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住院患者,在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262例患者院内死亡47例(17.9%).饮酒可能降低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随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住院死亡率呈上升趋势,WBC≤10×109+个/L组与WBC>15×l09个/L组,N<0.8组与N≥0.9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MI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越高,住院死亡率越高,白细胞计数及巾性粒细胞比率对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数值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及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之间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结果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P〈0.05,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两者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后血糖与白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惠者血液中的血糖、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发生改变的程度与格拉斯哥(GC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急诊收治的192例颅脑外伤患者末梢血,检测血液中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按GC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随GCS评分的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越明显,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蔡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399-1401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病种分为脑出血组(172例)及脑梗死组(203例)。脑出血组按血肿体积分组,血肿体积在20ml以内组80例,21~50ml组71例,50ml以上组21例。脑梗死组按梗死再分小组,梗死体积在6cm3以内组77例,梗死体积6~10cm3组88例,梗死体积大于10cm338例。比较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3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11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占31.5%,188例中性粒细胞增多,占5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相比,前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均更明显;在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各分组中,血肿体积越大、梗死体积越大则白细胞计数越多。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者的预后较正常者差,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结论: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升高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分别测定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值。结果血WBC计数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后两者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值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BC计数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和稳定性心绞痛 (S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5例AMI、40例UA和 42例SA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值 ,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统计。结果血白细胞计数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 <0 .0 1 ) ,后两者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中性粒细胞值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 <0 .0 1 ) ,而后两者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AMI组、UA组与SA组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结论 AMI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近期预后不良有关,但白细胞计数在预测AMI后稳定期患者心脏事件长期预后的资料有限。本研究旨在观察AMI后稳定期患者白细胞升高是否与再发心脏病事件有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变化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伤后 2 4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 2 4例 (实验组 ) ,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 12例。实验组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预后 (GOS)分组 ,在入院时、2 4h、4 8h、96h不同时间段采集血标本 ,同时进行GCS评分 ,采用我院Beckman Coulter(HMX ,America)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计数中性粒细胞。结果 颅脑损伤后2 4h内白细胞明显升高且达高峰 ,中性粒细胞在 4 8h达高峰 ,伤后 96h较对照组仍高。不同时间段白细胞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GCS≤ 8分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GCS >8分组 (P <0 .0 5 ) ;预后不良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 (P <0 .0 5 )。结论 白细胞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颅脑损伤后白细胞明显升高 ,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说明白细胞参与阻塞血管及产生自由基的病理机制,以利于更好地有重点地观察高危患者,降低心梗的死亡率。方法对60例AMI患者入院后48h近期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WBC计数〉10.0&#215;10^9/L患者的死亡率(23.08%)与WBC计数〈10.0&#215;10^9/I.患者的近期死亡率(3.8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4)。结论大量白细胞导致Ca^2+超负荷,加速心肌死亡,因此在急性心梗早期应设法降低白细胞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段玉柱 《河北医学》2003,9(7):601-603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 (WBC)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WBC计数水平将 90例AMI患者分为A组 (WBC计数≥ 10× 10 9/L)和B组 (WBC计数 <10× 10 9/L) ,对照观察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并发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 :A组并发症如严重心力衰竭 (KillipⅢ~Ⅳ )、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 (P分别为 <0 .0 1、<0 .0 5和 <0 .0 0 5 )。结论 :WBC计数能够评估AMI的近期预后 ,可作为AMI危险分层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7例,根据白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WBC升高组(WBC<10.0×109/L)69例和WBC正常组(WBC≥10.0×109/L)5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cTnI、CK-MB等指标,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随访2年期间MACCE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Killip分级≥Ⅲ级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病变血管≥2支无明显差异(P>0.05)。WBC升高组LVEDD、LVESD、LAD均高于WBC正常组,LVEF低于WB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3.536、4.025、4.317,P<0.05)。WBC升高组cTnI、CK-MB均高于WB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3、7.132,P<0.05)。WBC升高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14.49%)、病死率(7.25%)明显高于WBC正常组(12.07%、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升高组随访期间病死率(10.14%)明显高于WBC正常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计数可作为STEMI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也可作为临床上判断STEMI危险分层的简单、快捷参考依据。但STEMI死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WBC计数升高的最终意义和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IB)及白细胞 (WBC)总数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0例CHD患者和 18例可疑冠心病 (KP)患者的CRP、FIB含量和WBC总数。CHD组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级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2例。比较CHD和KP组AMI、UAP、SAP与KP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CHD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KP组 (P <0 .0 5 ;AMI、UAP组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KP组 (P <0 .0 1;P <0 .0 5 ) ;但SAP和KP之间的CRP、FIB和WBC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RP、FIB和WBC水平的增高与CHD的发生有关 ,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马金栋 《中原医刊》2011,(22):16-17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61例健康者和11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A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CA阳性百分率对照组为1.6%,冠心病组为36.2%,急性心肌梗死组为87.0%;21例ACA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有6例分别于6~24个月发生AMI,ACA阴性的29例患者无AMI发生;54例AMI患者中,年龄在30~42岁的8例患者ACA全部为阳性。结论部分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可能与ACA阳性有关,尤以AMI相关性明显,对冠心病是否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A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计数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亚组分的关系。方法:对662例重庆地区成年人测定了血糖、血脂、胰岛素、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2005年IDF标准诊断MS。结果:有MS者WBC计数明显高于无MS者(P〈0.01),且WBC计数增高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等MS亚组分均有关。根据WBC计数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结果提示随着WBC水平增加,腰围、BMI、SBP、DBP、TG、TC、LDL-C、HomaIR、hsCRP增高(P〈0.01),而HDL-C水平降低(P〈0.01)。结论:WBC计数作为炎症标志物,与MS及其亚组分关系密切,WBC计数增高可能是MS发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70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和外周血白细胞的比较,并且将1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中、大面积3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3型,分别比较其凝血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E)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面积梗死组间Fbg、WBC及NE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bg、WBC、NE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之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Fbg、WBC、NE与脑梗死的程度有关,其可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白细胞计数 (WBC)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  35 8例AMI患者 ,男 1 6 8例 ,女 1 90例 ,年龄 35~ 80岁 ,按WBC水平分为 6组 ,分别统计并比较各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值 ,并确定其与不同WBC水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各组间CK MB水平差别显著 (P <0 .0 5 ) ,各组不同的CK MB水平与其WB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89,P =0 .0 1 8)。结论 AMI急性期WBC与梗死范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白细胞(WBC)计数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078例急性STEMI患者,于胸痛发作<12h采血并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入院WBC计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肌酸激酶(CK)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与WB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321,P<0.01;r=0.276,P<0.01);CK和CK-MB的入院基础值也与WBC计数呈正相关性(r=0.132,P<0.01;r=0.077,P<0.05)。另外,入院WBC计数与患者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178,P<0.01)。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WBC计数升高可能主要与梗死面积有关;未来应用WBC计数作为危险分层时,需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发病〈12h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分为PCI前早期应用组及PCI前即刻应用组,各80例。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观察PCI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3%、33.8%;PCI后TIMI 3级及TMP 3级分别为92.5%、75.0%;两组PCI前TIMI 3级与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胞(WBC)计数和血脂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 对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WBC计数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其中67例冠心病(CA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造影结果 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其WBC数和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WBC计数与血清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CAHD患者WBC计数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多支病变组WBC计数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血WBC参与了ACS的发生与发展,并且WBC数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为临床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价廉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