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旭 《硅谷》2010,(12):49-50
波包理论是在小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频分析理论,在图像降噪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介绍小波分析和小波包的基本理论,分析几种基于小波和小波包的图像降噪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 R2008b编程与仿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实验表明,图像降噪效果与阈值的选取密切相关,小波包降噪后的效果比小波更好。  相似文献   

2.
李国宝  严肃 《硅谷》2015,(4):54-55
文章针对传统软阈值法、硬阈值法和现有折中算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软硬阈值改进折中算法。与传统的软硬阈值算法相比,其阈值函数具有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便于进行各种数学处理,同时它克服了硬阈值函数不连续的缺点,减小了软阈值函数中的估计小波系数与分解小波系数之间存在的恒定偏差。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消噪性能优于传统软阈值法和硬阈值法,同时将此算法应用于实际的振动信号消噪处理,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小波变换原理,及Mallat算法,通过对压力脉动信号的分解与重构,对其进行除噪处理,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原理对信号滤波是十分有效的,这对提高相关算法的精度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次声传感器采集到的泥石流次声信号中包含有大量的无关干扰信号,严重影响信号的分析与评估。针对含噪泥石流信号中无法准确确定噪声频段的特点,以及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联合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无法智能分辨噪声所在频段的缺点,提出了信号经EMD分解后,基于相关性选择噪声频段的方法。首先利用EMD分解获取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分量,然后计算各个IMF分量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大小确定IMF噪声频段,然后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噪声频段进行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重构得到去噪泥石流信号。通过模拟实验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智能选择噪声频段的能力,是一种更适于泥石流信号的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寻北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因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导致寻北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该方法选用sym8小波基,采用高次逼近法和改进的小波阈值对含有阵风噪声的原始陀螺信号进行小波去噪.结果表明sym8小波基为含阵风噪声陀螺信号进行小波去噪的最优小波基.调整其分解尺度进行仿真,发现分解尺度为4时达到了最佳去噪效果且提高了寻北精度,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去噪的阈值函数设定问题,在传统软、硬阈值函数去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方法,并与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包变换相结合,从而得到一种改进阈值函数的小波去噪方法。[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去噪方法提高了重构信号的信噪比,有效除去噪声,且保留原始信号的细节特征,是一种较好的信号消噪方法,在股票去噪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大巍 《硅谷》2012,(5):36-38
研究小波去噪算法中软阈值函数与硬阈值函数的方法,针对一些可变阈值函数的运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阈值函数。经仿真测试,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的信噪比为20.103,去噪后,数据的均方误差为0.1152。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负刚度并联的新型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正负刚度的概念,提出了通过正负刚度弹簧并联实现超低频隔振的新方法.并联负刚度弹簧不但显著降低了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时也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隔振系统产生高频内共振的频率.对所研制的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系统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并联了负刚度弹簧,隔振系统固有频率从6Hz降低到0.75Hz。隔振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小波分解在包装机械故障诊断中的优点,并通过对包装机械振动信号特性进行分析,指出该类信号用频谱分析的方法不能得到有效的特征。由于小波分析具有传统频分析方法所没有的时-频分析特性,通过小波逼近系数能得到机组实际振动的大小,从而准确诊断出故障,本文通过实例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包的胃电信号消噪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胃电信号进行了快速傅立叶分析、功率谱分析,并重点进行了小波包分析,利用小波包变换所具有的优良时频分析特征和多尺度传播特性,消除胃电信号的噪声,从而提高了胃电信号的信噪比,为胃电信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筏架耦合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以大型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界特性对其前几阶模态振型和频率的影响,为提高大型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轮胎气压对汽车振动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汽车振动噪声的因素有设计、材料、胎压、结构、路况等,研究轮胎充气压力变化对轮胎和整车振动噪声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知,轮胎刚度与固有频率随轮胎充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悬架与汽车振动特性随轮胎充气压力的变化而有较明显改变;轮胎气压对气泵噪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胎压对轮胎噪声水平影响不大,而且对实验用轮胎噪声水平影响不具有规律性;胎压升高使得轮胎减振性能下降,增加整车冲击振动感,降低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因此,合理的轮胎充气压力,不但可以降低和改善整车振动噪声;而且还可以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与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原子干涉重力仪是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新型仪器,振动噪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原子干涉重力仪的测量精度。为实现高精度的重力加速度测量,必须对振动噪声进行控制。分析了原子干涉重力仪的隔振需求,阐述了原子干涉重力仪隔振系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以音圈电机为驱动的隔振方法、以压电陶瓷为驱动的隔振方法、振动补偿法三种应用于原子干涉重力仪的隔振方法,总结每种隔振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并展望原子干涉重力仪隔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试验研究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进行振动测试与隔振性能分析,将加速度计安装在隔振平台上进行锤击法振动测试,得到隔振系统的振动加速度、振幅以及通频带,并与地面振动参数相比较。另外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隔振系统效果最佳时的区域位置及空气弹簧内压。试验表明该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能有效隔离来自地面的振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舰船隔振系统的主要动力学设计参数,以水下辐射噪声为考察目标,设计不同系统动力学参数组合下的结构模型水下试验,考察参数变化对结构与水下辐射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有工程价值的规律,对隔振装置的结构动力学设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超低频非线性隔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刚度表达式及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为新型超低频非线性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建立柴油机隔振系统虚拟平台模型。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并按国军标GJB要求模拟系统横摇摆情况,分析受冲击时系统的响应。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稳态情况设计的隔振装置具有一定的冲击隔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中弹性基础引起动力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建立了多支承弹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机器、隔振器和弹性基础之间的动态传递方程,以能量传输观点来评价系统隔振效果,揭示机组、隔振器刚度,以及基础刚度等的不同参数对功率流的影响,为工业设计时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RTK-GPS技术的高索塔振动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实时、高动态、高精度的观测手段已逐步应用于大型桥梁的健康监测中。以某一斜拉桥高索塔为背景,建立基于RTK-GPS技术的高索塔监测系统。介绍接收机和监测点位的布设以及监测坐标系的建立。针对监测过程中所受到各类误差影响源的干扰特别是GPS多路径、环境温度变化和风荷载等低频噪声,主要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法,对这些低频噪声和振动信号进行有效分离。通过频谱分析获取该高索塔自立状态下的自振主频,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隔振器是在保证隔振效果的前提下再考虑抗冲击问题,所以一般刚度较小,冲击隔离率虽高,却容易造成较大的相对位移,而在附加限位器后,由于刚度突变,又容易引起二次冲击。建立Ruzicka抗冲系统模型,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前提下,得到传统的及Ruzicka抗冲系统的缓冲系数。结果表明,在某些参数域内,Ruzicka隔振器具有更优的抗冲性能。文中对Ruzicka抗冲系统进行无量钢化,以基础加速度半正弦波作为冲击输入,计算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冲击响应,得到具有较高抗冲击性能的参数域。冲击响应的计算也表明了在传统抗冲系统严重失效的情况下,Ruzicka隔振器仍然将被隔离设备的最大加速度和相对位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