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强光源——可见-红外超连续谱光源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 spectrum, SC)光源角膜损伤病理特点,确定损伤阈值。方法采用波长770~2 500 nm的SC光源,角膜光斑直径0.56 mm,照射新西兰白兔13只的角膜。按照射时间不同分为两个大组:A组,照射时间2 s;B组,照射时间10 s。A、B组再根据照射功率不同再分为4个小组:A1~A4组照射功率分别为1.24 W、1.15 W、1.07 W和1.00 W;B1~B4组照射功率分别为0.93 W、0.86 W、0.80 W和0.75 W。照光后1 h用裂隙灯观察统计角膜损伤斑,计算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统计分析损伤阈值ED50。照光后1 h,用裂隙灯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10 s,0.93 W照射的角膜损伤斑;照光后1 d,角膜取材HE染色观察10 s,0.93 W和1.24 W照射角膜损伤特点。结果 SC光源2 s和10 s兔角膜损伤阈值为926 J/cm~2(95%置信区间845~1 137 J/cm~2)和3 330 J/cm~2(95%置信区间2 761~3776 J/cm~2)。照光后1 h,裂隙灯观察阈值水平(0.93 W)角膜损伤斑为均匀的凹坑样小圆斑;OCT观察角膜损伤累及上皮层和浅层基质。照光后1 d,HE染色观察,阈值水平(0.93 W)角膜上皮层增厚和浅层基质细胞核深染;1.5倍阈值(1.24 W)导致角膜上皮层紊乱空泡化,基质细胞核消失,内皮细胞丢失。结论 SC光源2 s和10 s兔角膜损伤阈值为926 J/cm~2和3 330 J/cm~2。阈值水平损伤角膜上皮层和浅层基质,略高阈值水平导致角膜全层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32nm激光照射对青紫兰灰兔视网膜的作用量效关系及损伤特点。方法:以青紫兰灰兔6只12只眼为实验对象,倍频Nd∶YAG激光器激光,波长532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视网膜后极部,照射时间为100s,光斑直径为2mm,能量密度为50、60、80、100和120J/cm2,每组4个光斑。照后24h及7d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同时发射多波长激光系统在商业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例如很多系统利用倍频技术把可见光、近红外线和紫外线合成起来,这样人眼损伤的机会也在增加。本实验的目的是正确评价这种多波长的合成激光所造成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视网膜损伤水平的脉冲532nm(绿色)和1064nm(红外)激光照射对闪光视网膜(fERG)影响,比较两种激光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 319 nm激光致白色小型猪皮肤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连续波1 319 nm激光为照射源,皮肤表面光斑直径为0.98 cm,照射时间分别为0.4、1.0和3.0 s,在不同剂量下照射贵州小型猪皮肤,于照后1 h、24 h观察皮肤损伤,并拍照记录,统计各个剂量下的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出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结果:皮肤损伤发生率随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轻者出现即时红斑,稍重者红斑24 h仍可分辨,更重者可观察到白色凝固斑,统计分析损伤发生率确定三种照射时间条件下的1 h皮肤损伤阈值分别为35.5、36.1、37.0 J/cm2,24 h皮肤损伤阈值分别为38.9、40.8、43.4 J/cm2。双对数坐标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损伤阈值随照射时间的0.02次幂增长,表明其时间依赖性极弱;照后24 h损伤阈值高于1 h损伤阈值。结论:在皮肤入射光斑直径0.98 cm,照射时间为0.4、1.0和3.0 s条件下,1 319 nm激光致小型猪皮肤24 h损伤阈值为38.9、40.8、43.4 J/cm2。  相似文献   

7.
532nm半导体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532半导体纯绿激光视网膜光凝(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532 nm半导体纯绿激光对164例324只眼DR患者行RP治疗,观察光凝前后患者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 随访3~20个月,在164例324只眼DR患者中,有效285只眼,总有效率87.9%.239只眼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中有效225只眼,有效率94.1%;95只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有效60只眼,有效率63.2%.PPDR视力提高或不变221只眼,占92.5%;PDR视力提高或不变66只眼,占69.5%.结论 RP治疗D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PPDR患者行RP治疗对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光凝效果优于PDR.合理选择激光参数可以减少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研究皮秒1 064 nm激光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脉宽15~20 ps、重频10 Hz的1 064 nm激光为照射源,角膜入射光斑直径1 mm,在38.2、50.9和77.4 J三个剂量下以单脉冲方式照射青紫蓝灰兔的视网膜,于照后即刻、24 h用眼底相机观察视网膜损伤,并拍照记录,统计各个剂量下的出血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出血性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  相似文献   

9.
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前期(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采用532nm激光对125例236只眼PPDR和PDR患者行PRP,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变化。结果一次和追加光凝后,PPDR组52只眼视力提高或无变化,占78.8%;14只眼视力下降,占21.2%。PDR组121只眼视力提高或无变化,占71.2%;49只眼视力下降,占28.8%。一次和追加光凝后,PPDR组眼底病变改善63眼,有效率95.5%,有3眼(4.5%)进展为PDR;PDR组改善154眼,有效率90.6%,仍有12眼(7.1%)行玻璃体切割术,4眼(2.3%)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凝术。结论 532nm激光PRP治疗PPDR和PDR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确定630nm激光照射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新西兰白兔和青紫蓝灰兔为实验对象,半导体激光(630nm)通过裂隙灯照射兔视网膜后极部,光斑直径为2mm,照光时间100s,角膜入射激光功率为30~800mW。于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兔眼视网膜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灰兔5只,每眼以视神经乳头为界分成上、下两个术区,分别经瞳孔用半导体激光、氩激光或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每眼均有半导体激光术区。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功率分别为100~300、90~110、100~200mW,脉宽分别为02、01、01s,光斑直径均为200μm。结果 肉眼见半导体激光光斑比氩激光、532nm激光光斑更灰白。形成相似的光斑,半导体激光能量密度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3~4倍。光镜下3种激光轻、中度光斑的表现相似,主要影响色素上皮、视细胞层和内外颗粒层;重度光斑表现不同,半导体激光致脉络膜、巩膜内层损伤,视网膜内层影响不大;氩激光、532nm激光使视网膜全层结构混乱,脉络膜改变不明显。透射电镜下见半导体激光光凝致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内界膜正常;氩激光、532nm激光光凝后色素上皮细胞内溶酶体功能活跃,双极细胞空泡变。结论 半导体激光视网膜、脉络膜的吸收率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14,光凝时不易掌握合适的反应程度,常规视网膜光凝治疗时,应该选用氩激光或532nm激光。  相似文献   

12.
<正>目的:比较在脉宽20~40ns,频率6kHz的578.2nm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条件下,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兰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n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实验对象分为五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脉宽20~40 ns、频率6 kHz的578.2 nm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后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蓝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m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两组实验对象各分为五组,灰兔435 mW/cm~2、869 mW/cm~2、1 304 mW/cm~2、1948 mW/cm~2、2 898 mW/cm~2组和白兔869 mW/cm~2、1304 mW/cm~2、1593 mW/cm~2、2 174 mW/cm~2、3 043 mW/cm~2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检眼镜检查视网膜上的曝光点,眼底照相机检查和记录,组织病理学检查兔视网膜的损伤。结果波长578.2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气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相同功率密度下灰兔视网膜损伤重于白兔。结论在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眼底色素含量是影响激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11月以来,我院眼科中心采用进口ALCON倍频Nd:YAG532nm激光作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11月以来,我院眼科中心采用进口ALCON倍频Nd∶YAG532nm激光作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43例,现报道如下。资料1999年11月至2000年7月,我院共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08例118眼。术中接受倍频Nd∶YAG532nm激光眼内治疗43例43眼,其中男姓36例,女性7例,年龄15~65岁。术前视力眼前手动3眼,0.02~0.0540眼;视网膜脱离22眼,其中孔源性12眼,牵拉性5眼,复发性5眼;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引起玻璃体出血、混浊21眼,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6眼,分支静脉阻塞8眼,中央静脉阻塞1眼。方法采用进口ALCON倍频Nd∶YAG532nm眼科激光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接触激光的人越来越多,激光意外损伤的事故不断发生。眼睛是激光最敏感的靶器官,也是最易受伤的器官,波长400~900nm的激光束入射到角膜上,经角膜和晶状体聚焦,使视网膜在单位面积上所受激光照射的能量比相应的角膜入射量提高了近105倍。因此,即使是低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脉冲1.338μm激光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输出波长1.338μm、脉冲宽度5 ms的移频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角膜入射光斑直径5 mm,在19.8、24.2、29.5和33.9J/cm24个剂量下照射12只青紫蓝灰兔的24只眼视网膜,于照后即刻、1 h、24 h和48 h用检眼镜观察视网膜损伤,统计各个剂量下的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于照后48 h摘取眼球进行视网膜病理观察。结果阈值水平的视网膜损伤为淡淡的灰白色凝固斑,边界模糊,较重者损伤斑为白色,有的伴有点状或环形出血。视网膜损伤发生率随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在照后24 h内略有升高,到照后48 h不再上升。统计分析照后1 h、24 h的损伤发生率确定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4.83 J/cm2(95%置信区间4.60~5.05 J/cm2)和4.60 J/cm2(95%置信区间4.31~4.86 J/cm2)。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损伤区向内隆起,内、外核层、节细胞层等各层细胞都可观察到胞核固缩、深染等损伤特征,但色素上皮层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脉冲1.338μm激光在角膜入射光斑直径5 mm,脉冲宽度5 ms条件下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的阈值为4.60 J/cm2。视网膜损伤累及视网膜全层,但色素上皮层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功能学的角度研究激光照射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灰兔6只共12只眼,按照激光进入眼底的功率密度分为正常组,阈值下组和阈值上组,每组4只兔眼。应用波长578.2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1周用视觉电生理仪采集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判定激光对视网膜功能学的损害。结果暗视ERG中,阈值上组和阈值下组的Ab(uv)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暗适应最大电反应中,阈值上组与正常组的Ab(uv)差异显著,阈值下组与正常组的La(ms)差异显著。结论低于损伤阈值剂量的激光照射视网膜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功率密度下,578 nm激光引起的灰兔视网膜的改变,探讨影响激光对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因素。方法灰兔16只,32只眼,以波长578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射眼底的激光功率密度分为435、869、1 304、1 739、2 174、2 608和3 043 mW/cm2 7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用检眼镜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的损伤,并行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波长为578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汽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其功率密度越高,视网膜损伤越重。结论在激光波长578 nm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功率密度是影响激光对灰兔视网膜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target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对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的规律并拟合Arrhenius方程。方法:实验对象HUVEC细胞株,采用VPDT对细胞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损伤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率。之后采用Arrhenius公式对热损伤规律进行拟合。结果:由于仅在46℃~55℃之间,细胞的死亡会随热损伤的时间增加而增高,即可以找到细胞死亡1/e时,热损伤的时间点,因此使用了这4组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的分子碰撞频率因子A为2.08×1015s-1,化学反应的活化能ΔE值为101 560 J/mol。结论: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内皮细胞的热等效剂量(即在43℃时的损伤阈值)为30 min。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北京市,1008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