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80高强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结构用的混凝土要求向轻质、高强发展。高强混凝土更能适应现代结构向大跨度、高层次和特殊施工条件的需要。按我国现行的有关规程规定,配制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高强度混凝土。C80高强混凝土在国外已有相当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如日本在七十年代已能配制C80~C90的高强混凝土。近年来美国、加拿大也在工程中应用C60~C100混凝土,最高达C120组的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较广,桥梁工程用高强混凝土可减少自重,降低截面高度,房屋建筑中用高强混凝土浇注底部柱子和剪力墙,可使柱子尺寸…  相似文献   

2.
武汉长江二桥斜拉桥、珠海前山大桥、东方明珠——上海广播电视塔、龙滩大桥工程、中坝电站隧洞、东海大桥,混凝土为人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建筑神话。翻开建筑师的记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C65高强混凝土、C60高强泵送混凝土、双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C50泵送混凝土、喷射混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介绍C60强砼从原材料选择、初配阶段试验、稳定性试验、模拟试验及配合比设计。 1概述 郴州工商银行金星大厦系22层框剪结构,地下室及5层以下剪力墙和框架柱混凝土采用设计强度等级为C60的高强混凝土。鉴于目前消息内尚无大规模使用高强混凝土的先例,公司组织了C60高强混凝土的试验试验研究。 目前,获得高强混凝土的手段多,如采用挤压、振动加压成型、高压蒸养;活性骨料或金属骨料;真空吸水工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但因工艺过于复杂或造价昂贵,只适用于小批量混凝土和特殊部位。研究简便易行,在常规工艺条件下生产高强混凝土,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地常用原料情况,进行优选,以高强泵送混凝土-C60、C70、C80混凝土的反复试验验证得出试验结果,C60混凝土已应用于工程上取得 了一定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提高工程混凝土的强度是当今世界各国土木建筑界普遍重视的一个课题,既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节省能源资源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建筑结构向大跨度、高层、地下、重型化的发展,对高强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C60以上高强泵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从我市的情况看来,大多数工程还是采用C40以下的混凝土.为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研究目标放在C60等级混凝土上,利用当地现有原材料,配制出即满足施工要求又经济合理的高强混凝土.1 技术途径制备高强混凝土有四种途径,即改进胶结材料、改进硬化体、利用增强材料和复合结构.其中改进胶结材料是以改进胶结材料本身强度为目的,可采用降低水灰比、改善水泥水化  相似文献   

6.
高强混凝土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高强混凝土(C60、C80)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得出了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强度混凝土(C30)进行了比较,同时给出了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现代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度化、轻量化以及使用环境的严酷化,在工程结构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越来越高。在一些发达国家,高强混凝土已使用得相当普遍。近几年来,我国高强混凝土发展很快,已有许多高层建筑采用了C50、C60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用于结构工程中可以有效减轻结构自重,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节省空间。  相似文献   

8.
朱利 《山东建材》2005,26(2):60-61
随着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高强度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日益增多。我国的高强度混凝土多在C50~C60的水平。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对减轻混凝土结构的重量,减少材料用量,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是混凝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玉瑛 《混凝土》1992,(5):28-31
我国混凝土标号改等级后,按有关标准规定,混凝土共分12个强度等级: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一般将混凝土等级≥C30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有的将>C50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称为高强混凝土,C100以上的称为超高强混凝土。从强度  相似文献   

10.
C100混凝土大幅度降低脆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智 《混凝土》1993,(1):11-16
C100水泥混凝土的脆性很大,这限制了它在工程结构当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找到了一种可以较大幅度降低高强混凝土脆性的方法。实验证明,可以将C100混凝土的脆性降低到与C60混凝土相当水平。通过理论分析,归纳出三种降低混凝土脆性的方法。这项研究对于C100混凝土可靠安全地应用到结构工程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较系统地研究了厂C100-C150超高强混凝土的各种强度性能及变形性能,包括超高强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抗折强度,与钢筋的粘接强度,棱柱体强度,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变形模量,泊桑比等。得出了各种强度指标,变形模量及峰值应变与混凝土抗扩强度的回归关系式,深入了对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叶青 《浙江建筑》1998,(2):40-42
本文研究了以超细粉煤灰和矿渣作为掺合料以及以普通水泥为胶凝材料而配制的高强混凝土及其性能,得到了C60-C80的泵送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测得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高强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以及高强混凝土湿胀干缩规律,使基于利用地方材料资源配制高强混凝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应变关系是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随着高强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开展,准确系统地总结普通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与C50以上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之间的差异、联系或统一关系公式的工作成为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前提。本文通过试验,以C30、C40与C60、C7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初步总结了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应力变关系的不同特点,同时说明了这些不同特点是随混凝土强度等级连续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相关检验数据,详细介绍了C60高强泵送混凝土的配制、试验及其成形机理,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C60高强泵送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矿物掺合料对高强混凝土配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晨  赵景海 《混凝土》2002,25(10):46-49,45
本文总结了分别使用磨细沸石粉、硅灰和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配制高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分析了这些矿物掺合料对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及适宜的用量范围。本文还介绍了C60泵送粉煤灰高强混凝土在北京航华大厦工程中的使用情况,并总结了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以及冬季施工时防冻剂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戴恩梁  金国军  戴少鹏 《混凝土》2013,(1):97-101,104
主要介绍了C65、C70高强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在长沙汇金国际应用中的控制技术。通过采取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运输、泵送、施工养护及温度控制等措施及在配筋与不配筋情况下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的现场模拟试验,总结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温度发展变化规律,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试验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王龙 《中州建设》2005,(9):64-64
在钢筋混凝土领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大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刚度大、耐久性好的要求,并能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的要求,因此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个重要发展方向。各国对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划分不尽相同。从我国目前的设计施工水平出发,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50的混凝土就被定为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出现而问世。  相似文献   

18.
吴丹 《云南建材》2011,(15):198-199
本文主要针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选材、配合比、拌合物性能试验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有生产工艺上完全可以配制出C60-C10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满足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高强混凝土一般是指强度等级在 C45及以上的混凝土,但目前国内外作为新技术考虑的高强混凝土都是指抗压强度在60兆帕以上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一般都具有比较低的水灰比。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早在60年代就在我国有过研究和试点,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工作性能很差,成型和捣实比较困难,不利于推广。因此,现代高强混凝土的首要技术关键就是要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尤其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对混凝土工作性的要求,更增加了配  相似文献   

20.
从负温高强混凝土的冻结损伤特征出发,利用负温高强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区域的模糊性,研究了负温高强混凝土的冻结损伤结构模糊可靠度问题,初步建立了模糊可靠度指标βf和初指标βα的概念,同时,导出了β f的近似计算公式,以C50~C60级高强混凝土的KI型裂缝冻结为例说明了模糊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