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直接GAB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树鼠句听觉中枢GABA阳性神经元及终末的分布,结果显示:GABA阳性细胞和终末广泛分布于听觉中枢的所有核团,即:听皮质(AC)、内侧膝状体(MGB)、下丘(IC)、外侧丘系核(NLL)、上橄榄核簇(SOC)、蜗神经核(CN)。但各核的GABA阳性细胞在数量、形态及染色强度上有所差异。数量最多为IC,其次为蜗神经背侧核(DCN)和蜗神经腹前核(AVCN),AC、MGB、SOC较少。GABA染色强度以IC和CN最深,AC次之,MGB、NLL、SOC则较淡。此外,GABA阳性神经元在每个核团中的定位都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黄维国  王锦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68-1371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核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特点及SP标记神经元向下丘投射方式。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而SP-I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在腹侧核尚可见SP阳性终末包绕SP阳性胸体形成环形结构,一侧下丘中央核注入HRP后,对侧耳蜗核HRP标记细胞分布于耳蜗前腹核及背侧核,耳蜗后腹核呈阴性反应。同侧耳蜗后腹核HRP标记神经元数量也较少,在对侧耳蜗前腹核,HRP-SP双标神经元约占标记细胞的44%,SP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50%,HRP单标细胞占6%。耳蜗背侧核内侧也可见少量的双标细胞。结论 SP是耳蜗核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SS)在豚素脑干听觉中枢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耳蜗核(CN)、上橄榄核簇(SOC)及下丘(IC)内S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结果 在脑干听觉中枢广泛分布着SS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S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蜗神经腹核(VCN)、斜方体核(NTB)、内侧上橄榄核(MSO)及橄榄周核(PON),而SS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下丘、外侧上橄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听皮质(AC);同侧内侧膝状体(MG)、内侧上橄榄核(MSO)、橄榄旁侧(SPN)、斜方体腹侧核(VTB)、未定带(ZI)、穹窿周核(PEF);对侧蜗神经腹前核(AVCN)、蜗神经腹后核(PVCN)、蜗神经背侧核(DCN)、斜方体外侧核(LTB)、三叉神经脊束核(NTST)。结果提示,下丘不仅是听觉传导路的重要中继核,而且可能是多种功能的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5.
大鼠背侧丘脑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背侧丘脑各核团内的分布特点。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在大鼠背侧丘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与结论:在大鼠且脑前内侧核、脑连结核、丘脑中央连结核、丘脑菱形核、丘脑带旁核、丘脑中央内侧核内可见少量淡染,小型阳性神经元,卵圆形或圆形,绝大部分阳性神经元未见突起,少数可见短突起,在丘脑室旁核内可见成群的中等或弱阳性神经元,突起少见,以卵圆形为主。背侧丘脑中线核群各亚核内阳性神经元分布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6.
乔莉  邱建华 《医学争鸣》1995,16(1):25-27
用豚鼠耳蜗背侧核注入6μl0.3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螺旋神经节(SG)谷氨酸(Glu)免疫反应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SG内Glu阳性神经元的投射,结果表明豚鼠SGⅠ型及Ⅱ型Glu阳性神经元直接向耳蜗背核投射,并提示SG内可能还存在含其它神经信息物质的神经元并向耳蜗核投射。  相似文献   

7.
应用HRP微电泳法对大鼠内侧膝状体与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大鼠内侧膝状体不但与同侧下丘核群间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而且与对侧下丘中央核、双侧上丘灰质层和同侧丘系旁核间均存在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神神经纤维向下丘脑前区的投射,为光线通过视觉通路的介导调节昼夜节律的理论提供形态依据。采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顺行追踪技术和免疫组化学技术。结果表明神神经纤维投射到视上核背侧区,投射到下丘脑外侧区;血管加压素(VP)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见于视上核。提示视神经纤维可有与视上核内的VP样免疫反应神经元有直接联系,视上核可能是下丘脑前区昼夜节律系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物质受体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体的分布。采用兔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NA-镍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理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  相似文献   

10.
1.为探讨针刺镇痛效应和痛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用实验形态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及猫脊髓上行纤维的行程及投射点。 2.脊髓颈下部半离断后,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可见到散在的溃变纤维和终末前溃变。其中以网状巨细胞核及网状外侧核为最多,延髓中央腹侧核、脑桥网状尾侧核及脑桥网状嘴侧核次之,而延髓中央背侧核、网状小细胞核及旁正中核则较少。 3.在中缝核群中的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以及中缝暗核和中缝脑桥核内,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溃变。 4.于中脑下丘底部、上丘深层以及中央灰质的外侧部,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滑变。 5.在丘脑,脊髓丘脑束可投射至内侧膝状体的内侧部、髓板内核中的束旁核和中央中核,以及丘脑腹后外侧核。 6.本文讨论了痛觉信息和针刺镇痛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以及有可能进行整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SubstanceP(SP)hasbeenaffirmedasaprimaryafferentsensoryneurotransmitter.Intheauditorysystemofthemammal,SPisalsowidelydistributed.YlikosikietallljreportedthatSPmightbeaprimaryafferentneurotransmitterormodulatorinrabbitcochlea.WehavereportedthedistributionofSPandsubstancePreceptor(SPR)inthecochleaofguineapigsL'j.ButthereisnoreportaboutthedistributionofSPandSPRintheauditorycentreandmedialgenicularbodyofguineapigs.Inthispaper,wedescribethedistributionofSPR--positiveneuronsandfibersintheco…  相似文献   

12.
用HRP逆行追踪结合抗GABA的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法对外侧丘系核 (NLL)向下丘中央核(ICC)的GABA能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双侧外侧丘系背侧核(DNLL)及同侧外侧丘系中间核(INLL)和外侧丘系腹侧核(VNLL)均可见到大量HRP单标,GABA单标及HRP/GABA双标细胞。其中HRP/GABA双标细胞在同侧VNLL最多(41%),同侧INLL为21%,同侧DNLL为8%,对侧DNLL为29%,各亚核双标细胞占投射神经元的比例同侧VNLL为70%,同侧INLL为63%,同侧DNLL为51%,而对侧DNLL为75%。对侧INLL及VNLL未见HRP单标及HRP/GABA双标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双侧DNLL、同侧INLL和VNLL存在着大量向ICC投射GABA能神经元。本研究提示NLL通过GABA能投射向IC施加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追踪技术对大鼠蜗神经核(CN)向下丘(IC)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中央核(ICC)的大部分区域后,标记细胞主要出现在对侧CN的所有亚核;将FG注入到一侧ICC的腹侧都,标记细胞出现在对侧CN的背例部;将FG注入一侧ICC的背侧部,标记细胞出现在对侧CN的腹倒部;将FG注入一侧下丘外核(ICX),主要在对侧蜗神经背倒核(DCN)发现标记细胞;将PG注入一侧下丘背核(ICD),双例CN均未见到标记细胞。在所有标记细胞中,以多极细胞和梭形细胞为多。  相似文献   

14.
<正> 猫上丘的传出联系虽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多限于经典的抑制性银浸渍法或放射自显影技术。七十年代初始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现已作为神经系统逆行性纤维追踪的可靠工具。晚近有一些资料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除了逆行性运输外,也可顺行性输送,这就为一些核团传出投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我国,鞠躬首先观察到脊髓至背索核的HRP顺行性投射,而上丘至间脑的这种投射直到目前尚未见详细报导。我们  相似文献   

15.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电泳于大鼠的楔状核和脊髓内,观察其逆行标记分布。楔状核主要接受同侧额皮质,下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的腹外侧部,脑桥的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前庭神经核,迷走神经背侧核和脊髓的RexedⅡ-Ⅴ的传入。又在两侧楔状核内见到阳性标记细胞和终末,表明楔状核与脊髓间存在往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核团到上丘的传人纤维投射。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上丘传人纤维的中脑起源。结果:对侧上丘(SC),同侧下丘(IC),外侧丘系背侧核(dll),中央灰质(CG)和双侧黑质(SN),中脑深核(dpM),视束核(ot),二叠体旁核(pbg)观察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上丘存在复杂的纤维联系,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为阐明一氧化氮(NO)在中缝背核与伏隔核的纤维联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观察到HRP/NOS双标记神经元,所占比例为5%。结论:中缝背核内有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投射。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荧光逆行追踪技术,探索下丘核在中脑的传入纤维起源,将高度敏感的新型荧光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15只成年健康大鼠的一侧下丘(IC),在中脑的下列核团可见到逆行荧光标记细胞:同侧黑质(SN),外侧丘系中间核(INLL)和外侧丘系腹侧核(VNLL);对侧滑车神经核和下丘中央核(ICC);双侧中脑深核(dpM)、中央灰质(CG)、下丘外核(ICX)、下丘背核(ICD)、上丘(SC)、外侧丘系背侧核(DNLL)和Saglum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