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连续加热炉建立了稳态三元模型,通过对热电偶温度的模拟,建立了燃料量与炉温的关系。进而以燃耗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试错法搜索最优炉温和钢温曲线。以某厂3号炉为对象,分别搜索不同产量下的最优炉温和钢温,为在线控制系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连续加热炉数学模型控制中的炉温决策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金仁杰  陈海耿 《钢铁》1995,30(1):67-71
根据连续加热炉炉温分段可控性和钢温的变化滞后于炉温的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炉温决策方法。该方法以控制段(加热段或均热段)内某处钢坯的平均温度和表面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最小为控制目标,推导炉温决策的计算公式,因考虑了炉温对未来几个控制周期内的钢温的影响,很适合对加热炉动态热工过程的控制。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好的控制效果和收敛性。此外,还详细讨论了全炉钢温跟踪模型以及处理钢坯移动速度的两种途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中,一般采用PID控制算法对炉温和燃气流量进行调节,但由于烧嘴燃烧需要一定的燃气流量,当炉温控制信号较小时,会导致供给烧嘴的燃气流量不足,进而发生烧嘴熄火的现象。为避免上述现象,就必须限制调节阀的最小开度,但却影响了温度控制的精度。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使用的罩式退火炉温度模糊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将温度控制精度从原来的±5℃提高到±1℃。此方法为同类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谢安国 《工业炉》1998,20(2):32-34,40
文章旨在确定实用合理的炉温制度,以满足大件台车式热处理炉生产中的退火工艺要求。为追求精确、实用且易于实现的炉温制度,改变设计过程中习惯性采用的传统炉温制度的分析确定方法,文章采用了分段数值计算的数学方法,借助于微计算机求解建立按时间加热分段的炉温曲线,用以满足加热过程中炉温和被加热物件温度的精度要求,并为进一步建立燃料耗量和炉温变化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定量依据,进而为热处理炉的微机在线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创造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铝板带退火炉为例,探讨了退火炉炉温均匀性检测目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评定进行分析总结,并简要分析了影响炉温均匀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加热炉二级系统中钢坯温度预报模型和炉温设定模型功能不能适应现场生产工况变化的问题,开发了全新的加热炉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并研发了高精度钢坯温预报模型和炉温设定模型。钢坯温预报模型精度通过黑匣子试验与工业化试验校验得到了验证;炉温设定模型采用分段加权炉温设定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炉温的优化设定,解决了复杂生产状况下炉温自动设定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加热炉系统非线性、大滞后、大惯性,炉温难以有效预测的问题,以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宽厚板加热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神经网络训练获得充分逼近仿真对象的系统参数,最后使用该方法对莱钢宽厚板加热炉炉温进行预测,结果说明该方法预测准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为炉温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8.
以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步进连续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并应用了以钢坯加热温度跟踪预报模型为基础、以轧制节奏变化为依据、以最佳炉温设定为核心的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实践证明,按动态最佳炉温设定控制炉温,不仅可以满足钢坯加热质量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加热炉煤气单耗和钢坯氧化烧损。  相似文献   

9.
加热炉稳态炉温设定的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生产目标,以某热连轧分散换向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传统优化算法得到炉温最优分布曲线的方法。首先将机理分析与离散状态空间相结合,建立钢坯一维稳态热传导数学模型,研究钢坯升温曲线;然后以最小化燃料消耗为目标函数,按钢坯出炉表面温度、断面温差、升温速度和炉温设定值制定约束条件,利用可变容差法求得炉温的最优分布。通过该方法可获得产量一定条件下的热负荷沿炉长方向的最佳分配策略,对实际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种以钢坯焓增过程积分值为目标函数求取加热炉最优炉温制度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法体现了最佳升温曲线的实质和快速加热的原则,得出的优化炉温不仅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燃料,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钢坯的氧化烧损,使减少燃耗与降低氧化烧损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气候湿度对高炉冶炼及操作的影响,总结出季节变化及昼夜温差变化对高炉炉温和燃料比的影响。高炉在1月份的鼓风湿度最小,为1.12 g/m~3;7月份鼓风湿度最大,为17.32 g/m~3。按照理论计算,7月份高炉的燃料比比1月份高9.5 kg/t。昼夜温差大,高炉的鼓风湿度差值为1.22 g/m~3,夜间燃料比需要提高0.7 kg/t。研究分析的数据,为有效增强炉温稳定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余丽平  马松龄 《工业炉》2007,29(4):33-36
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图形化编程语言IabVIEW为开发平台,结合PID控制工具包,并用逼近能力强和收敛速度快的RBF神经网络,介绍了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阐述了炉温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其中包括PCI-6221数据采集卡、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炉温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PID控制算法模块的设计以及炉温控制系统PID参数的RBF神经网络整定方法.本温度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温度时间短、稳定精度高等特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冷轧厂冷轧酸再生焙烧炉中废酸流量、废气压力等因素对炉温稳定性的影响,将CAN总线技术和模糊PID(Fuzzy-PID)控制技术应用于攀钢冷轧厂的再生焙烧炉炉温控制系统,并与单一的Fuzzy控制和PID控制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焙烧炉炉温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测试温度在500~1 200℃范围内,炉温偏差为±1℃,有效抑制了废酸流量、废气压力等因素对炉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形加热炉在线优化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环形加热炉在线优化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在线运行的物料跟踪、温度跟踪和炉温优化设定等功能模块组成,以满足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为前提,以燃耗和氧化烧损最低为目标,通过离线研究,得到了适应生产节奏、管坯长度和材质变化的优化炉温制度,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热处理步进式淬火炉为研究对象,从炉温检测、炉温调节控制系统及程序方面介绍步进式淬火炉仪表检测和控制系统,针对该脉冲燃烧控制系统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可将炉温有效控制在设定值±8℃范围内,达到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敏 《包钢科技》2009,35(2):39-41
文章以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Ф508mm轧管机组环形加热炉炉温控制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编程调试经验.对环形炉的炉温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并针对现场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的具体实例,来说明采用SPEC200构成系统时的灵活性,以供从事自控专业的工程师们参考。 加热炉是一个消耗大量能量的设备,其燃烧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合理燃烧,以提高炉温控制精度,降低能耗,减少烧损,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等。图1至图4为加热炉炉温调节方  相似文献   

18.
高炉铁水温度的多元时间序列建模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炉炉温铁水硅含量为预测对象的不确定性和高炉炉温单变量时间序列模型所含炉温输入信息量少、难以揭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的特点,以高炉铁水温度为研究对象,建立BP神经网络多元时间序列模型和T-S模糊神经网络多元时间序列模型。应用高炉实际数据做模型检验,结果表明,T-S模糊神经网络多元时间序列模型取得更好的命中率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沈际海 《冶金自动化》2014,(3):33-37,5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组建1780热轧生产线,为实现加热炉自动控制,开发了加热炉燃烧控制模型,主要包括板坯温度跟踪模型、炉温预报模型和炉温设定模型等。板坯温度跟踪模型采用一维非对称中心差分热传导模型计算板坯温度,并通过埋偶试验数据校正板坯温度跟踪模型,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炉温预报模型计算每块板坯的必要炉温;炉温设定模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炉温设定值。加热炉燃烧控制模型实现了加热炉自动烧钢,提高了板坯出炉温度的命中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南 《铝加工》1999,22(3):51-53
论述铝箔退火炉的炉温控制器的PID参数和过冲抑制参数的整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实现炉温高精度控制的最优整定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