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导致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测量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突触可塑性机制,为老年性痴呆的针灸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以穹隆-海马伞切断进行“老年性痴呆”造模,电针“百会”、“涌泉”、“太溪”、“血海”后,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形态可塑性指标突触数密度(Nv)、突触面密度(Sv)及平均面积(S)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Nv(2.16± 0.17)、Sv(0.09±0.02)较对照组(6.16±0.96,0.27±0.05)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大鼠的Nv(5.08±1.02)、Sv (0.23±0.04)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0.20±0.03)大鼠S较对照组(0.04±0.01)明显增加fP<0.01); 电针组大鼠的S(0.06±0.01)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百会”、“涌泉”、“太溪”、“血海”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突触可塑性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效应   总被引:47,自引:14,他引:33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效应。方法 将 2 6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 ,每组 13只。采用尼氏 (Nissl)染色法、高尔基 (Golgi)镀染法和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的效应。结果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 (35 1± 3 9)较对照组 (38 7± 3 5 )明显减少 (P <0 0 5 ) ;顶树突的总长度为 (15 5 7± 33 3) μm ,较对照组 (195 6± 34 6 ) μm明显缩短 (P <0 0 5 )。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 ,包括细胞固缩、体积缩小、核膜皱缩、线粒体变性和粗面内质网模糊不清。结论 慢性应激可引起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和微细结构的改变及细胞丧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与空间记忆能力改变的关系。方法以海人酸杏仁核微量注射建立经典的雄性Wistar大鼠颞叶癫痫化学点燃模型,分别于点燃后11d、17d、21d测定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并观察第21d海马CA1区神经毡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颞叶癫痫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减低,同时伴有海马CA1区神经毡内突触数密度降低(P<0.05),突触活性区膜面积缩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 0.05),比表面减小(P<0.05),突触小泡数密度降低(P<0.05)。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毡内突触损害和活力可能是导致其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心理应激对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试图了解心理应激影响突触可塑性的途径,为应激机制的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新生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突触反应和树突分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盲法脑片膜片钳记录并结合biocytin细胞内染色方法 ,研究了新生大鼠 (生后 3~ 5d)离体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突触反应和树突分枝的关系。发现 ,在生后 3~ 5d锥体神经元的形态呈现多形性。 5 2 %的神经元具有分枝很少的树突 ,并且既无自发性也无诱发性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 ;4 8%的神经元具有较为发达的树突分枝且当刺激海马辐射层时 ,可引起突触反应。而且在半最大刺激强度时引起的PSCs的幅值与神经元顶树突的长度及终末分枝数呈正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CA1锥体神经元的反应性是与顶树突的分枝状况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心理应激对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试图了解心理应激影响突触可塑性的途径 ,为应激机制的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 AChRs)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及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无任何干预);α7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作用1 h、3 h、6 h、12 h、24 h、48 h组。培养24 h的神经元换液后给予药物作用。作用终止后进行MTT代谢率和LDH漏出率检测。然后观察细胞模型突触的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和神经调节素(Neuromodulin,Nm)的表达。结果 (1)MTT代谢率和LDH漏出率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随着α7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延长其对海马神经元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2)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相对于对照组,α7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作用6 h后多突起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比例以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突起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α7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作用6 h、12 h和24 h后Ng和Nm的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 (1)α7胆碱能受体的拮抗剂明显抑制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增殖及突触可塑性;(2)α7胆碱能受体的拮抗剂明显抑制原代海马神经元Ng和Nm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可塑性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给予2种剂量(5 mg/kg体质量和10 mg/kg体质量)的抗抑郁剂文拉法辛,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录因子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mRNA表达的变化.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后注射生理盐水14 d组及28 d组各10只,抑郁模型后小剂量文拉法辛(5 mg/kg体质量)治疗14 d组及28 d组、抑郁模型后大剂量文拉法辛(10 mg/kg体质量)治疗14 d组及28 d组各11只.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及旷场实验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抑郁模型大鼠在第28天建立成功.慢性不可预见应激28 d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0.18±0.09)、CREB(0.10±0.05)及NCAM(0.08±0.04)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41±0.12)、(0.26±0.05)及(0.24±0.08);P均<0.05 ].5 mg/kg体质量文拉法辛明显增加海马区3种可塑性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10 mg/kg文拉法辛轻度降低海马区3种可塑性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 文拉法辛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调节海马区的神经可塑性,BDNF、CREB及NCAM在抑郁症的病因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激和吗啡对不同周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和(或)吗啡对不同周龄Wistar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和10周龄(各51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分别为14只)、慢性应激组(分别为13只和11只)、吗啡组(分别为14只和13只)和慢性应激加吗啡组(分别为10只和13只)。以场兴奋性后电位(fEPSP)的幅值观察两个年龄段各组大鼠的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1)长时程增强(LTP):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和吗啡组均为10周龄鼠大于4周龄鼠(P<0.01);慢性应激削弱了4周龄和10周龄大鼠LTP[分别为(106.8±0.3)%,(115.6±0.2)%];吗啡易化了10周龄大鼠的LTP(135.7±0.4)%,却削弱了4周龄大鼠的LTP(105.0±0.2)%;慢性应激加吗啡组削弱了10周龄大鼠的LTP(116.7±0.3)%,却易化了4周龄的LTP(117.7±0.5)%,均P<0.05。(2)长时程抑制(LTD):慢性应激后10周龄大鼠不能诱导出LTD(103.9±0.3)%,却易化4周龄大鼠的LTD(88.6±0.3)%;吗啡对10周龄和4周龄大鼠的LTD均起易化作用[分别为(77.5±0.2)%,(86.4±0.5)%];10周龄慢性应激的大鼠使用吗啡后不能诱导出LTD(110.4±0.3)%,但对4周龄大鼠的LTD起易化作用(79.1±0.2)%,均P<0.05。结论慢性应激和(或)急性吗啡暴露分别对4周龄与10周龄大鼠海马CA1区的LTP和LTD有不同作用,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对突触可塑性的调控规律.方法取健康初生、幼年和成年大鼠各10只,每只取脑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海马CA1区的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38免疫反应产物强度;HE染色法显示神经元胞体.结果初生大鼠海马CA1区中神经元大量存在,但S100、GFAP和P38表达均少,幼鼠的表达增加,但仍显著少于成鼠的表达(P<0.01).结论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突触出现时间、突触数目增加及功能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盲法脑片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了幼年大鼠(生后6~21d)及成年大鼠(生后56~70d)离体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生后发育变化。为阻断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突触活动,灌注液中常规应用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50umol/L)。局部刺激海马辐射层(0.05~0.1Hz)可引起EPSCs。结果显示NMDA受体拮抗剂AP5可减小EPSCs的幅值,减小的程度以幼年大鼠为显著。进一步灌注a-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20umol/L)可完全阻断残余EPSCs。分析给予AP5前、后EPSCs幅值的大小,可得到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EPSCs,显示非NMDA受体介导的EPSCs随着发育明显增加,而NMDA万分则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海马CA1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活动是由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的,并且在生后一周内以NMDA成分为主,因此在发育的早期NMDA受体可能更多参与对发育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鼠记忆保持能力与海马CA3区突触界面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实验对记忆保持(retention)良好组和低劣组小鼠海马CA3区GrayI型突触界面结构进行了定量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记忆保持良好海马CA3区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ost-synapticdensity,PSD)极显著地密于记忆保持低劣组(P〈0.01),同时,记忆良好的出现了穿孔性突触(perforatedsynapse)而记忆低劣组没有出现,此外,还测量了突触界面曲率,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侧液压脑损伤(FPI)对大鼠双侧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模型,脑标本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对照)、FPI损伤同侧组和FPI损伤对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水平切片GFAP表达,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结果FPI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GFAP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FPI损伤同侧组兴奋性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增大(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易化(PPF)比值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幅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抑制(PPD)比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对双侧海马均可产生影响,导致双侧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弱。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对条件性恐惧大鼠的行为、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长时程增强(LTP)及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将106只大鼠分为7个实验组和4个行为对照组,检测其活体海马CA1区EPSP的LTP和LTD。(1)应激:①空白对照组(11只)除外,将6个实验组大鼠分别在A箱(应激箱)和B箱(非应激箱)中适应2d,第3天在A箱中给予20个条件性光刺激(CS)和足底电击(应激),将②急性应激组(8只)在应激后立即检测,③无暴露组(11只)在应激后24h后检测;(2)行为学观察:第4天将其余4组分别暴露于A箱(④A暴露组,17只)和B箱(⑤B暴露组,11只)中,并在不同刺激下(⑥A暴露+1CS组,10只;⑦B暴露+1CS组,11只)观察其僵住行为(共1h,分3个连续时相,每个时相20min;自第3个时相开始时给予或不给予1次CS)。随后进行检测。相应的4个行为对照组大鼠接受与④一⑦组同样的处理,但不予电击和EPSP检测。结果(1)僵住行为:各实验组在3个时相中的僵住时间比例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O.01)。在第3个时相中,A暴露组、A暴露+1CS组、B暴露+1CS组的僵住时间比例均高于B暴露组(P≤0.01)。(2)EPSP:经高频刺激,除急性应激组和A暴露+1CS组外,空白对照组、无暴露组、A暴露组、B暴露组和B暴露+1CS组均诱导出m(P〈0.01和P〈0.05)。经低频刺激后,急性应激组和A暴露+1CS组大鼠的海马CA1区可稳定地诱导出LTD(P〈O.01和P〈0.05)。结论不同刺激可引起条件性恐惧大鼠长时间的僵住行为,其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发生异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突触素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中突触素表达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中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中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三处突触素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龄大鼠海马结构内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内突触素和NR2B的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对小鼠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早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ation neurons,PIN)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Ch对正常和吗啡成瘾状态下CA1区痛觉调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电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在细胞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CA1区PEN和PIN的放电,观察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CA1区PEN和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伤害性刺激能够增强PEN的电活动,而减弱PIN的电活动.正常大鼠中,ACh使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PIN的放电频率增加;ACh的作用在注射后4 min达到峰值.吗啡成瘾大鼠中,ACh同样也抑制了PEN的电活动,兴奋PIN的电活动,但是作用的高峰出现在注射后6min.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断ACh的作用.结论 海马CA1区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和毒蕈碱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处理,并且起到了镇痛作用.吗啡成瘾可以降低CA1区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