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83-3484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共有85颗种植体周围炎。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2颗种植体)和对照组40例(43颗种植体)。对照组行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种植体周围垂直型骨吸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LI、PD及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PLI、PD及SBI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PLI、PD及SBI与对照组的PLI、PD及S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程度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减少骨吸收,能更好的促进种植体与骨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评价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进行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骨缺损重建的效果。方法:10颗因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大于5mm但稳固的种植体,其中TPS界面9颗,HA界面1颗,拆除上部修复体,取下基台接入覆盖螺帽,口服抗生素及0.2%氯已定漱口水含漱控制感染。7d后翻瓣,清除骨袋内的炎性组织,种植体表面用0.2%氯已定纱布和生理盐水纱布交替浸泡后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io-Gide。6个月后行2期手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再生情况。结果:9颗TPS界面种植体骨再生理想,完成烤瓷修复。1颗HA界面种植体感染失败拔除。结论:TPS界面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环沟状骨缺损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再生效果理想,HA界面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环沟状骨缺损采用GBR技术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1月作为观察时间段,将我院口腔外科所收治行种植修复的牙缺失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共2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牙缺失且排除慢性牙周炎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种植体周相关临床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种周袋探诊深度与对照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病变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关系,需在临床处理中谨慎对待并处理。  相似文献   

4.
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枚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派丽奥实验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周、6周的细茵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牙各临床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改变(P<0.05),2组间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派丽奥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种植体周围炎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颖 《天津护理》2011,19(2):117-118
种植体周围炎是指发生在已形成骨结合并行使功能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性过程,是类似于慢性成人牙周炎的特异性感染,其发病率为5%~8%。在组织学上因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存在有牙周膜,含有结缔组织纤维,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而口腔种植体软组织界面包括上皮组织界面和结缔组织界面,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对种植体的保护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同时该结缔组织的血供较正常牙周膜少,还有种植体—骨组织界面复杂的理化特性,龈下菌斑的主要致病菌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以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牙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牙种植体周翻瓣刮治的同时运用胶原膜覆盖种植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和种植体的稳固性。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发现炎症未复发,种植体稳固性提高,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结论: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可用于牙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1例吸烟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为吸烟者患种植体周围炎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针对1例吸烟者患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问题,以吸烟、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骨丧失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2期)、ACP Journal Club(1991~2009.7)、MEDLINE(1950~2009.7)、EMbase(1980~2009.7)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7),收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证据的质量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4篇系统评价、8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推荐级别为A级的证据有:①洁治配合局部应用抗菌药物;②引导骨再生治疗;③钛刮匙机械清洁或超声波清洁。针对本病案,结合医院现有条件、患者及家属意愿,采取以下治疗方案:第一阶段:全口超声洁治,龈下刮治行种植体表面的机械清创,并局部辅以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口腔卫生宣教及戒烟教育。第二阶段:引导骨再生治疗。第三阶段:口腔卫生及种植义齿的长期维护。随访6个月,患者未述不适,种植体周软组织无肿胀,探诊出血为阴性,种植体周探诊深度4mm,X线片示,种植体周无透射影。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保证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狗的前磨牙区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手术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和感染,然后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种植体松动度减小。结论: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提高治疗效果,应重视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炙的影响.方法:对200例种植义齿完成修复的患者进行种植体有关项目检查,观察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结果:刷牙次数、刷牙时同、复查及洁治次教与种植体周围交发病率呈负相关,吸烟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口腔护理行为可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关系,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已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1.5年的患者进行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163例患者中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者21例,发病率约为12.9%。问卷调查和检查结果证明,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种植后吸烟情况、牙周洁治等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种植后复查情况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有一定影响(P<0.05)。其他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术后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行为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与种植体形态的关系。方法建立种植体与天然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施加垂直、水平及倾斜45°共3种方向的100 N力量,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获取种植体及不同天然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结果在分别承受100 N的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力量时,种植体对骨松质所产生的最大应力均大于天然牙,而种植体本身的最大应力值也远大于天然牙。当种植体承受来自斜45°方向的100 N力量时,周围组织产生的最大应力值介于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而对种植体本身产生的应力为3个方向中最大的。结论单纯从形态角度而言,螺纹种植体在承受各个方向的力量时,其对骨松质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均大于天然牙,因此种植体比天然牙更容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炎,最终导致种植失败。  相似文献   

12.
13.
正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指发生在正常行使功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其临床最初表现为牙周症状,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肿胀、探诊出血,多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持骨吸收形成种植体牙周袋[1],Pjetursson等报告,种植体周围炎5年后的发病率为8.6%[2]。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种植体持续骨吸收,导致骨结合丧失,种植修复体松动、脱落,种植失败。临床上,种植体周围炎的感染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不同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植入2种不同表面的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各种种植系统分别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翻瓣刮治;Bio-Oss组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ME胶原膜;OAM组共4颗种植体,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OAM,覆盖BME胶原膜。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每颗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4个视野的种植体冠部到骨缺损底部的垂直距离(DD值)、缺损牙槽骨的冠方顶点到种植体表面的水平距离(DW值)、牙槽嵴冠方顶点到种植体冠部的垂直距离(BL值)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所有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接近30%。而经过不同治疗后,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Bio-Oss、OAM两组在治疗前后DD值、DW值、BL值均接近,说明两者的成骨效能相近。由于存在分组变量表面(MTS表面、HA表面)之分和处理(空白对照组、Bio-Oss组、OAM组)之分,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均显著。Bio-Oss和OAM对骨重建的骨量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及联合应用超声洁治和派丽奥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患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随机将这些病人分为超声洁治组和超声洁治+派丽奥组。在基线、治疗后4周、12周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相关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和12周,在龈沟出血指数(SBI)方面,超声洁治组由基线由(2.23±0.39)下降到(1.53±0.32)和(1.67±0.54),P0.05,超声洁治+派丽奥组由(2.35±0.46)下降到(1.13±0.21)和(1.30±0.34),P0.05;在牙周探诊深度(PD)方面,超声洁治组由基线(4.15±1.17)mm下降到(2.87±0.90)mm和(3.14±0.94)mm,P0.05,超声洁治+派丽奥组由(4.23±1.22)mm下降到(2.51±0.83)mm和(2.68±0.34)mm,P0.05,并且超声洁治+派丽奥治疗组SBI和PD值在4周和8周时均明显优于超声洁治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洁治和派丽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性损害,是目前临床上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对维持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提高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炎的概念、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口腔护理人员对种植体周围炎的认识,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来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Er:YAG激光与机械刮治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0.2%洗必泰抗菌和塑料刮治器治疗,研究组接受Er:YAG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附着水平、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临床附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效果优于传统机械刮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采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7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与超声洁治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翻瓣刮治与引导骨再生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PLI、SBI、PD种植体边缘骨高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LI、SBI、PD、种植体边缘骨高度以及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PLI、SBI、PD均较术前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能促进种植体与骨体的良好结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滚揉、指按手法按摩并配合肩关节主动、被动运动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痊愈55例,显效12例,无效l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