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既有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及主要功能,总结铁路公安无线通信主要业务需求,分析确定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了3种新型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备选技术方案,推荐铁路公安无线通信系统采用350 MHz的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制式.研究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7号线采用国产MTC-I型CBTC系统,其DCS子系统主要负责列车控制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为了提高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在信号设备供电、网络冗余、抗干扰、远程监控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GSM-R(GSM for Railway)系统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最成熟、最通用的公共无线通信系统GSM平台上的、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的无线通信系统。GSM-R能满足列车运行速度为0-500km/小时的无线通信要求,安全性好。本文主要对GSM-R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阐述了该系统近几年来在我国铁路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LTE系统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平台.研究了GSM-R与LTE系统共存下的业务兼容性及互联互通问题,主要包括LTE系统对既有GSM-R业务的实现方式、二者的耦合方式、跨系统小区重选、业务承载等问题,讨论了核心网和终端融合的方式,说明LTE系统可以与GSM-R系统共存并互通.  相似文献   

5.
400kHz感应通信作为无线列调系统的一种制式,其大三角系统为铁路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小三角系统的研制遇到了很大困难,使整个无线列调系统不完善,其主要问题是车长电台的天线问题,本文在设计思想和原理上有独到之处,加上反复多次的现场测试和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小三角天线的实用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铁一号线无线通信采用模拟集群技术。主要介绍了系统构成、集群与控制方法、实现方法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客运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现有模拟通信方式已不能满足客站的使用需求,主要表现在频率利用率低、系统容量低、通话质量差、无法开展数据业务、无法统一调度指挥等方面,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保证客站无线通信系统稳定、可靠和高效性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字集群系统在广州地铁二号线的应用情况,从系统构成,主要设备功能及优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天津有轨电车交通无线通信调度系统主要包括CAD调度台子系统、车载台子系统、列车出入库检测和GPS定位子系统,可提供行车调度员与列车司机、车站值班员和维修人员等无线用户之间的无线通信;以及相应的无线用户之间必要的无线通信。同时还提供相应的呼叫、广播、录音、存储、显示、检测要求和优先权等用途。  相似文献   

10.
刘俊 《中国铁路》2013,(1):56-59
根据现有的调车监控系统功能及调车作业指挥方式,借助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手段,研发推广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结构;阐述系统在空闲线路和有存车线路上推进运行的技术特点及系统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有轨电车在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积极借鉴国外的建设运营经验,对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有轨电车线网的德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案例借鉴与参考。从服务范 围、建设运营中执行的规范、线路特征 3 个方面,分析德国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选取布伦瑞克、汉诺威、慕 尼黑 3 座城市的有轨电车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德国小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大城市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特征,不 同规模城市的有轨电车在功能定位、线路敷设方式、旅行速度、平均站间距、客流强度、乘客平均乘距等指标上 存在明显差异。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功能定位、线路建设标准、运营交路设置、换乘接驳规划、换乘站建设 标准等方面,阐述对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继电器接口方式相比,全电子执行单元具有灵活配置、节约成本、节省空间、调试安装方便等 诸多优点,成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从系统架构、通信协议、系统实验 3 个环节,对中韩两国自主 化全电子联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韩国的全电子联锁系统主要借鉴欧洲铁路的 EULYNX 标准框架,应用于铁路干线;中国全电子联锁系统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部分场段有所应用,在铁 路干线正处于实验阶段,可借鉴韩国全电子联锁系统的经验。二者在系统架构、通信协议方面采用安全可靠的措 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最后通过实验室和工程现场试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铁基坑隧道工程各监测项目实测数据及其预警指标、预警数量等多项因素进行挖掘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一种基于多因素权重矩阵分析法的工程安全风险状态量化评估方法,克服当前监测预警多、风险评判定性为主的工程安全风险状态局限性,填补工程安全风险动态及定量化评估的空白,提升工程预警及安全风险状态判别的合理性、及时性和智能化。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中,有效并及时地指导地铁基坑隧道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预警响应及处置工作,提高地铁工程的安全风险预控效果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因安全是高速铁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人因安全管理与控制更是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持续创新,建设与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各项设备的可靠性得以提升,而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广泛使用和铁路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人因失误成为高速铁路系统安全的最大威胁.由于我国铁路人因安全相关研究与实践较为匮乏,目前人因安全理论与技术在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中未得到工程应用,以至出现了对人因安全与设备安全(可靠性)两方面的研究及实践不相匹配的局面.因此,在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科学分析与评估技术创新对人因安全的影响,提出可操作性的人因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总结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标准,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混凝土轨枕标准体系之间的差异,就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项目、支承图式及检验荷载计算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国混凝土轨枕标准体系、检验项目和支承图式存在差异,我国铁路混凝土轨枕标准对于各型产品检验要求规定比较详细具体,但在标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在轨枕强度检验荷载的计算过程中,中国和日本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是基于轨枕设计承载能力进行检验,而欧洲和北美地区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是基于现场承载要求检验,在混凝土轨枕标准国际化过程中需注意该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愈受重视,而组团式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现代有轨电车在组团式城市的应用缺乏专门的研究。首先对现代有轨电车在组团式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认为其在主城区对骨干或主体的公交系统起到加密和接驳作用,在非主城区的组团起到骨干公交系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布局的契合度、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和地铁的接驳关系、线路所在组团的近期建设力度、线路客流需求和线路的实施条件等5个因素作为决策指标,运用多目标理想点决策的方法,分析各线路与理想线路的贴近度并排序,得出建设时序。最后以中国某组团式发展的一线城市最新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为案例对这一建设时序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移动模架技术标准化与现代化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移动模架技术发展方向、改善其安全状况,扼要介绍移动模架的起源及其主要结构形式与分类,回顾我国移动模架的发展成就,分析国内移动模架事实上处于无专用设计规范、无制造验收标准、无操作维护规程"三无"状态的现状,以及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规范、改进移动模架制造工艺、加强系统集成与自动化控制的相关研究、改善通信指挥与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对移动模架装备设计定型化、制造验收标准化、操作维护专业化、指挥控制现代化的"四化"展望;探讨实现制式桥梁跨径、截面的标准化对提高移动模架通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02年7月13日京郑线电气化铁道黄粱梦变电所1#主变压器轻重瓦斯故障,从理论和试验2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根据《变压器油中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对油中的气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以往变压器故障判断经验以及其他试验和检查情况,找出了变压器故障类型,阐明了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及故障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生态保护和恢复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在环评、设计、施工阶段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比较重视,相应的生态保护设施和恢复管理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发展将全过程秉承生态保护理念,加强施工期监理、监督检查和运营期的跟踪调查,在临时用地的复垦或恢复、生态景观和动物生境的连通性保护和恢复、长大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及生态防护、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开发研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满足广西地区客货运量的发展需求,研究了广西近年来的铁路建设规划,并提出广西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的设想。通过对广西区内铁路的客货站场布局及运量的分析,提出广西区内目前客货站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客货站场的布局提供了措施和建议,最后以南宁枢纽为例,进行了客货站场布局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南宁枢纽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