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8):1-5
旨在揭示优质玉米新品种‘皖玉708’适宜密度,为品种推广和高产创建提供依据。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按差数7500株/hm~2作为一个密度阶梯,45000~90000株/hm~2共6个密度处理,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结果表明:‘皖玉708’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成抛物线关系,其最高产量在密度为67480株/hm~2时获得,到达最高点后继续增密产量减幅较小,呈平滑下降趋势,产量与穗粒数负相关,与千粒重关系不明显;‘皖玉708’最佳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在增加种植密度的情况下追施穗肥,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1):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9)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甘玉1号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的对比,结果表明甘玉一号4000株/亩产量805kg/亩,4500株产量813kg/亩,较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42-43
研究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一种适合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后摘叶,采用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全部摘除、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和去叶不去叶柄等3种摘叶方式,以不摘叶为对照。测定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赤霞珠’葡萄的成熟期采样,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和去叶不去叶柄的果实单粒重高于其余摘叶方式。所有摘叶方式的果穗重、枝条成熟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3种摘叶方式的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且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明显高于去叶不去叶柄。从色差L值看,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a值和b值,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均高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和固/酸指标,所有摘叶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有机酸含量,3种摘叶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但3种摘叶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综合评价,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是一种适合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方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0):45-50
为了研究果园间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粒用豇豆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粒用豇豆‘辽地豇2号’为材料,在3年生大榛子果园内,采用间作形式,进行比较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分别以播期和密度为主因素和副因素,研究比较粒用豇豆的籽粒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果园间作条件下,播期和密度对‘辽地豇2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播期和密度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分布。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弱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皆为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负相关,与单株荚数呈弱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和单株粒重成正相关。果园间作条件下,粒用豇豆在辽宁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9日,适宜密度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9):32-35
以‘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为试材,研究株距、播期及施肥条件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2个早熟秋白菜品种的种植密度、播期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在50 cm的种植行距下,最适株距分别为40和45 cm。2个品种从7月初延续到8月末均可种植,且能保持较高的产量,7月15日—8月15日种植,净菜产量可达到75 t/hm~2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大白菜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氮肥的增产效果大于钾肥,磷肥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5-9
旨在确定冀中南地区3个主栽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笔者设置3个种植密度(45000株/hm~2、75000株/hm~2、1050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茎粗、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蕾铃脱落数、烂铃数降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冀棉958’的籽棉产量在密度75000株/hm~2时最大‘,石抗126’与‘冀863’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与105000株/hm~2时产量大于45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2个较高密度下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冀棉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石抗126’与‘冀86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105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4-9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因子对‘绥杂7号’产量影响的综合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粒用高粱‘绥杂7号’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DPS统计软件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建立的回归模型为:Y=8218.18312-446.78324X12-287.68422X22-567.34494X32。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肥量、播期3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密度与肥料、密度与播期、肥料与播期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得出:以上两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绥杂7号’获得7330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17.154~18.846万株/hm2,施肥量为211.8~150.7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7号—5月12号。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9):27-36
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高粱的生产潜力。本试验为了阐明矮秆早熟高粱品种‘吉杂141’在佳木斯地区的合理播种密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15万、20万、25万、30万、35万株/hm~24种播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株高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逐渐下降,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和单穗重对产量影响最大,二者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在佳木斯地区,‘吉杂141’最适播种密度为20万株/hm~2,产量可达到9183.00 kg/hm~2。为该品种在本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4)
为探讨不同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茶树品种加工的黄茶品质的影响,以桂热2号茶树品种鲜叶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闷黄工艺和创新闷黄工艺加工黄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内含物测定,评价不同的闷黄工艺对桂热2号黄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创新闷黄工艺研制的黄茶外形紧结肥壮,花香显现持久,滋味甘甜,汤色杏黄透亮;通过内含物检测,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水浸出物等常规成分测定均高于传统闷黄工艺。利用创新闷黄工艺加工桂热2号黄茶品质明显优于传统闷黄工艺加工的黄茶,同时创新的"趁热闷黄"工艺,能缩短黄茶闷黄时间和整个工艺的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起到节能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业之一,人口的膨胀对玉米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也是被多数人认可的。笔者在实验研究中针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从中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本篇文章为实验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8):23-29
试验为选取有效耕作方式及合理种植密度指导玉米生产,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区为耕作方式,副区为密度,以‘德美亚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免耕平作(T1)玉米产量高于秋翻平作(T2)和传统垄作(T3),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与后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相同耕作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再降的趋势,D2处理产量最高,与D3差异不显著,D2、D3处理大于D1处理,但与D1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密度下,免耕平作处理穗粒数、穗粒重最高,倒伏率、空秆率较低。通过本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免耕优于传统垄作和秋翻平作;(2)T2D2组合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5)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了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其中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实验研究对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4)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玉米的农艺形状、籽粒产量、穗部形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各个不同的生长期的玉米生长的指标进行测定的方法进行。通过研究种植密度与不同品种的玉米的各种形状的相关性,从而可以确定出在生产中适合不同品种玉米的最适宜的密度,为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将在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简要谈谈对不同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希望能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2):16-17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的鲜食大豆,以‘辽鲜2号’和‘苏早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高产、抗大豆花叶病毒(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3号’。2016—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苏奎3号’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增产18.92%。201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苏奎3号’平均每公顷产鲜荚较对照增产16.58%。2019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豆20190006)。‘苏奎3号’具有高产以及抗SMV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各地作春播鲜食大豆种植使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0)
玉米是北方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除了用作日常食用之外,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同时也能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原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形势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人们对玉米产量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玉米的栽培方式是决定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玉米栽培法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了有利契机,文章针对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玉米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5)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氮、磷、钾肥为基础研究,研究了寒地水稻施用镁肥后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七水硫酸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子,提高水稻品质,实现增产作用,其中亩施用水稻基肥5kg/亩的七水硫酸镁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6)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甲壳素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用甲壳素在提高蔬菜产量的同时,还改善了其品质。甲壳素能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并调节果实中的糖酸比,使之口感更佳。且施用甲壳素处理的番茄果实果型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7):48-49
为探求‘徐香’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试材,连续3年研究‘徐香’猕猴桃采收后不同时期各品质指标(包括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与I_(AD)值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徐香’猕猴桃后熟过程中硬度、Vc含量与I_(AD)值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I_(AD)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I_(AD)值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并得到了4种品质指标与I_(AD)值变化相关的回归方程,实现通过测定I_(AD)值快速判断‘徐香’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中,研究探索不同的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