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课》2006,(8):34-34
党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最近集中出台的五个法规文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2.
中央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在后来发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重申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2006年8月又正式发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这样一个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符合现代政治理念的制度设计,为什么会在现实运作中偏离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辽宁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省直党政工作部门厅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正处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省委工作部门、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一般应当交流;省直部门重要岗位副职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的,一般应当交流,或者对其工作分工进行调整。省委工作部门、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工作机构中在执纪执法、  相似文献   

4.
日前,辽宁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省直党政工作部门厅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正处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协法》规定,省委工作部门、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一般应当交流;省直部门重要岗位副职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的,一般应当交流,或者对其工作分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要点备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这些法规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政策快讯     
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只能连任两届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指出,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格尔木市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30名科级领导干部.公选工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格尔木市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三个法规文件,分别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连任限制、最高任职年限、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等问题作了规定,对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组织实施、工作纪律、保障措施等作了规定,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适用情形、操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这三个法规文件的出台,是在新世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归人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原县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和中央、区、市党委关于干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不断创新干部监督管理形式,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干部监督工作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求贤》2014,(8):50-50
为深入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精神,进一步选好用准干部,天津市河东区从“五个维度”健全综合研判机制,积极探索制定了《河东区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党丽颖 《求贤》2008,(9):27-27
近年来,天津市文化局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紧紧围绕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市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文化系统实际,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对新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任职试用期制。从2003年12月至今,共有115名处级领导干部经历了任职试用期,  相似文献   

13.
一剂良药     
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这三个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是从制度上防治腐败、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的刚性举措。应当说,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交流制度、任职回避制度等,在《宪法》、《公务员法》、《党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中,都从不同角度作过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不是很具体、很系统或者不是很明确,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次新出台的三个法规文件则把三项制度具体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王太忠  车玉华 《求贤》2009,(9):43-4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市委《关于做好2008—2012年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市水务局党委从全局干部培训工作实际出发.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做强党校,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对全局160名处级干部分3批进行了短期轮训.使全局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2009年参加集中脱产培训时间全部达到了110学时。通过培训,干部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增强了投身改革和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在后来发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重申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2006年8月又正式发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这样一些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符合现代政治理念的制度设计,为什么却在现实运作中偏离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央集中出台和公布了几个重要文件:《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三个法规文件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就将党章中原来彻底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规定和精神,作出了更加具体的任期规定,改变了原来原则上废除终身制而事实上可以终身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09,(10):44-44
中组部近日下发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规定,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应当每年定期开展,一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主要包括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党风政风方面群众直接感受到的工作状态和成效。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  相似文献   

19.
索耀乐 《实践》2014,(5):18-18
<正>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设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规范化水平。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根本的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新《条例》在干部选任方面做出了许多新规定。  相似文献   

20.
夕阳有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纵横》2004,(12):42-43
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从10月8日至15日,省委老干部局在全局机关干部和所属事业单位(驻沈)副处级领导干部中进行了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和晋升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工作。让用人机制充满活力省委老干部局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实现竞争上岗能政规所上在日前召开的沈阳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齐进提出,全市老干部工作要坚持“五讲、四树、三贴近”,着力抓实老干部服务工作。“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