确定了社区智慧医养结合的质量内涵和管理要素。考察遴选了4个示范应用基地,邀请管理专家集中分析、评价“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和服务质量,实证剖析影响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外围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建立了“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有效补充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为政府评价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结论 “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可使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标准更加规范,同时提高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国现有医养结合政策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文本内容进行量化评价,对于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政策改革,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北大法宝"检索系统、筛选出36篇医养结合政策进行梳理,并运用ROSTCM软件进行文本内容深度挖掘,筛选出5篇医养结合政策建立医养结合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结果]5项政策文本中,《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为良好政策;《关于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为合格政策。[结论]5项政策样本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激励、政策创新、政策工具、作用方式、政策评价以及政策公开方面存在优势,而在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完善养老机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方法以山东省11家养老机构为例,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TOPSIS法、秩和比法三种单一综合评价方法为基础,构建基于模糊Borda法和加权平均组合法的组合评价模型。结果两种组合评价方法和三种单一评价方法一致性较强,且组合评价结果较单一评价方法的结果更稳定,更精确。结论组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综合评价结果的偏性,模糊Borda法地对提高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水平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回归居家式”智慧化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居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的评价和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Delphi法等,初步建设“回归居家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本研究制定了“回归居家式”智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与指标、评价指标分值设定、质量等级设定、评价机构与评价团队要求、医养结合质量评价实施、质量评价结果。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立的“回归居家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养结合型养老现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下能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未来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梳理了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医养结合型养老的服务质量发展和研究现状,并通过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在服务质量提升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的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探讨资源配置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配置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服务项目;在服务模式上“,养内设医”模式是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的较优选择;养老机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应结合发展需要与环境约束相机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及调查法初步建立护理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库, 采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护理管理、养老机构管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管理、卫生经济学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展开两轮函询。通过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等因素判断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修改及完善, 以确立最终的指标体系。并于2022年8—12月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对海口市12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进行效率评价。结果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级68项, 包括一级指标9项, 二级指标19项, 三级指标40项。两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为100%和94.1%, 权威系数为0.88与0.92, 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71和0.348, 变异系数均值为0.16和0.12(P<0.001)。DEA评价的12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结果显示, 综合效率(OE)、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值均为1.000的DEA有效机构有5家;非DEA有效机构有7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方法以天津市某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试点,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试点项目运行,分析研究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满意度,并从政策、技术、经济三个层面对卫生服务机构能否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医养结合服务在项目试运行期间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在政策上得到政府支持,在技术上得到医疗行业支持,在经济上得到社会支持,既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会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该计划具有可行性。结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医疗与养老需求,同时也受到了政府与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卫生服务机构乃至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利好条件,主动为本地区的老年人群体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医养结合的实践主体,其发展关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关乎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关注和了解老年人满意度的情况,对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引入ASCI模型的思想理念,构建老年人满意度概念模型,以老年人满意度为核心,探讨主要路径关系,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促进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方法:从一般系统论视角出发,将一般耦合协调模型(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和熵变方程法(equation of entropy change)相结合分析2014~2019年社区医养耦合协调水平。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两系统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协调发展类型由轻度失调型向优质协调型转变。社区养老机构综合评价水平明显滞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水平。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耦合协调稳定发展,但社区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综合得分逐步提升,但增长速度不均衡;应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模式,提高社区医养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编制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 法编制量表,选取江苏省无锡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 42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 分析提取 4 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 80.940%,4 个因子的 AVE 值和 CR 值分别在 0.715~0.842、0.950~0.990,各维度的 AVE平方根均大于其与其他维度间的相关系数。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90,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989、0.981、0.981、0.949。结论:构建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医养 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任用、培养、考核、评价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二级城市中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人608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养老意愿调查问卷,以当面访问为主、自填问卷为辅进行调查。[结果] 36. 5%的中老年人(其中43. 9%的中年人和32. 9%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个子女、1个子女的中老年人和2个及以上子女的相比,愿意住医养结合机构的意愿分别是后者的2. 370倍和1. 425倍;与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支付意愿大于等于3000元相比,支付意愿为1000~1499元与其相比入住意愿为前者的1. 826倍;夫妻与子女同住和与配偶居住的相比,入住机构的意愿是其0. 439倍。[结论]子女数、每月可支配收入、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最近半年内居住方式、两周患病情况是中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提升部门间合作,从服务和价格入手,提升中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制定“回归社区式”示范应用基地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提高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管理效能,为政府评价医养结合机构运行效率提供基本依据。方法 应用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专题会议等方式,确定了社区智慧医养结合的质量内涵和管理要素。考察遴选了2个示范应用基地,邀请管理专家集中分析、评价“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实证剖析影响模式运行的核心因素、外围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回归社区式”示范应用基地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结果 制定了“回归社区式”示范应用基地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内容,提高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为政府评价医养结合机构运行效率提供了的基本依据。结论 “回归社区式”示范应用基地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是“回归社区式”智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可有效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和运行。  相似文献   

17.
正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民政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局: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现就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雨婷  罗秀  谭梅  刘芳  陈煜 《卫生软科学》2023,(2):46-51+57
[目的]分析成都市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医养服务供需匹配现状,细化基层医养资源调配方向,为缩小医养服务供需匹配差距提供建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在成都市4个行政区分别选取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构建供需匹配模型对不同维度医养结合服务进行供需匹配分析。[结果]匹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水平,基层医养结合总体匹配度为0.8829,处于较低水平;在不同维度中供需匹配差异明显,整体呈现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心理关怀服务>智慧化服务。[结论]基层医养结合服务存在供需错位,供给总量不足、服务发展偏离群众、服务需要难以转化为需求等问题。应建立以医疗护理为主,多元化养老服务并举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格局,构建综合性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供更加多元、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为相关医养结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国际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预测中山市老龄化进程;以失能率为基础预测未来不同时期的中山市失能老人规模;结合失能老人入住意愿、国际经验及我国实际情况,对未来该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进行预测。[结果]到2030年,中山市65岁以上人口占其总人口的15. 11%;假设保持目前失能率不变,全市失能老人将增加至1. 8万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有效需求最高可达到3600多人。[结论]随着失能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有效需求的持续增加,面对现阶段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不足,应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投入,逐步增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床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认知情况及养老意愿,为更好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河北省乐亭县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回收454份,有效回收率91.7%.采用频数、百分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86.6%的农村老年人不了解医养结合机构,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