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助跑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变化越小,越有利于起跳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最后两步步长应相差20-30cm,这样才有利起跳。在起跳速度上也存在争议,有人强调垂直速度的作用,有人强调水平速度的作用。为此,本文参照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数据资料,以我国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试图用比较详实的数据资料来说明跳远的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速度的特征,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柏林世锦赛跳远项目前8名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运动寿命长,基本可以在前3跳跳出个人最好成绩,踏板准确度高,落地损失距离对成绩的影响较小;最后10 m分段速度、116 m阶段平均速度与运动成绩、起跳着地时刻重心下降的幅度与起跳离地时刻垂直速度、起跳阶段膝关节最小角度与着地角、离地时刻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同摆动腿摆动角速度等技术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但是男女存在较大差异;男女最后2段速度变化趋势相反,最后3步的步速具有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起跳角度和起跳离地时刻垂直速度有上升的趋势,水平速度损失和损失率有下降趋势;男女离地时刻摆动腿与水平面夹角的平均值为负值,女子摆动幅度更小,男子摆动腿摆动角速度明显下降,女子则表现为上升。  相似文献   

3.
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起跳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远属于斜抛运动,根据斜抛运动远度公式S=V~2sin2a/g可知,跳远的成绩与腾起初速度(V)和腾起角(a)有关。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绝对速度,同时适当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改进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二是增大着板角和离地角,减小扇角,提高腾起角。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起跳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强 《体育与科学》2000,21(6):39-41,38
通过对部分优秀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技术和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改进助跑最后10m的节奏是重点;上臂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是起跳技术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力加强身体相关的专项力量练,是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起跳速度对优秀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的速度损失是相对恒定的,在采用最大可控速度助跑的基础上,起跳技术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尽量大的提高起跳阶段的垂直速度上来,而过分强调起跳着板阶段起跳脚的“扒地”动作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跳远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跳远项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分析认为,起跳技术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助跑速度一直是跳远理论的研究重点,对跳远起跳技术动作结构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绝对速度水平落后、最后5m段的速度处于下降状态、助跑最后1步的速度比倒第2步速度的下降幅度较大以及起跳垂直速度过小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于跳远运动.助跑的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起跳是保证助跑速度转化为运动成绩的关键。1.不同助跑时段的速度与成绩的关系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助跑速度与跳远的成绩密切相关,所起的作用大于70%。助跑中,跳远运动员最后10m的分段速度与成绩相关性最为显著,特别是最后5m保持稳定和高速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助跑和起跳的动作分析,从理论上探讨跳远运动员“速度型”起跳的技术特征,为进一步改进跳远踏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助跑与起跳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跳远技术的关键。但是,对于助跑速度应该用多大的力量和起跳时的摆腿、摆臂又起多大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分歧,现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研制的训练大纲或训练模式中,都用助跑贡献率作为检验运动员标枪技术实效性的标准与方法。为了提高我院掷标枪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标枪技术,笔者对我院学生掷标枪技术的教学中进行了助跑贡献率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以助跑贡献率的大小作为体院标枪技术教学实效性和技评考核的衡量标准是客观准确的。教学的重点应以提高学生技术为主,而提高助跑贡献率,则是改进技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学效果评定与自我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体育教学评估应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即教学效果和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来进行评定,从而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导下的安徽省体育加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的体育加试现状能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现行的安徽省体育加试中,存在着缺乏“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不能体现考生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与入学后术科学习能力相关性不强;4项素质的一般评分法不能合理反映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状况等问题,由此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