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属于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以辫状三角洲平原为主,岩性复杂,粒度变化大,岩石骨架受多种矿物影响。利用元素俘获测井(ECS),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准确的骨架参数。同时,裂缝是改善该区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引入EARTH IMAGER新型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仪,并利用岩心标定成像,有效解决了裂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盆地地层高陡、地层异常高温高压、地应力分布复杂,储层具有基质孔隙度低、孔隙结构复杂、裂缝发育等典型非常规致密砂岩特征。现有研究资料表明,该区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与储层有效性关系密切。利用常规测井和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基于岩石力学实验,结合压裂、地层测试等实测数据,建立了适合于大北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地应力计算模型,并提取储层有效性评价指标,为工区从地应力角度评价低孔低渗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库车前陆盆地深层白垩系砂岩气藏受山前强挤压应力的影响,砂岩储层基质表现为低孔特低渗,天然裂缝发育有效改善了储层渗流能力。识别并分析裂缝的有效性是评价该区储层的关键。为提高深层钻井速度,克服目的层上覆盐层垮塌造成目的层缩径的工程难题,采用了油基钻井液钻井。而油基钻井液的井筒环境给基于电成像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裂缝技术带来巨大挑战。为定性—半定量地评价深层致密砂岩裂缝发育情况,提出应用定量计算裂缝面法向应力来评价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对计算裂缝面法向应力的5个参数进行了理论阐述。提出适用于库车地区的高陡构造地应力模型,并建立了库车地区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动静态转换模型,使测井数据计算的地应力可应用于裂缝面法向应力的计算。讨论了EI与UXPL仪器组合定性识别地质层理与裂缝的问题,有效获取裂缝的倾角α和裂缝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θ。实际应用表明,裂缝面法向应力值越大,裂缝所受到的应力合力值越大,裂缝张开度越小,有效性越差;反之,裂缝张开度越大,有效性越好。试油结论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库车坳陷中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为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藏埋深大,地震资料品质差,圈闭难以搞准,勘探难度大。近几年通过在该区反复实践,应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可以直接识别裂缝性储层,解释裂缝,计算裂缝参数,预测裂缝有效性。经过实例应用,展示了成像测井新技术在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碎屑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塔中地区寒武系深层白云岩储层非均质强,油水关系复杂,储层定量评价及流体性质判别困难。首次提出一套适用于塔中地区寒武系深层白云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元素俘获、热中子(APS)及声波扫描成像(Sonic Scanner)等测井新技术资料,依靠以电成像孔隙度谱和视地层水电阻率谱为主的专利技术,精细刻画白云岩储层的孔、洞、缝特征,评价储层有效性,确定储层流体性质,在塔中寒武系深层白云岩油气藏的发现与评价中见到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库车前陆盆地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超深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近20 年来,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勘探不断 突破下限深度, 同时也面临着构造圈闭高点越来越难找准、有效储层越来越难预测准确等一系列勘探难题。通过积极探 索新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以及盐构造建模等手段, 地质认识不断深化, 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经勘探 认识到, 大气田的形成源于以下地质因素: ①在顶蓬构造的减压作用下, 盐下超深层仍发育规模有效储层, 储层孔隙度 达3%~9%; 构造强挤压应力在盐下断背斜内形成“应力中和面” 效应, 控制储层垂向分层特征, 储层顶部发育高产储 层; ②前陆冲断带强烈挤压作用在盐下形成多排冲断带, 断背斜圈闭规模发育, 成排成带展布; ③古近纪沉积的巨厚膏 盐岩盖层呈塑性流动状态, 叠置于断背斜圈闭之上, 具有效封挡作用。库车前陆盆地超深层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及 广阔的勘探前景, 南部秋里塔格构造带有望成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7.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深层发育一套厚200~300m的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低孔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平均渗透率为0.05mD。该套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及晚期沿缝网溶蚀微孔—溶蚀扩大孔,具有孔隙结构好、连通性强的特点。储层演化分析表明,表生溶蚀期的溶蚀改造作用形成大孔隙,快速深埋期非均质强胶结保留部分大孔隙,晚期强挤压期造缝、沿缝网溶蚀沟通大孔隙。膏盐岩顶篷构造减压效应,低地温梯度快速深埋,晚期强挤压造缝、沿缝网溶蚀改造是盐下超深低孔砂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孔渗数据, 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垂向对比 发现, 由上到下储层物性显著变差。通过分析构造应力与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 确定储层物性垂向差异 主要受构造挤压控制。从上到下, 构造应力由局部张应力过渡为压应力, 应力值逐渐增大; 地层上部发育张裂缝, 裂缝数量多、开度大, 下部发育剪裂缝, 裂缝数量少、开度小; 受构造应力与裂缝影响, 储层垂向上产生压实和溶 蚀差异, 由上到下, 压实增强, 压实减孔量相差2% ~3%, 溶蚀变弱, 溶蚀增孔量相差1% ~2%, 从而造成储层物性 垂向差异。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针对赋存于该深层次生孔洞缝储层中的油气, 通过多年攻关研究, 形成针对深层高温强烈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体系, 包含高温、高压超深复杂井筒测井采集工艺及相关配套技术,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及储层类型描述技术, 以电成像测井资料为核心的电成像测井相优势储层分析技术、电成像孔隙度频谱储层有效性分析技术、电成像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储层流体判别技术, 以及结合深横波成像井旁储层评价方法, 使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符合率由最初的79%上升至94%以上, 流体性质评价符合率由最初的69%上升至86%以上。  相似文献   

10.
库车坳陷克深油气田目的层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埋深大,高温高压,天然裂缝发育,属超深高温高压气藏。但是由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伤害严重,井况复杂,测试资料录取困难,缺乏必要的储层参数,亟需加深对储层的认识。研究发现,大量的酸压施工压降曲线没有得到有效分析和利用。利用压降曲线建立了井底压差与产能关系图版,用以准确判断储层真实物性,消除地层伤害带来的影响。首次利用压降曲线计算储层渗透率,为渗透率模型地质建模提供参数,建立渗透率、米采气指数、裂缝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反演测试井段裂缝发育程度,给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裂缝解释提供参考。按照单井渗透率和裂缝发育程度,预测区块内临井的储层发育特征,对储层改造进行指导并预测 产能。  相似文献   

11.
迪北气藏是在库车坳陷侏罗系中发现的致密砂岩气藏,目前对该气藏的解剖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储层结构特征方面研究不够深入。重点结合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露头剖面测量、钻井取心描述、薄片分析统计等手段,确定该区目的层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同时发育大量的裂缝通过对地表裂缝的描述统计得出裂缝发育程度受区域位置、岩性、(砂体)厚度、构造强度等作用影响。利用对致密砂岩岩心的气驱水实验分析,明确裂缝能明显地提高致密储层成藏期的充注效率,从而形成了局部较高的含气饱和度,进而控制该区天然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迪那2气田为超高压低孔裂缝性砂岩凝析气藏,区域构造属于库车坳陷东部的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受迪北和东秋两条逆断层控制,局部裂缝发育。已有的钻井取心、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数据表明,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关系密切,因此,对单井裂缝的评价及裂缝空间预测将显得尤为重要。综合迪那2气田大量的岩心、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以裂缝及建模一体化的研究思路,量化总结了裂缝的发育规律,并应用多属性体权重约束方法建立了裂缝发育约束体和三维裂缝网络模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针对裂缝性低孔砂岩气藏的裂缝建模方法,为该类气藏的数值模拟及合理技术政策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克拉苏构造带古近系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发育宽缓湖盆三角洲沉积,以中—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微孔隙和裂缝,物性特征表现为特低孔低渗—特低渗,总体表现为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提出克拉苏构造带古近系盐下白垩系发育受应力控制的特殊储层类型,揭示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宽缓湖盆沉积、物源充分,三角洲前缘砂体叠置连片的沉积背景;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的成岩演化过程;侧向挤压为主的构造应力。明确古近系盐下白垩系储层受断背斜应力中和面控制,具有垂向分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油气勘探在5000m以下的深层、超深层领域,为明确其岩相微相特征及古地理背景关系,依据露头微相观测、砂体建模、成像测井岩相刻画、构造逆冲推覆恢复、沉积单因素叠合分析,系统研究认为:深层区主要受控于卡普沙良河、克拉苏河和库车河3个古物源区,发育辫状(或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区复合砂体;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期总体以炎热干旱气候为主,沉积水体呈低—中咸化状态,克深地区季节降水相对偏多;大北—博孜地区为剥蚀残余古隆起背景,发育辫状(或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粉—细砂岩相;克深地区为剥蚀残余古隆起斜坡背景,发育辫状(或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细砂岩相。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油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台盆区志留系柯下段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海相碎屑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依合2A井是新钻探的一口重要的区域探井,该井在志留系柯下段获良好油气显示,通过该井系统取心、取样分析,使深入研究这套致密储层特征成为可能。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岩石薄片、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黏土矿物等系统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柯下段致密含油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细粒、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等微孔隙,次为粒间孔;孔喉结构为细孔 —微孔微细喉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可分为4类。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解作用,使得孔隙不发育,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空间和结构进一步变差,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并具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总结11例痉挛性斜颈患者行三联术及肉毒素注射联合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专科知识宣教,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同时完善术前相关准备;术后做好体位安置,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做好肉毒素注射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指导并定期随访.随访6~12月,7例痊愈、4例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