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全混合日粮(TMR)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规模化牧场,TMR具有以下优点:易于控制精粗饲料的饲喂量和饲喂水平,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改善日粮的适口性,扩大饲料来源,简化饲料的配制程序;便于奶牛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降低瘤胃的p H值变化;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牛奶质量;易确定奶牛的采食量,控制奶牛总体的营养水平;全面平衡奶牛的营养,控制采食量,预防和减少消化系统机能紊乱等。  相似文献   

2.
采食量直接关系到奶牛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多少,也是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研究的基础数据.奶牛的采食量受饲料、环境、饲养管理方式以及动物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畜体的热调节,通过热调节影响奶牛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生长速度.文章探讨了温热环境与奶牛采食量的关系及调控手段,以降低奶牛热应激.  相似文献   

3.
1围产期奶牛营养及生理的特殊性围产期是指产前产后各3周,在这个阶段,奶牛由于激素等生理条件的变化和胎儿的增大机械性的压迫瘤胃,致使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产后很快奶牛达到泌乳高峰,而干物质的采食量达到  相似文献   

4.
已经证明应用离子载体(IOP)有助于提高奶牛泌乳量和免疫应答反应。目前关于IOP在奶牛应用上的一些实验数据已经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于奶牛生产中。IOP能抑制瘤胃中的革兰氏阳性菌,改变瘤胃发酵,从而提高了奶牛可利用的饲料中的氮和能量的数量。服用有效剂量的IOP一般不会影响泌乳奶牛的采食量或仅出现采食量的略微下降。IOP能引起瘤胃发酵改变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供给,特别是丙酸酯的供给。结果能量平衡改善,因而增强了奶牛的产奶量、泌乳效率、免疫应答反应。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的方法依靠深入理解IOP对泌乳奶牛的代谢、繁殖性能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脂肪营养和生理功能认识的深入,多种脂肪产品用于高产奶牛生产中,大量试验结果证明,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奶牛采食量和瘤胃消化具有影响,作者综述了日粮脂肪在瘤胃内的代谢、日粮中添加脂肪对脂肪酸、干物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粗蛋白质采食量和瘤胃消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热应激对奶牛的采食量、反刍功能、营养消化与吸收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生物学和环境之间某些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含量。热应激情况下,由于饲料采食量的减少,纤维消化率的降低,以及瘤胃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故乳脂率通常是降低的。不过由于热应激期间体脂的动用,乳脂率也偶有升高的现象。饲料采食量的减少使得氨基酸摄入量降低,加之热应激期间微生物数  相似文献   

7.
奶牛瘤胃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由于其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特殊要求,奶牛瘤胃脂类营养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一方面,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水平与有效方式对瘤胃微生物、能量供给和乳成分有不同影响;另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对奶牛的脂类消化代谢及体脂和乳脂组成等方面均有其特殊作用。1奶牛饲料中脂类1.1饲草饲料中的脂类大多数饲草中脂类含量很低(1~4%),但奶牛采食量较大,因而从饲草中获得的脂类不容忽视(Garton,1960)。从饲料定性和定量的观点,可将脂类分为三类,即种子的贮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叶的脂类(糖脂,主要是半乳糖脂)和混杂类(…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热应激严重,给奶牛养殖带来严重影响,做好防暑降温,优化设计饲料配方,选择抗热应激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提高奶牛养殖效益。1科学调制饲料热应激可明显降低奶牛的采食量,影响产奶量。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是夏季饲养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调查,一些规模化奶牛场尚未饲喂TMR全混合日粮;饲喂全混合日粮,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缓解和防治瘤胃酸中毒。适当增加TMR含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泌乳前期奶牛在不同采食水平下产奶性能的差异。[方法]本试验挑选45头处于泌乳前期、体况和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按照采食量低采食量组、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28 d。[结果]与低采食量组相比,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高采食量组奶牛的采食速度、产奶量和4%标准乳产量显著升高(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奶牛瘤胃内pH值、氨态氮、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奶牛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采食量组奶牛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泌乳前期奶牛在不同采食水平下产奶性能不同,采食量越高,产奶性能越好,瘤胃发酵功能越强,机体体况越佳。  相似文献   

10.
剩余采食量(RFI)已广泛用于测定各种家畜的饲料效率,通过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差来衡量。瘤胃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和活性决定反刍动物的饲料效率。本文主要概述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的排放、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上皮细胞与RFI差异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瘤胃功能与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选育低RFI动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奶牛日粮由粗饲料、精饲料和副料组成,奶牛粗饲料主要以青贮为主,因此确定奶牛对青贮的采食量是奶牛日粮配合的基础,也是奶牛营养消化代谢研究必需的参数。为此本研究就奶牛对青贮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确定奶牛采食量的通用的方法是将称好的饲料放到食槽内,槽内左右两侧用挡板(或砖)封起来,以防止旁边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大多数奶牛场普遍存在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特别是在奶牛泌乳早期饲喂高浓度能量饲料或日粮物理有效纤维含量较低时,奶牛容易发生SARA;另外,奶牛日粮精料比例较高时,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过高也容易发生SARA.目前,国内奶业生产为了追求高的产奶...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营养需要对其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稳产高产都十分重要。但是决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直接因素不是饲料的有效能量浓度,而是有效能量(代谢能、净能)在单位时间内的绝对进食量。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对各种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都很重要,凡是高产的畜禽都具有较高的进食量。奶牛的采食量对其生产性能的发挥更为重要,尤其是高产奶牛,在采食量与采食能量及营养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化。所以探讨奶牛采食量并以采食量作为一个重要经济性状加  相似文献   

14.
粗饲料颗粒大小对奶牛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粮中的粗纤维可为奶牛提供大部分能量,是奶牛能量的主要来源.奶牛对粗饲料采食量的大小是其能否获得足够的用于生产的能量及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的基础和关键.影响奶牛对粗饲料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但粗饲料颗粒大小变化的影响较大.粗饲料颗粒过大,奶牛不愿采食,不利于奶牛生产并造成饲料浪费;颗粒过小,不利于反刍,增加奶牛患瘤胃酸中毒的可能性.通过改变粗饲料的颗粒大小,可使奶牛采食、咀嚼和瘤胃发酵等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数量充足和配比合理的营养对家畜生产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蛋白质的种类和水平决定着动物机体组成及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供应。对反刍动物来说,蛋白质的作用是双方面,既要满足瘤胃厌氧微生物发酵的需要,又要满足动物成长的营养需要。然而,由于瘤胃的发酵作用,日粮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在瘤胃内被降解(称为瘤胃降解蛋白,RDP),只有小部分能通过瘤胃在小肠内吸收(称为非瘤胃降解蛋白,RUP),因此用于厌氧合成微生物蛋白的RDP以及RUP的种类决定了反刍动物日粮和机体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微生物蛋白和过瘤胃蛋白决定了高产动物日粮中必需氨基酸的供应。因此,饲喂过瘤胃蛋白和氨基酸被认为是满足反刍动物生理以及生产需要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过瘤胃蛋白、过瘤胃赖氨酸和过瘤胃蛋氨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以及对奶牛、绵羊干物质采食量、消化率、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蛋白质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限制性营养,由RDP和RUP组成。瘤胃微生物通过将RDP降解成小肽、氨基酸和氨等来合成微生物蛋白,其数量主要受日粮中瘤胃发酵率的制约。因此,RDP和RUP或氨基酸的供应对于满足反刍动物营养需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饲喂低水平日粮的反刍动物。添加瘤胃保护蛋白和瘤胃保护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能提高奶牛、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同时,还能够提高生长性能、繁殖效率和产奶量。不管是单独添加,还是与赖氨酸同时添加,如果蛋氨酸的添加量大于肠道的可消化吸收量时,则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奶牛泌乳早期的低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蛋氨酸,能避免奶牛长期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反刍动物在低营养水平下添加瘤胃保护蛋白质和氨基酸,能提高饲料采食量、消化率以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瘤胃缓释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选用胎次不同、产犊日期相近、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62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头。试验前15d为预饲期。在预饲期内,试验组添加0.5%瘤胃缓释氮替代3%豆粕;到第16d添加1%瘤胃缓释氮替代6%豆粕;第38d添加1%瘤胃缓释氮替代6%的菜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添加瘤胃缓释氮可提高奶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平均产奶量提高1.20kg,平均饲养成本降低0.33元/d,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7.
提高饲料氮的利用率一直以来都是动物营养学家们致力于蛋白质营养研究的初衷。本文从饲料粗蛋白、非蛋白氮及瘤胃氨的利用、尿素循环、牧草中的蛋白、限制性氨基酸平衡以及牛奶尿素氮六个方面入手,对1917年美国《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乳业科学)杂志创办以来奶牛营养学家们所做的探索和发现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奶牛饲料氮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保护性脂肪的营养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表明,能量是高产奶牛发挥产奶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相继出现了一类专门用于反刍动物的高能饲料添加剂瘤胃保护性脂肪(粉),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有效能值高,具有过瘤胃保护特性,即在瘤胃中基本不降解,而在小肠中可很好地被消化[1]。1为什么要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围产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泌乳前期采食量增加滞后于产奶量增加,导致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不得不动用体脂贮存来满足能量需要,其结果常常是降低了奶牛的繁殖性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酮病和脂肪肝的发病率,继而导致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对奶牛采食量、采食行为、瘤胃发酵、营养消化、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日粮中适宜的NDF和peNDF含量对各阶段泌乳奶牛营养生理和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NDF和peNDF测定方法的研究以及二者对奶牛营养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母奶牛产前不能过肥。围产期母牛可以单独饲喂,在分娩前最后2周应逐渐变化日粮配方,使瘤胃和瘤胃微生物适应日粮的变化。母牛临产前10d内保持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临产母牛必需单独对待。母牛产前1周进入单间的产房并铺好褥草。产房有助于防止传染病,是分娩的最佳环境。产后最初几周的饲养目标是调整瘤胃和瘤胃微生物、促进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1围产期母牛的管理策略产前保持母牛采食量以满足其营养需要,不仅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