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Q500qENH耐候桥梁钢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采用膨胀法结合组织观察及硬度测试,绘制了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s时,形成以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少量粒状贝氏体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Formast-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低合金调质高强度钢Q890D的临界点Ac1、Ac3,同时测定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根据相变点绘制Q890D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在0.1~0.5℃/s时,相变组织为F+P+B;冷却速度在0.8~1℃/s时,相变组织为B;冷却速度为2~5℃/s时,相变组织为B+M;当冷却速度≥8℃/s时,相变组织为M;随冷却速度的提高,显微硬度从263 HV提高到430HV.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在热膨胀仪和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Q460C钢的未变形和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测定了转变后组织的维氏硬度,随冷速的提高,组织硬度增大.两种CCT曲线上均有铁素体区(F)、珠光体区(P)、贝氏体区(B)和马氏体区(M).变形使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提高了奥氏体冷却转变开始温度,随冷速加大提高得越多.变形扩大了F和P区,缩小了B和M区.与不含铌的16Mn钢的CCT曲线对比,分析了铌对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合金元素对Q460耐火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Mo、B、V对Q460耐火钢静态CCT曲线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变化确定各个相变区间及转变规律。结果表明,3种耐火钢的相变规律基本一致。随冷却速度的提高,发生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马氏体的转变。但含B系耐火钢由于含B钢的强淬透性,扩展了贝氏体转变区间,低冷速下就能够获得贝氏体组织。高Mo系和V系耐火钢的相变规律比较相似,但在不同的冷速时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用Formast-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27SiMn钢的临界点Ac1、Ac3和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27SiMn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显微硬度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formastor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Q&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用光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Q&P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其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该钢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都趋于降低;只有当连续冷却速度在45℃/s左右时,才能抑制其他组织的析出,最终得到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该钢种CCT曲线的测定可以为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未变形和不同变形条件下海洋平台用钢E40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E40钢的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不同变形量及冷却速度对试验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对铁素体相变和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量增多,铁素体量减少,铁素体的晶粒变细;随着变形量增加,铁素体与贝氏体晶粒均能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8.
周文浩 《金属热处理》2022,47(9):202-207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Imager M2m光学显微镜、JSM-6490LV扫描电镜和FV-ARS9000全自动维氏硬度计,对高强度桥梁钢Q690q在细晶奥氏体(晶粒度10级)、粗晶奥氏体(晶粒度6.5级)和细晶形变奥氏体(晶粒度10.5级、压缩变形30%)3种奥氏体状态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速率相同时,细晶奥氏体使相变开始温度、转变速率峰值温度和相变结束温度升高,而粗晶奥氏体有助于板条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等中低温组织生成,而且生成的板条变得更为细长,但组织中原奥氏体晶界更清晰可见,其硬度明显提高;细晶奥氏体变形后,相变开始温度和转变速率峰值温度更高,从而使铁素体变得粗大,但能减少珠光体转变、促使无碳贝氏体生成,其硬度在冷却速率较低时比细晶奥氏体时要大,冷却速率较高时二者的硬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C-Mn-Al系TRIP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并运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了C-Mn-Al系TRIP钢相变的理论计算。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当冷速0.5℃/s时,组织由许多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组成;冷速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冷速10℃/s时,开始出现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制定一种新型轧辊用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过冷组织中存在大量未溶碳化物和组织偏析,通过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可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得到均匀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膨胀法,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P92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膨胀曲线。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硬度。通过对P92钢连续冷却特性分析和比较得出P92钢的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结果表明,P92钢的焊接CCT曲线分为两个区域,在高温区的类珠光体转变区,在低温区的马氏体转变区。P92钢在0.01~0.1℃/s的冷速范围内获得类珠光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等于0.5℃/s时,获得马氏体与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2.
X100管线钢连续冷却转变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热模拟技术和显微分析方法,对X100管线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下的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X100管线钢CCT曲线的建立和组织分析表明:当冷却速度低于0.2℃/s时,组织类型以多边形铁素体(PF)为主。在0.5~10℃/s的冷却速度范围,主体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QF)和粒状铁素体(GF)。当冷却速度大于20℃/s,组织以贝氏体铁素体(BF)为主。大于50℃/s的冷却速度,将形成马氏体(M)。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胀法结合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绘制了GCr15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不同连续冷却速率下的相变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增加,GCr15钢的硬度增大;加热温度由临界区升高到完全奥氏体区时,CCT曲线中珠光体转变区域向右下方移动、珠光体转变推迟且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区域扩大;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晶粒粗化,珠光体和马氏体开始转变点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TCFE 9数据库)、DIL805A/D变形热膨胀相变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研究了连续冷却转变及等温转变过程中无钛热冲压成形钢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的Ac1=749 ℃,Ac3=863 ℃。绘制了CCT曲线和TTT曲线;无钛热冲压成形钢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385 ℃,马氏体相变结束温度Mf=130 ℃。过冷奥氏体冷却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为5 ℃/s;当等温温度高于750 ℃时,热冲压成形后可获得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65Mn钢连续冷却转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胀法测定65Mn钢的CCT曲线。得到了高碳线材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特点,确定了控冷工艺的冷速范围,为了得到最多的索氏体,需将65Mn钢相变时的冷速控制在1~3℃/s。此结果对实际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一种含硼微合金钢未变形和900℃变形40%的奥氏体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研究冷却速度、变形对实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硼提高实验钢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未变形及变形试样分别在冷速2℃/s和5℃/s以上为贝氏体组织,变形提高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但冷速在20℃/s以上时变形与未变形Bs温度相差较小;并且随冷速增加,显微硬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模拟机Gleeble-3800测定了高碳帘线钢的动态CCT和TT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和等温转变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冷却时,形成晶界渗碳体的临界冷速为1.5℃/s,形成马氏体组织的临界冷速为11℃/s。等温转变时,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区间为600~700℃,当温度为625℃时,转变时间最短。等温温度升高,相变时间延长,等温温度降低则会形成贝氏体等异常组织。实际采用斯太尔摩控冷时,将吐丝温度控制为900℃,开启前5台风机,风量分别为100%/100%/80%/50%/30%,保证相变冷速在5~7℃/s,且在相变前尽快通过网状碳化物形成的区间,可以得到组织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高强帘线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