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ET/CT及MSCT在肝脏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18例,PET及MS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SUV)的方法。结果:12例未经治疗之前PET阳性率83.3%(10/12),6例治疗后随访病例PET阳性率33.3%(2/6),未经治疗的MSCT阳性率91.6%(11/12),6例治疗后CT阳性率83.3%(5/6)。PET总的阳性率66.7%(12/18);MSCT检查总的阳性率88.9%(16/18)。肝右叶8例,肝左叶4例,尾状叶1例,左右叶均累及6例;单发病灶15例,多发及弥漫性3例;放射性分布不均,边缘欠清且较模糊,SUV〉55例,SUV2.5~55例,SUV<2.52例,无放射性分布6例。结论:PET对肝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MSCT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鹤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562-56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20例,采用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特征。【结果12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确诊率90%(18/20).其中19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双侧:肿瘤平均直径6.5(2~10)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包膜;所有病灶密度均匀3例,均为脂肪组织.病灶密度不均匀17例,其中以脂肪为主的3例.以软组织密度的骨髓组织为主3例,以脂肪、骨髓混杂成分的11例;肿瘤轻度强化14例.中度强化3例,无强化的3倒。【结论】CT、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诊断率高,有特征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PET/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经立体定向病理活检证实的PCNSL患者PET/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病理活检均显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共8处病灶。单发病灶2例,均位于左侧额叶,其中1例同时行18F-FLT及~(18)F-FDG双示踪剂PET/CT显像;多发病灶2例,1例病灶位于胼胝体和右侧侧脑室后角旁,1例位于双侧脑室及松果体区。在~(18)F-FDG PET/CT图像上4例患者均表现为高于周围脑组织的高代谢,其中1例行~(18)F-FLT PET/CT显像者亦表现为高代谢并形成更好的肿瘤与周围脑组织(T/N)对比。3例患者病灶周围有水肿形成,2例患者病灶内伴有囊性坏死区。结论:PCNSL在~(18)F-FDG PET/CT影像上均表现为高代谢,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形成较好的对比;通过本组患者及文献复习表明联合运用18F-FLT等其它示踪剂能够提高PET/CT对PCNSL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刘斌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7):917-919
【目的】探讨罕见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罕见直肠肛管恶性肿瘤15例.包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平滑肌肉瘤9例,脂肪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15例中12例做了CT检查,9例进行了气钡灌肠检查。【结果】气钡灌肠示该类肿瘤主要表现为直肠下端或肛管隆起性病变.肠腔明显狭窄.可伴不规则龛影.肉瘤常较大.而恶性淋巴瘤常表现多发。CT表现为直肠或肛管肠壁增厚或局部肿块,肉瘤肿块常较大,多伴更低密度坏死区。邻近组织或器官可受累及。【结论】罕见直肠与肛管恶性肿瘤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气钡灌肠与CT.其表现仅具有相对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肾上腺病变共25例32个病灶,9个病灶行18F-FDG PET/CT,CT及MRI检查,余均行CT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病灶靠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结果:18F-FDG PET/CT的疾病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100%,疾病诊断准确性为90.6%,CT分别为85.7%,94.4%,78.1%。MRI疾病诊断准确性为77.8%。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扫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后平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原发病灶大小与标准摄取值相关系数为0.351。以3.1作为标准摄取值临界值,其对应的良恶性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4%。结论:18F-FDG PET/CT诊断肾上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CT和MRI,还可显像全身情况,但髓样脂肪瘤行CT检查是最佳选择。原发病灶大小与标准摄取值无相关性,最佳区分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临界值为3.1。  相似文献   

7.
刘玲  邓开鸿  宁刚 《华西医学》2010,(3):560-5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华西医院16例经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CT、MRI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PCNSL 29个病灶,单发11例(69%),多发5例(31%)18个病灶。病灶好发部位依次是大脑半球临近蛛网膜下腔12个(41.4%)、脑室周围深部白质7个(24.1%)、胼胝体3个(10.3%)。有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实质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MRI平扫75.9%(19/25)的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类似“脑膜瘤”样信号,均未见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 CT对PCNSL的定性诊断作用有限,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者,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部肿瘤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167例肺部肿瘤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后,测量标准摄取值(SUV),病灶区SUVI〉2.5为阳性。分别按照CT和PET/CT的检测结果对肿瘤进行TNM分期,组织5名以上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利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在CT和PET/CT三维图像上独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CT和GTVPET/CT),得到患者GTV的体积值和变异系数。结果经PET/CT检查后,19.8%(33/167)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发生了改变,167例患者CT和PET/CT检查的GTV结果均不相同。结论PET/CT可改变肺部肿瘤临床TNM分期,使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勾画GTV的差异明显减小,进而使肺癌患者整个治疗计划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CT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H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T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患儿均为巨大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平均最大径7.3(4.9~16.9)cm;6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巨大囊实性肿块,囊腔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由富于血管的成熟的结缔组织所组成。【结论]MHI。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间叶性良性肿瘤,CT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恶性22例,良性36例,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CT灌注参数差异。【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TDC多为A型(66.7%),淋巴结良性病变TDC多为C型(54.6%),B型曲线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可见到;淋巴结恶性病变的灌注血流量(BF)值及血容量(BV)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腺癌淋巴结转移灶BF值及BV值高于鳞癌淋巴结转移灶及淋巴瘤,鳞癌淋巴结转移灶的BF值高于淋巴瘤,淋巴瘤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值长于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灶(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有助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CT表现,探讨CT在女性盆腔囊性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女性盆腔囊性肿物均直接来源于妇科器官,双侧发病10例,共发现50个囊性肿物.其中卵巢囊腺瘤12例12个病灶,卵巢良性畸胎瘤13例14个病灶,卵巢非赘生囊肿17例19个病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例13个病灶,其他非赘生囊肿6例6个病灶),输卵管积液/炎症3例4个病灶,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1个病灶.[结论]CT能清楚显示囊性肿物本身及其周边关系,能对病变定位、定性提供可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增加对EGIST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有完整手术病理结果及CT检查的腹内EGIST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17例.其中来源于小肠系膜18例、大网膜5例及小网膜2例、腹膜后2例.EGIST病灶多较大,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良性病灶边界较清,强化较均匀.交界性及恶性肿块多边界欠清,边缘强化,其中心坏死区无强化改变.9例病灶有多发转移,2例病灶为多发肿块.[结论]腹内EGIST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检查可对其准确定位,对其良恶性判断亦很有价值.熟练掌握EGIST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常泰  戴娜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74-2277
[目的]探讨前列腺64排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及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28例(A组)和BPH患者35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64排CT灌注扫描,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血流量 (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结果]A组BF、BV、PE分别为(0.492±0.115) mL/(100 g·min),(0.146±0.019) mL/100 g,(33.4±5.1) HU均显著小于BPH组(1.712±0.095) mL/(100 g·min),(0.276±0.031) mL/100 g,(56.7±6.7) HU(P〈0.05),TTP、PS分别为(54.2±5.6)S和(54.8±6.9)mL/(100 g·min)均显著大于BPH组(26.4±4.6)S和(20.1±4.8)mL/(100 g·min) (P〈0.05).[结论]前列腺64排CT灌注成像方法可行,灌注数据获得简单快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前列腺血流灌注变化;前列腺64排CT灌注成像能定量地提供前列腺血流信息,可无创性地辅助诊断前列腺癌和BP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350例肺内肿块穿刺活检病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18G-20G切割式自动活栓枪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成功347例,不成功3例,取得明确病理诊断结果331例,确诊率94.6%,其中鳞癌183例、腺癌107例、未分化癌14例、转移癌6例,淋巴瘤2例、结核11例、炎性假瘤7例、脓肿1例,不定性16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操作技术简单易行、损伤较小,对肺内肿块的穿刺成功率及准确率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的CT影像学特征,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及重建技术对AP及其严重性评价的诊断价值.[方法]93例均经过MSCT 检查诊断AP并且得到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病例,平均年龄47(16-83)岁,男性50例,女性37例,CT 双期薄层扫描并针对性进行重建,根据影像学和临床分型分级,评分,确定严重程度.[结果]出现胰腺体积增大,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或积液,肾前筋膜增厚达85%以上,为CT基本征象,40例CT分级A 级、B 级或C 级,CTSI严重度分级Ⅰ度诊断为轻型AP(MAP);53例CT分级D级或E级,CTSI 严重度分级Ⅱ度、Ⅲ度,诊断为SAP.[结论]多排螺旋CT 扫描及重建能清晰显示AP的出血、坏死范围及其并发症,从而可对AP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CT诊断和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合并症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9例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患者5例为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为肾盂鳞癌,1例腺癌;5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累及肾被膜及邻近脂肪组织及肝、肾上腺等多处转移;7例合并肾盂、输尿管炎症或肾盂积脓,3例合并肾盂炎性肉芽增生,移行细胞癌2例和鳞癌1例误诊为肾结石并积水感染,确诊率66.7(6/9),误诊率33.3%(3/9).[结论]多排CT对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但合并其他病变时易导致漏诊.  相似文献   

18.
李世煜  李威  张伟  赵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68-1871
[目的]通过分析Churg-Strauss综合征 (CSS)患者的肺CT表现,探讨准确诊断血管炎的放射学和临床的综合途径,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CSS 12例,男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胸部CT扫描.[结果]CT表现有:纵隔小淋巴结11例,磨玻璃影9例,局部胸膜肥厚9例,纤维条索影9例,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