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比研究了雌雄鸡胚性分化期苗勒氏管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雄性鸡胚苗勒氏管退化的初期和中期,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与雌性及性未分化期鸡胚的无明显差异,到退化晚期时其酶活性才明显降低,表明在正常生理状况下CAMP对鸡胚苗勒氏管的分化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人胚胎发育中,男女生殖器是由左右两条中肾管或副中肾管(即苗勒氏管)发育而成。副中肾管上段衍化为女性生殖器的输卵管,中段融合成子宫,尾段衍化为宫颈及阴道上段,中肾管退化。若副中肾管衍化过程受阻,可导致生殖器的发育异常,其中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为多见,但双子宫且峡部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胎生发育过程中,男女生殖器官由左右二条中肾管或副中肾管(即苗勒氏管)发展而来。女性生殖器是由于中肾管退化,付中肾管继续发育而成。付中肾管上段部分衍化为输卵管,中段融合成子宫,尾段衍化为宫颈及阴道上段。若付中肾管融合受阻,可产生各种子宫、宫颈和阴道发育异常,其中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是生殖器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但双子宫、狭部相通,合并双宫颈和双阴道,一侧阴道闭锁较少见,近半年来我科收治2例。  相似文献   

4.
现正计划对患有特殊类型的卵巢癌妇女进行一项检测存在于男性胎儿中的物质的Ⅰ期临床试验。在男性胎儿中,苗勒氏抑制物(MIS)阻止苗勒氏管的生长,从而引起女性结构的退化。苗勒氏管通常发育成女性生殖道。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小儿外科研究室副主任David Maclaughlin医生说,有一种假设即具有MIS受体的卵巢肿瘤可能对  相似文献   

5.
<正> 子宫由胚胎时期的苗勒氏管演变而成,如果在发育过程中某种障碍影响到苗勒氏管的融合即可造成子宫畸形。根据 Jacho 1946年的分类方法,子宫畸形分为七种类型,子宫残角即属于第三类型的一种,确立这种生殖道畸形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遇到5例,现  相似文献   

6.
雄激素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雄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分化、成熟和维持直接相关,不过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例如雄激素在胚胎6~7周左右,可刺激雄性生殖管道的分化及促进中肾管分化为附睾、输精管和精囊腺;在第13周主要促进外生殖器的发育;出生前完成垂体的功能性男子方向化;  相似文献   

7.
睾丸女性化为男性假两性畸形,亦称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胚胎期中肾管(即午非氏管)未向男性方向发展,副中肾管(即苗勒氏管)亦未发育,其外生殖器呈女性,睾丸仍未下降,位于阴唇或腹股沟处,无阴毛、腋毛。睾丸与正常一样分泌雄、雌激素,由于靶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所致。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为0.083‰,有家族倾向。本院近年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晔 《中外医疗》2014,(29):195-196
抗苗勒氏管激素属于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的一种糖蛋白,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具有调节细胞发育及分化、促进苗勒氏管退化的重要作用。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它抑制卵巢颗粒细胞上黄体生成素受体及黄体酮的生物合成,调节卵子的发生及细胞的减数分裂并对成熟卵泡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它能够抑制原是卵泡形成卵泡库并降低生长卵泡对FSH的应答,可作为卵巢老化标志和女性卵巢肿瘤的标记。随着临床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苗勒氏管激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进一步了解卵巢肿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该文通过对AMH在生理性及卵巢功能异常疾病的卵泡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临床研究工作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mone,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之一,其在雄性胎儿的发育过程中引起缪勒氏管的退化。女性中,抗缪勒管激素主要由卵巢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是最新发现的评价卵巢年龄的重要指标,可很好地预测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并和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与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0.
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是一罕见的妇科高度恶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很少。肿瘤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差异,女婴多发生在阴道或外阴,生殖年龄多发生于宫颈,绝经年龄多发生于宫体。其组织发生文献报道各异。发生于宫体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绝经后阴道流血或血性黄水,有时有息肉状组织坠出。临床和病理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现将1例发生在宫体的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主生殖”是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生殖生理的认识:肾精充足、肾气旺盛,生殖功能正常;反之,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生殖功能异常。依据“肾主生殖”理论,临床中生殖功能障碍所致的不孕症、多从补养肾精肾气入手调理。补肾药能有效改善女性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卵泡发育障碍所致的不孕症和男性少精、弱精所致的不育症。为探讨“肾主生殖”的科学内涵,笔者设计用雷公藤多苷造成雌、雄人鼠肾虚生殖功能障碍模型,用补肾毓麟汤进行治疗,旨在一观察补肾中药汤对雌、雄性大鼠生殖功能障碍模型的生殖功能,从而初步探讨“肾主生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讨论正常子宫由两侧副中肾管(或称苗勒氏管)衍化而来,在衍化过程中若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可在衍化的不同阶段停止发育而形成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残角子宫是子宫发育异常之一,系由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良形成残角所致,与另侧发育好的子宫腔常不沟通,残角子宫妊娠则更少见,卵子可来自同侧卵巢或对侧卵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958年以来资料完整的阴道前壁囊肿13例,在阅读原病理切片的基础上,将蜡块重新切片作阿尔辛兰特殊染色,根据组织化学的特征重新分类。结果:苗勒氏管囊肿8例,囊肿内衬与子宫或输卵管内上皮类似的柱状或立方上皮能产生多量粘液及酸性粘多糖,故阿尔辛兰染色阳性;中肾管囊肿1例,囊内上皮为不分泌粘液及酸性粘  相似文献   

14.
女性生殖道畸形综合征亦称Rokitansky-Kuster-Hauser(简称RKH)综合征,是由副中肾管(Mullerian duct)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育不全或异常所致的一种先天性女性生殖道畸形。对RKH综合征患者施  相似文献   

15.
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又称 Bellini管癌,为肾实质上皮性肿瘤,WHO 1997、2002和2004年均将其作为是肾细胞癌的主要类型之一,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肾细胞癌的1%[1],临床上较易误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肾集合管癌5例,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特征作一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许驾云  许高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44-1144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一种罕见亚型,起源于肾脏集合管(亦称Bellini管)上皮,由Mancilla-Jimenez等人于1976年发现并报告第1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肾集合管癌(CDC)确认为肾细胞癌(RCC)的一种罕见亚型,并将其命名为”Bellini-Carcinoma”。我科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贲门癌合并肾集合管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及观察发育不同时期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变化。方法 取发育不同时期的胚鼠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 从胚胎切片标本中可观察到,交配后第11天出现生殖嵴,第12天出现未分化生殖腺,第13天可在胚胎标本切片上区分雌雄性,第14天雄性的生殖腺演变为睾丸,出现生精小管,为实心的小管。第16天出现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可见。第16天雌性的生殖腺演变为卵巢.皮质及髓质两者分化明显。第20天睾丸内可见生精小管横断面数目明显增多。管腔内出现空腔,管内有一层精原细胞和一层精母细胞。卵巢内可见一团团粗大的生卵泡性索沿着卵巢周边分布,内含许多原始的卵原细胞,此时有原始的卵泡出现。结论 11~12d为分离原始生殖干细胞(PGCs)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舌管瘘(简称甲舌瘘)为最常见之颈前先天性瘘管,若处理不当,常有复发.本文就著者治疗的55例中的初浅认识,分别讨论如下:一、胚胎发生:胚胎在第三周时,于舌根部凹陷,发生一盲管,即甲状腺舌管(或称甲状舌导管thyroglossa I duct)下行至颈部.至第6周,甲状腺舌管退化,其口腔端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若此管退化不全,即在舌骨部位或舌骨下方之颈前中线部位形成囊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中腎组织于胚胎长到4毫米时开始演变,当胚胎达55毫米时期后,中腎系統即开始退化,其尿生殖竇的开口处閉合。这种退化过程可以延续于整个胚胎生命期,并且部分退化的中腎组织一直遺留在女生殖系統内。据統計,20%的女性胎儿中和1%妇女的宫頸肌组织中能找到中腎管的遺留组织;其地区可在卵巢附近,輸卵管系膜,寬韌带,宫頸域阴道內,从组织形态方面来观察,宫頸壶部以上的中腎管有內层环行和外层纵行的肌组织。其上皮为单层柱形細胞,含有透明的胞浆和长方形或杆形的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及观察发育不同时期胚鼠生殖腺发育的形态变化。方法 取发育不同时期的胚鼠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 从胚胎切片标本中可观察到,交配后第11天出现生殖嵴,第12天出现未分化生殖腺,第13天可在胚胎标本切片上区分雌雄性,第14天雄性的生殖腺演变为睾丸,出现生精小管,为实心的小管。第16天出现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可见。第16天雌性的生殖腺演变为卵巢,皮质及髓质两者分化明显。第20天睾丸内可见生精小管横断面数目明显增多,管腔内出现空腔,管内有一层精原细胞和一层精母细胞。卵巢内可见一团团粗大的生卵泡性索沿着卵巢周边分布,内含许多原始的卵原细胞,此时有原始的卵泡出现。结论 11~12 d为分离原始生殖干细胞(PGCs)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