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通过选用合理的设备及工艺方案,制备了不同晶形和不同粒径的纳米碳酸钙,研究了不同晶体形貌、不同粒径的纳米碳酸钙对硅酮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粒径越小,制得的硅酮胶强度越高、拉伸模量也相应提高;片状类立方纳米碳酸钙能够制得更低模量、更高伸长率的硅酮胶。  相似文献   

2.
采用碳化法合成纳米碳酸钙,在反应过程中调整碳化Ca(OH)_2生浆浓度为6%~10%、起始温度为20~26℃、硬脂酸用量4%,可制得粒径50~90 nm、吸油值23~27 g、比表面积23~28 m~2/g的纳米碳酸钙;该纳米碳酸钙进行DOP糊和硅酮胶的应用试验,其触变环面积为10 000~25 000 Pa/s、屈服值为100~200 Pa、宾汉黏度为0.38~0.51 Pa·s,硅酮胶下垂度≤2 mm,性能符合GB 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的要求;采用羟基硬脂酸和羧基硅烷偶联剂代替硬脂酸作为表面处理剂,则触变环面积为28 000~33 000 Pa/s、屈服值为204~228 Pa、宾汉黏度为0.46~0.52 Pa·s,硅酮胶下垂度为0 mm,触变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考察了反应温度、CaCl2溶液浓度、CO2气体流量、添加剂等因素对碳酸钙粒子平均粒径、形貌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并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一定种类添加剂,在20℃、0.4mol/L的CaCl2溶液和6mL/min流量的CO2条件下,可制得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45nm左右的球形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4种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对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酸钙原生粒径及二次粒径越小,所制备的A组分具有较大的稠度值及挤出性;形貌为球状或立方体状的碳酸钙填充的A组分在受到较强结构破坏后能够较快地恢复到起始的状态。从力学性能对比可以看出,原生粒径及二次粒径越小所制得的RTV-2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粉料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最终密封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测试了纳米碳酸钙的不同填充值、表面处理剂、吸油值和水分对生产硅酮胶成品的影响,结合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表明纳米碳酸钙作为高档填料和流变助剂,应用于密封胶和粘合剂具有良好的触变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选设备及工艺,制备了可用于中性透明硅酮胶的高比表纳米碳酸钙,其一次粒径在10~20 nm、BET比表面积达到100~120 m2/g。该高比表纳米碳酸钙经有机酸盐、无机酸酯、硅烷偶联剂等进行表面复合处理,用于中性透明胶中兼具补强性、配伍性和加工性能,可部分替代白炭黑并提高其在密封胶体系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成品胶的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对经过特殊预处理的纳米碳酸钙采用不同胺基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并着重分析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对密封胶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胺基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纳米碳酸钙的分散性能有所改善,有利于提升硅酮密封胶制品的触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此外,随着改性剂中活性胺基数量的增加,硅酮胶耐水性能表现也更为出色。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在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活性纳米碳酸钙的不同用量对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性能的影响。以适量纳米碳酸钙代替通常使用的普通碳酸钙,制得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产品成本不增加,但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选取国内市场上几种常见的碳酸钙粉体,通过电镜观察晶型、形貌、粒径,测试其比表面积、吸油值、黏度、振实密度等基本性能,介绍了纳米碳酸钙各项性能指标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纳米碳酸钙各项指标对硅酮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分析硅烷改性聚醚(MS树脂)、催化剂、白炭黑和碳酸钙对低模量双组分MS密封胶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其基础配方。试验表明,以SAX510树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80)、P150纳米碳酸钙复配1 250目重钙(7∶3),加入2%沉淀白炭黑,可制得低模量(0.29 MPa)、高弹性恢复率(91%)、表干时间适中、触变性良好和挤出性优良的双组分MS密封胶,符合装配式建筑对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砖瓦世界》2004,(3):55-56
生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方法及其所用的碳化反应器CN1321611A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方法及其所用的碳化反应器,其工艺方法包括碳化、分离和干燥程序;碳化程序所用的反应器,包括外壳体、旋转床,在旋转床内设有液体分布器和由环形碟片组成的反应填料层,旋转床壳体底部设有气体喷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碳化反应所产生的碳酸钙晶体随时分离出来,因此所生产纳米碳酸钙的粒径明显减小,尤其是可根据具体需求控制所生产的碳酸钙的最大粒径,反应速度加快,生产成本降低。玻璃器皿装饰颜料及色釉料CN1321616A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928-934
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制备粒径大小可以控制的硅纳米晶体,并对制备的纳米晶硅进行了在线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表面经烃基改性的不同粒径的纳米晶硅.相较于没有改性的纳米晶硅,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团簇能力,在有机溶剂中有着很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厂家、不同粒径的碳酸钙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补强效果最好,制备的密封胶触变性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轻质碳酸钙制备的密封胶流动性好、硬度高;重质碳酸钙制备的密封胶流动性好、硬度稍低。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水化硅酸钙凝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武  何莉  梁慷 《建筑材料学报》2010,13(3):277-280
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实测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折合模量.结果表明:将特定尺寸的净浆试样进行打磨、抛光和超声波清洗,可制得表面光洁度符合纳米压痕仪要求的试样;不同水化反应阶段生成的C-S-H凝胶的微区力学特征迥异,随着龄期的增长,C-S-H凝胶的折合模量频率分布曲线呈现不同峰值;水化产生的C-S-H凝胶分层包裹在水泥颗粒外围,并以未水化的水泥颗粒为中心向外形成的水化产物其折合模量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成果产业化项目、国际首条万吨级超重力法合成纳米碳酸钙生产线近日在山西芮城投产。该项目采用由北京化工大学国家超重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重力法纳米粉体工业化制备生产技术 ,是目前国际首条万吨级超重力法合成纳米碳酸钙生产线 ,其产品平均粒径可调 ,范围可控制在15~30nm。该技术利用旋转产生的比地球重力加速度高得多的超重力环境 ,在分子尺度上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与结晶过程 ,从而获得粒度小、分布均匀的高质量纳米粉体产品。纳米活性碳酸钙粒径小、活性高、功能性强 ,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对不同种类碳酸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对比其在硅酮密封胶中应用的表现,探讨影响密封胶密度及防水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碳酸钙粒子之间以及碳酸钙粒子与107胶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是导致硅酮胶密度差异的根本原因;碳酸钙表面处理剂用量不足或过量都将会导致硅酮密封胶防水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4)
以P123为软模板,In(NO_3)_3·4.5H_2O和NH_4VO_3为金属源,乙醇-水为溶液,用溶剂热法合成纳米钒酸铟颗粒。考察了不同溶剂热温度、不同溶剂热时间对晶体形貌的影响,并用XRD、SEM、TEM、氮气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晶体,在溶剂热温度150℃、时间24 h时可以制得具有立方体结构的介孔In VO4,孔径为54.8 nm,比表面积为29.7 m2/g,在500W氙灯模拟可见光条件下,该光催化剂在H2O2协同作用下,120 min对Rh B的降解率为42.7%。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硫酸溶液和碳酸钙制备了二水石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转晶剂和硫酸对生成的二水石膏形貌、颗粒大小和游离水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转晶剂柠檬酸浓度为0.01~0.12 mol/L,硫酸浓度为50~200 g/L时,制得的二水石膏形貌呈菱形薄板状,中位径为24~36μm,石膏游离水含量为18.9%~28.0%。采用此二水石膏制备的建筑石膏其2 h抗压强度可达到5.0 MPa,2 h抗折强度达到2.5 MPa。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制备SnO2纳米粒子:利用氩弧焊电弧形成的高温将反应台上的锡蒸发,在装置的另一端通过高压直流电场收集锡粒子,制得纳米级锡粒子,然后在空气气氛下将纳米锡粒子在800℃~90℃范围内进行热处理,最终得到SnO2纳米粒子。制得的SnO2纳米粒子粒径在50nm左右,且杂质较少。将制得的SnO2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18)
多种功能在单一种材料上的集成是新型纳米材料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二价稀土铕纳米晶由于同时具有特殊的光、电、磁等性质,作为新型多功能纳米材料而显现重要的应用价值。系统综述了二价稀土铕纳米晶体的多种制备方法,获得了稀土纳米材料不同形态和粒径的可控合成,综述介绍了二价稀土铕纳米晶的荧光、磁性、形貌、催化等功能,及其在磁/光功能和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