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①目的 研究肾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 ,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方法。②方法 建立心脏缺血预处理 (IP)和肾缺血预处理 (RIP)兔Langendorff灌注模型。将兔随机分为 3组。缺血 再灌注组 (I R组 ) :在Langendorff模型基础上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IP组 :在Langendorff模型基础上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反复 2次缺血 5min再灌注 5min ;RIP组 :反复 3次阻断左肾动脉血流 5min再灌注 5min ,建立模型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然后各组全心停止灌注 4 5min ,恢复灌注 15min改为工作心 30min。以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心肌含水量 (MWC)、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细胞内Ca2 +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 ATPase活性及其Ca2 + 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 { [ATP]m}作为观察指标。③结果 RIP组和IP组左室功能恢复百分率高于I R组 (F =4 .6 7~6 .0 3,q =2 .6 0~ 3.12 ,P <0 .0 5 ) ,RIP组和I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q =1.2 3~ 1.98,P >0 .0 5 ) ;RIP组和IP组MWC低于I R组 (F =5 .6 8,P <0 .0 5 ) ,RIP组和I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q =1.6 5 ,P >0 .0 5 ) ;RIP组和IP组MDA含量、CK和LDH漏出率、ATP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是否可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合成,研究其对离体大鼠心脏低温保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肌保护液,4℃保存3 h.然后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灌注Krebs-Hcnseleit(K-H)液10min.实验组(n=10),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于生理盐水中)3.1umol/kg(0.53 mg/kg),腹腔注射24 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对照组.心脏灌流结束后取材测定各组心肌HSP70表达,计算心肌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10min漏出率、心肌含水量(MWC)等相关生化指标并做统计学处理比较.观察心肌细胞先镜结构和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心肌组织HSP7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21.24,P<0.01),MWC、CK/LDH 10min漏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45~11.38.P<0.01).实验组心肌组织光镜下结构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诱导心肌组织HSP70高表达,对离体大鼠心脏经过低温保存后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能够明显保护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减轻低温保存带来的心肌损伤.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诱导HSP70高表达是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氢生物蝾呤(BH4)对未成熟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心肌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幼鼠离体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80只幼鼠随机分为实验组(BH4停搏液)和对照组(St.ThomasⅡ液),每组40只.测定缺血前、缺血再灌注30,60和120min时的冠状动脉流出量.分别测定两组之间不同时间点的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Na ,K -ATP酶和Ca2 -ATP酶的活性.结果:BH4能显著提高冠脉流出量的恢复率,增加NO的产量,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并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的下降(P<0.05).结论:BH4心脏停搏液通过增加NO的产量,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ATP酶的功能,对未成熟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l)加入Thcmas 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2~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TlxxnasⅡ号停搏液灌注加低温;实验组:Lipo-PGE1加入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并行低温。全心平均停循环90min,再灌注30min。观察指标:冠脉流量恢复率(CFR)、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再灌注末实验组心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FR和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含水量、CK和LDH漏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Lipo-PGE1加入含血ThcmasⅡ号停搏液可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对兔未成熟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4周龄幼兔心脏3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1组(IP1组)、缺血预处理2组(IP2组)、格列苯脲1组(G1组)、格列苯脲2组(G2组)及对照组(Con组)5组,每组6只。5组幼兔心脏均以95%O2 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常温平衡灌注30min后:Con组续灌20min;IP1、IP2组心脏分别给予1次、2次IP,每次IP由5min缺血和5min再灌注组成;G1、G2组给予格列苯脲10μmol/L后分别给予1次、2次IP。然后各组心脏均在20℃低温下缺血120min,37℃常温下再灌注30min。以MacLabV/4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3、5、10、20、30min时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心率(HR);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2 -ATP酶的活性。结果再灌注10min后,IP2组各对应时间点的LVDP×HR、±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再灌注末IP1、IP2组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及Ca2 -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IP1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G1、G2组各指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对低温缺血的兔未成熟心脏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与IP的方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KATP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选择性Na+ /H+ 交换抑制剂HOE6 4 2 (Cariporide)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 0只健康新西兰幼兔 (3~ 4周龄 ) ,利用Langendorff左室做功模型灌注其离体心脏 ,建立全心缺血 /再灌注模型。KH液自主动脉逆行灌注心脏 ,向球囊缓慢注入生理盐水 ,调整至左室舒张末压 (LVEDP)为 10mmHg ,做功 2 0min ,随机分为两组 ,组Ⅰ :对照组 ,继续灌注 15min ;组Ⅱ :HOE6 4 2预处理组 ,用加入HOE6 4 2的KH液 (浓度为 5 μmol/L)继续灌注 15min。然后两组心脏均以St.Thomas停搏液诱导停跳 ,常温(37℃ )缺血 4 5min(保湿保温 ) ,再灌注 6 0min。记录冠脉流量 (CAF) ,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功能指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心肌细胞内钙 (Ca)含量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 (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量含量 ,计算心肌含水量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CAF、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力微分 (±dp/dtmax)恢复率 ,心肌组织内Ca及心肌含水量 ,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HOE6 4 2预处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HOE6 4 2预处理通过减少细胞内钙超载 ,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 ,对未成熟心肌缺血 /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对兔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纯黄芪预处理对兔未成熟心肌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幼兔(14-21d)随机分3组,每组8只,利用Langendorff模型灌注其离体心脏。平稳灌注30min后,向球囊缓慢注入生理盐水,调整至左室舒张末压(LVEDP)为1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继续灌注15min;黄芪预处理组:则用黄芪注射液灌注15min。两组心脏均经历停灌30min(保温,保湿),缺血自动停跳及灌注40min复制全心I/R模型。观察各组的血液动力学,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心肌能量变化,病理学变化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 黄芪预处理组左心功能,冠脉流量恢复及再灌后心肌组织内ATP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半守量分析显示预处理组线粒体损伤轻于对照组,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对兔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性变化及此变化对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预处理组采用5min缺血和10min灌注,反复3次,之后两组心脏应用停跳液灌注使心脏停跳,随后给予120min缺血和30min再灌注。实验过程中监测HR、dp/dt、LVDP和漏出液量,灌注结束时,取心肌标本测定心肌ATP含量和Na^+-K^+-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预处理组Na^+-K^+-ATPas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处理组心肌缺血过程中ATP消耗明显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使心脏在其后较长时间的缺血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并保护心肌Na^+-K^+-ATPase活性。  相似文献   

9.
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新生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幼兔(兔龄2~3周)3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对照Ⅰ组:持续37℃的K-H液灌注120min;对照Ⅱ组:改用4℃的St.Thomas液灌注2min后,将心脏置于15℃恒温生理盐水中,停灌60min后复温,再恢复37℃的K-H液灌注60min;实验Ⅲ组:改用4℃含150ng/mL(0.29μmol/L)尼卡地平的St.Thomas液灌注,余同Ⅱ组.观察和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再灌注15min和60min时,实验Ⅲ组的CF、LVSP、 dp/dtmax和-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高于对照Ⅱ组(P<0.01或P<0.05).实验Ⅲ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Ⅱ组(P<0.05).再灌注5min、15min、60min时,实验Ⅲ组灌流液中的CK、CK-MB、LDH、TnI含量均高于对照Ⅰ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Ⅱ组(P<0.01或P<0.05);心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照Ⅰ组和实验Ⅲ组属1级~2级损伤,对照Ⅱ组属3级损伤.[结论]缺血-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尼卡地平可以减少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加入停搏液内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取离体心脏,A组取正常心肌,其余四组置于Lan-gendorff模型。B组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其余各组分别灌注不同的停搏液:C组灌注停搏液;D组灌注含二氮嗪的停搏液;E组灌注含二氮嗪停搏液之前10 min给予格列苯脲。各组复灌60 min取标本,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改变;提取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ATP含量及能荷(EC)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结构损伤和功能降低(P<0.05);而二氮嗪处理组相应指标显著改善(P<0.01)。结论含二氮嗪停搏液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硒对大鼠缺血心肌Ca~(2+)转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硒对急性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心肌左冠状动脉复制心肌缺血模型。SD大鼠10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血组(MI)及硒组(MI+Se)。硒组按每日补硒80μg·kg-1,连续7d。观察硒对心肌缺血后30、60、90min肌浆网(SR)、线粒体(Mit)Ca2+-ATP酶活性动态变化及缺血60min肌膜(SL)Na+-K+-ATP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磷脂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不同时点,Mit、SR、Ca2+-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呈随缺血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的趋势;缺血60minMit磷脂含量和SLNa+-K+-ATP酶活性也明显降低。但无论任何时点,硒组Mit、SRCa2+-ATP酶、SLNa+-K+-ATP酶活性和Mit磷脂含量均显著高于缺血组。结论硒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或延缓缺血对心肌细胞Ca2+转运功能的损害作用,可能是硒保护急性缺血心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敌敌畏急性中毒小鼠脑ATP酶的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敌敌畏急性中毒后脑组织各区域的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水平,探讨敌敌畏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16只.随机分成中毒组和对照组,中毒组按25mg/kg腹腔注射敌敌畏,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5min后处死,分别测定大脑、小脑和脑干组织内的Ca^2+/Mg^2+-ATP酶、N^a+/K^+-ATP酶的活性水平。结果脑组织中的ATP酶的活性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小脑,敌敌畏中毒组的两种ATP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62.11%。47.56%。在脑干,中毒组的两种ATP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67.72%,64.83%。在大脑的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水平有下降。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敌敌畏中毒引起脑组织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水平降低.共同导致脑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影响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测定20例正常人及40例 NIDDM 患者红细胞膜 ATP 酶活力和红细胞内离子浓度。结果NIDDM 患者 Na~+-K~+-ATP 酶、Ca~(2+)-ATP 酶活力明显低于正常人(P 均<0.001),Mg~(2+)-ATT 酶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NIDDM 患者红细胞内[Na~+]、[Ca~(2+)]明显高于正常人(P 分别<0.001和0.01),[Mg~(2+)]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K~+]无明显变化(P>0.05)。上述变化在无血管病者就已出现,有血管病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羟嘌呤醇(Oxy)增强缺血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的长期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技将120只SV120小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假手术组和Oxy治疗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小鼠缺血后心力衰竭模型。Oxy治疗组口服1mmol/L Oxy。9~11个月后,对三组小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取右心室束状肌分析其心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变化。应用激光光栅衍射测定肌节长度;应用离子渗透微注射法向样本心肌细胞内注入Fura-2荧光染料,测量心肌细胞质内游离Ca^2+浓度([Ca^2+].);通过应用ryanodine和增加刺激频率的方法使心肌达到强直收缩,即心肌纤维与Ca^2+的相互作用处于稳定状态,分析在稳定状态下心肌收缩力一细胞内钙关系;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肌丝蛋白的氧化情况。结果长期口服Oxy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收缩功能,减小室壁厚度;明显改善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有效地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提高稳态时心肌细胞钙激活的最大收缩力(Fmax)。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MI对照组心肌肌丝蛋白相比,Oxy治疗组中的肌动蛋白氧化修饰受到明显抑制。结论长期服用Oxy能够有效改善衰竭心肌的工作状态,改善/促进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增强心肌收缩力。这种长期作用的机制是抑制心肌肌丝中肌动蛋白的氧化修饰,从而增强肌丝对钙的敏感性,增加收缩力。Oxy由于对[Ca^2+].的增加较小,能够减轻细胞内Ca^2+负担及其所带来的负作用,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苏犬心肌细胞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Ca2+含量的变化及其在复苏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电击致犬室颤,15分钟后进行标准复苏,测量心脏停跳15分钟,复苏后0.5小时、2小时、4小时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Ca2+离子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a2+ATP酶活性于复苏后半小时显著下降(P<0.01),复苏后4小时恢复正常(P>0.05).线粒体Ca2+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复苏后半小时明显升高(P<0.01),2小时达最高,复苏后4小时仍未恢复(P<0.01).各实验组分别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相比,结果与上述类似.结论复苏犬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Ca2+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复苏后心肌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清  朱涛  秦成名  刘菊英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5):261-263,F0002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 d W istar大鼠T11~L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谷氨酸组(G组),氯胺酮组(K组),余下3组为谷氨酸+不同浓度氯胺酮组(标记为GK1~GK3组),培养30 m in后取各细胞检测[Ca2+]i,再培养48 h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组比较,G组细胞发生了大量凋亡(P<0.01),[Ca2+]i显著升高(P<0.01);与G组比较,GK2组细胞凋亡率和[Ca2+]i明显降低(P<0.05),GK3组细胞凋亡率和[Ca2+]i显著降低(P<0.01)。结论:适量氯胺酮通过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显著抑制了谷氨酸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25分钟后再灌注5分钟,实验各组在再灌注5分钟时冠脉流出液中的蛋白含量与缺血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表明细胞膜无缺损。但是,和正常组相比,(1)K-H液再灌注导致心脏钙、钠含量显著增加,钾含量显著下降;(2)再灌液中加入异搏定使心脏各离子含量恢复正常;(3)再灌液中同时加入异搏定和Mn~(2+),又出现钙含量显著增加;(4)再灌液中加入异搏定的同时增加Na~+含量,出现钙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在细胞膜缺损前,钙通道是钙超负荷发生的主要途径。Na~+-Ca~(2+)交换的作用,有助于减弱钙的超负荷。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坎离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乳酸、葡萄糖水平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开搏通组、坎离颗粒组,每组8只。子相应的药物干预32周,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乳酸、葡萄糖水平及Ca^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组织Ca^2+-ATP酶活性和葡萄糖水平降低,乳酸水平升高(P〈0.05,P〈0.01);中西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病理状况,但坎离颗粒在改善骨骼肌葡萄糖水平方面优于开搏通(P〈0.01)。结论:坎离颗粒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组织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