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胆汁酸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栀子苷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14周诱导NASH小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从第11周开始,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小鼠分别按90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剂量灌胃给予栀子苷和奥贝胆酸,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饮用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肠内胆汁酸谱,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a...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日益升高。NASH本身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进展,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互为因果。由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文章对国内外近5年来的主要文献进行整理,对NASH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的影响,并基于肠肝轴探讨栀子苷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7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及培菲康组。除正常组外,其余28只大鼠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在造模第9周开始给药,共治疗8周。第16周末经腹主动脉取血,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栀子苷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较模型组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少量脱落,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经栀子苷干预后,回肠黏膜结构完整,未见明显肠上皮细胞脱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脏TG含量、血浆LPS水平、肝组织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经干预后,栀子苷组大鼠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脏TG含量、血浆LPS水平、肝组织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结论栀子苷能明显改善大鼠肠黏膜组织结构,保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显著降低血浆LPS水平,显著降低NASH大鼠肝组织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栀子苷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肠肝轴、改善肠黏膜屏障、减少内源性LPS产生、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然而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若NASH继续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应积极及早的治疗。现笔者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疗法等方面对NASH的治疗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患者呈上升趋势,在体检中,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脂肪肝,它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据统计,脂肪肝在我国人群中的病率高达10%,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以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三酰甘油蓄积。临床上,本病主要包括以下3种类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 hepatitis,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onalcoholic cirrhosis,NAC)。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影响,基于蛋白质泛素化理论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第9周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双蒸水10 mL/(kg·d)灌胃,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60 mg/(kg·d)栀子苷溶液和10 mg/(kg·d)盐酸吡格列酮溶液,共干预8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去泛素化酶活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结合蛋白1(TAB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过栀子苷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组织TG含量、血清TC、LDL-C含量均升高(P<0.05),肝组织USP18、TAK1、TAB1表达降低(P&...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以期找到目前研究的空白点,为今后的继续探索提供线索。[方法]检索近10年的文献,从发病机理、西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概况及其他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结果]西医尚无专门针对NASH治疗的特效药物,中医治疗NASH的用药证型局限,针对痰、湿、瘀等治标药物较多,而对于先天肾的药物偏少,在治则治法上缺乏突破和创新。绝大部分医生方剂的创立是经验的,自发的,个体性的,具有经验局部性,时间短暂性,病源地域性等诸多限制,效率低下,经验的总结和继承花费的时间漫长,而循证医学已经成了NASH研究的热点,并且成为了临床实践的新范例、新模式。[结论]根据临床需要采用更加适合的治法治则,并且在此基础上创立新的方剂成为了目前研究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率的经验分析及拟方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研究作了系统同顾,从辨证论治、复方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药物治疗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中医药治疗NASH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最早由Ludwig等^[1]于1980年提出。近代研究认为,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种病理阶段,主要是指伴有肝细胞损害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与饮酒、嗜肝病毒感染等因素无关^[2]。NASH是NAFLD的中间病理状态,约15%的患者可以从单纯性脂肪肝发展为NASH,进而发展为纤维化和肝硬化,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研究作了系统地回顾,从辨证论治、复方中药及中成药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中医药治疗NASH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脾解毒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验方运脾解毒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善复胶囊治疗,疗程3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血脂等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2%,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脾解毒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 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5d。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山楂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出山楂叶的有效成分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药物的主要成分靶点基因;运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疾病靶点基因;通过Venny2.1在线作图工作平台获取山楂叶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图,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山楂叶有效成分6个,其中5个有效成分符合条件,分别为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谷甾醇,药物靶点基因148个,疾病靶点基因有729个,共取得交集靶点基因41个。GO分析得出胆固醇储存的负调节、基因表达的负调控、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等10个生物过程,受体复合物、大分子复合物等10个细胞组成,酶结合、锌离子结合等10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得出癌症的途径、HIF-1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20条与之密切的相关通路,结论:山楂叶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纠正体质偏向的方法自拟处方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的80例痰瘀体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治疗组使用益肝解毒方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使用益肝灵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痰瘀体质积分、肝功能、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痰瘀体质积分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52.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肝解毒方能有效改善NASH患者的体质偏向,可降低NASH患者肝酶指标,具有改善NASH患者血脂和体重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胡燕  薛冬英  叶军 《中医药信息》2012,29(4):162-16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就近5年应用丹参及其复方治疗NASH的研究作了系统回顾,从临床研究(辨证论治、经典方治疗、自拟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单味药治疗、中药复方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及实验研究(中药复方研究、单味药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明丹参及其复方治疗NASH的优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基于IKK/IKB/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炎性因子,探讨背俞穴穴位埋线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的机制。方法: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70只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大鼠模型,12周末随机取10只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余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假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分别予相应取穴治疗,背俞穴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腹部穴取"大横""腹结""滑肉门""天枢";假埋线组在背俞穴处刺激,但不进入皮下组织,不留线;西药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灌胃,疗程均4周。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正常饲料喂养至第16周末;模型组继续予高脂饲料喂养至第16周末。干预结束后,计算各组大鼠肝指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血清生化检测大鼠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ELISA法检测...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2年来,我们用祛痰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6例,并以45例(西药组)作为对照,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肝组织小叶内炎症[1]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笔者采用肝痞降脂汤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本病5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NAFLD诊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及B超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