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和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10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5):A组:术前不予氟比洛芬酯,术后芬太尼1mg+生理盐水共100ml;B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C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g;D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375m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术后24h内(2h,4h,12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B组、C组、D组的VAS评分都目月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hC组、D组的VAS评分都明显低于A组、B组(P〈0,05),术后24h4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且有一定超前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A组),曲马多超前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于气管插管前静脉推注曲马多2mg/k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mg/k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舒适评分(BCS)评定术后1、2、4、8、12、24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 除12、24h外,术后VAS各时点C组均高于A、B组(P<0.05),而相同时点BCS C组均低于A、B组(P<0.05). A组与C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但氟比洛芬酯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A组),曲马多超前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于气管插管前静脉推注曲马多2mg/k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mg/k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舒适评分(BCS)评定术后1、2、4、8、12、24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除12、24h外,术后VAS各时点C组均高于A、B组(P〈0.05),而相同时点BCSC组均低于A、B组(P〈0.05)。A组与C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但氟比洛芬酯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别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gear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及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并联合芬太尼开始PCIA,B组术后采用吗啡行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8、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并联合芬太尼行PCIA可以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张青海  张源  史敏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70-227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行胸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关胸时分别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泵内应用芬太尼1 mg、昂丹司琼4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关胸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泵内应用芬太尼l mg、昂丹司琼4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0.5、4、8、24 h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用量。结果术后0.5、4、8 h 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按压次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芬太尼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胸腔镜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31~67岁.随机分为A(n=20)、B(n=20)两组:A组,芬太尼1.2mg 0.9%NaCl共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 芬太尼0.6mg 0.9%NaCl共100ml.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 Invenous Analgesia,PCIA).术后48h内行VAS和OVRS疼痛评分,记录PC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5、12、24、48h VAS和OVR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h内PCA泵按压次数B组显著高于A组(P=0.046).不良反应中,B组嗜睡发生率显著少于A组(P=0.035),A组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212).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肝功能不全剖宫产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肝功能不全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术后均行采用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A组采用芬太尼0.5 m G+氟比洛芬酯250 mg,B组采用地佐辛30 m G+氟比洛芬酯250 mg,C组采用氟比洛芬酯250 mg。3组均加入昂丹司琼16 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2 ml/h,单次自控按压(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 h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C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和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A、B组两组(P<0.05)。A组患者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前镇痛组)术前30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稀释至10ml),术后30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0ml;B组(术后镇痛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0ml,术后30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s(稀释至10m1);C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0ra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0ml。术后三组均用电子微量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2(T2)、4(T4)、8(T8)、12(T12)和24h(b)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术后24h内不同时问点PCIA累计有效按压次数、PCIA累计用药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VAS比较:A组在T12和黾低于B组(P〈0.05),在T8、T12和L低于C组(P〈0.05);B组在T8和T12低于C组(P〈0.05)。BCS比较:A、B两组在T4和T8均优于C组(P〈0.05)。PCIA累计有效按压次数比较:A组在T12[(3.2±1.4)次]和b[(4.3±1.5)次]均少于B组和C组(P〈0.05);PCIA累计用药量比较:A组在T12[(25.6±0.8)ml]和T24[(50.1±0.9)ml]均少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够增强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芬太尼组,B: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组,每组30例,A组于下肢手术术后PCIA泵加入芬太尼20ug/kg静脉给药;B组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联合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记录术后4h、6h、8h、12h、24h、36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疼痛VAS评分大于4分时,哌替啶50-100mg肌注止痛,观察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疼痛评分高于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和芬太尼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内A组肌注哌替啶的例数多于B组,A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对妇科肿瘤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4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术中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切皮前A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静脉注射,B组给予哌替啶50mg静脉注射,术毕均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术毕(t1)、术后4h(t2)、24h(t3)、拔除镇痛泵时(t4)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t1~t4患者追加次数及总用量;不良反应.结果:A组VAS在t2时点、RSS在t1与t2时点与B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追加次数及总用药量B组明显多于A组(P<0.01);B组有较多的恶心、呕吐病例(P<0.01),且8例患者双下肢活动时感觉腰骶部不适,A组仅1例((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明显减轻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别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0例ASAI~II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及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并联合芬太尼开始PCIA,B组术后采用吗啡行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8、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并联合芬太尼行PCIA可以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分为2组.A组于麻醉前缓慢静注凯纷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B组以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为2 min.观察术后1、2、4、8、12、24 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前镇痛组)术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l mg/kg(稀释至10ml),术后30 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0ml;B组(术后镇痛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0 ml,术后3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稀释至10ml);C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0 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0 ml.术后三组均用电子微量泵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2(T2)、4(T4)、8(T8)、12(T12)和24 h(T24)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术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PCIA累计有效按压次数、PCIA累计用药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VAS比较:A组在T12:和T24低于B组(P<0.05).在T8、T12和T24低于C组(P<0.05);B组在T8和T12低于C组(P<0.05).BCS比较:A、B两组在T4和T8均优于C组(P<0.05).PCIA累计有效按压次数比较:A组在T12[(3.2±1.4)次]和T24[(4.3±1.5)次]均少于B组和C组(P<0.05);PCIA累计用药量比较:A组在T12[(25.6±0.8)ml]和T24[(50.1±0.9)ml]均少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够增强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在妇科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妇科手术后需术后镇痛的118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研究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并对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BC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8%)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在妇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病人20例。A组术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作为对照,术后以舒芬太尼0.1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镇痛;B组术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作为对照,术后以舒芬太尼0.10mg加氟比洛芬酯15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镇痛;C组术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以舒芬太尼0.10mg加氟比洛芬酯15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镇痛;D组手术结束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5ml),术后以舒芬太尼0.10mg加氟比洛芬酯15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镇痛。所有患者的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ml,持续输注量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30min。术后24h随访病人,记录术后1、4、8、12、24h的疼痛、恶心、呕吐的评分。随访时同时记录:①生命体征;②镇痛泵中记录镇痛液消耗量及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比;③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h时VAS评分、镇痛药消耗量:A组、B组显著高于C组(p<0.05);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C组明显高于A组、B组(p<0.05)。术后4h时VAS评分、镇痛药消耗量:A组、B组显著高于D组(p<0.05);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D组明显高于A组、B组(p<0.05)。8h、12h、24h四组之间镇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将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与术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结合,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麻醉分级(ASA)~级择期行开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B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C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h内VAS评分C组明显高于A、B组,而且术后8h VAS评分B组高于A组,都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和B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腹腔镜手术具预防作用的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试验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对照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术后1、2、4、8h的VAS评分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在Ⅱ级、Ⅳ级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超前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h(T1),5h(T2),和24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应用及单独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行上肢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0.02mg/kg;B组,芬太尼0.015mg/kg;C组,芬太尼0.015mg/kg加氯氨酮2.0mg/kg;D组,芬太尼0.015mg/kg加氟比洛芬酯100mg。各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输注量2ml/h。记录术后6、12、24、48h 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48h时A、C、D组的VAS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6、12h时A组SS高于其他三组(p<0.05),12h后四组间的SS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加入少量氯氨酮或者加入少量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观察术后24 h内镇痛药需求数、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恶心、呕吐、出血等副作用。结果B组在完全清醒时、清醒后0.5、1、2 h 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12 h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咽喉疼痛的发生率7例(28%)明显低于A组14例(56%)(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时机使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缓解LC术后疼痛,但麻醉诱导前用药效果更佳,提示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