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只,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创面局部分别用rhaFGF(90U•cm-2)及生理盐水喷洒;记录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愈合时间,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评价创伤修复情况。 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haFGF组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明显缩小﹙P<0.05﹚,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rhaFGF组的肉 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明显加速。 结论:局部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的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目子(rhaFGF)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rhaFGF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创伤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采用羟脯氨酸测试法检测伤口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并对照观察创面应用rhaFGF后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外用rhaFGF后创面组织中伤后第8天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数量显著多于单纯创伤组,伤后第14天,经rhaFGF治疗的大鼠创面的再上皮化明显强于单纯创伤组。创面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外用rhaFGF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caspase-3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纯创伤组。伤口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逐渐增加,外用rhaFGF后第8天和第14天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单纯创伤组。结论:外用thaFGF在创伤愈合的前期可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得愈合周期缩短。在创伤愈合的后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维持了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和生长因子对小型猪Ⅲ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以探讨脂肪组织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4只小型猪背部各制备8个面积为5 cm×5 cm的Ⅲ度烧伤创面,3 d后创面切痂,并随机分为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EGF)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于烧伤后3、10、17、24 d分别测量创面面积和创腔容积,并组织学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组、bFGF和EGF治疗组创面面积在治疗后8、15和22 d比空白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创腔容积在治疗后8和15 d也比空白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烧伤后第10 d,自体脂肪移植治疗、bFGF和EGF治疗组比空白对照组肉芽形成明显,且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也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多,第24 d,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组和bFGF治疗组新生表皮较厚,并形成上皮角,EGF治疗组新生表皮薄,无上皮角形成,空白对照组创面再上皮化不完全,伤口仍未完全愈合。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有促进血管生成和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与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负压引流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难愈性创面患者54例,按照交替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使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冲洗(冲洗液中加入5支rh-aFGF)合并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除冲洗液加生理盐水外,操作同试验组。记录治疗前后的创面及深部组织外露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和伤腔容积减少值。结果试验组可见创面肉芽生长良好,骨肌腱外露面积缩小,伤腔容积减少值、创面愈合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经过短期换药后愈合或经植皮修复满意,对照组创面需要经过皮瓣移植或长时间换药才能完全愈合。结论本研究通过外源性持续补充aFGF,达到替代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创面新生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建模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创组、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创伤组,每组48只,制备抑郁模型。分别采用CD34、Vimentin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高倍显微镜下计数。结果伤后第3天单创组和创伤复合抑郁组大鼠的创面微血管数显著高于抑郁复合创伤组(P<0.05),第21天时各组间微血管计数无显著差异;伤后第3天抑郁复合创伤组创面成纤维细胞虽少于单创组和创伤复合抑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第18~21天,3组间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复合皮肤创伤时,创面肉芽组织中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合成可被显著抑制,使伤口愈合延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芭特洛美对烫伤创面组织再生及愈合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芭特洛美组及模型组,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将相应药物均匀涂敷于模型大鼠创面,1次/日,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及28天进行创面大体观察,测量创面面积、伤腔容积,观察结痂及脱痂时间,进行创面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芭特洛美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面积与伤腔容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芭特洛美组痊愈的速度较模型组快;创伤修复过程中芭特洛美组明显促进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芭特洛美对实验性烫伤创面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分成高电位水组(试剂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用透明膜标记法和注水法记录伤后3、7、14 d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取创面修复组织作病理学观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3 d,高电位水组的伤腔面积与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电位水有明显缩小创伤伤口皮肤面积和体积、促进伤口愈合、杀灭细菌、抑制创伤炎症反应的作用;与创伤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和细胞转移因子TGF-β2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高电位水具有消炎、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的作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乳膏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促愈作用的量效分析,从而得出蜕皮甾酮乳膏促愈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 取一定量的乳膏基质,将其分别配制为0.625%、1.25%、2.5%、5%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然后将9只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兔制备成全皮层缺损的创伤动物模型,每只兔5个背部创面,分别敷以空白乳膏基质及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其中8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d.拍摄愈合后的创面,统计其面积,同时计算出各个创面的伤口愈合率;另外1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 d取其创面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伤口愈合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蜕皮甾酮乳膏有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P<0.01),最佳有效浓度为2.5%.病理学观察显示:2.5%蜕皮甾酮乳膏组创面较其他四组肉芽组织形成明显,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多.结论 蜕皮甾酮乳膏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其中以2.5%蜕皮甾酮乳膏促愈效果最佳,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胞外钙调素对大鼠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刀割伤模型,用创面照像、透明膜描记扫描记录伤后第4、8、12、16d的创面面积。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为13.5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8d,创伤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显示胞外钙调素具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毕国华 《黑龙江医学》2003,27(4):273-27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动物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背部割伤无菌创面模型 ,将实验组bFGF溶液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溶液分别 1次 /d滴于创面 ,伤后取创伤组织制成组织切片 ,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bFGF组创面明显缩小 ,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bFGF对小鼠皮肤创面有显著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纳米银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制剂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深Ⅱ度烧伤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病人清创后给予纳米银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制剂治疗,对照组病人清创后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制剂治疗。换药时观察创面情况。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周创面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1周、2周、3周、4周创面溶痂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完全溶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表达,并记录治疗前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4 d创面痂皮变软,6 d大部分痂壳脱落,8 d创面痂皮基本溶解;对照组治疗4 d创面干痂形成,6 d创面干燥,部分坏死组织呈黄黑色,但尚未脱落,8 d干痂逐渐软化,10 d干痂逐渐脱落,基底肉芽组织生长。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1周、2周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完全溶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创面细菌阳性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24.36%(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2组病人MMP-1、MMP-2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纳米银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率高,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创面MMP-1、MMP-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曾荣洽  郑若 《海南医学》2010,21(13):43-4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免疫功能及创面愈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hGH组及Gln+rhGH组,每组20例。三组病人全部进行常规治疗外,rhGH组及Gin+rhGH组于伤后5天皮下注射rhGH(0.2—0.25U/kg/d),另外Gin+rhGH组静脉给予Gin(0.2g·kg-1·d-1)。于用药后7d、14d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日。结果Gln+rhGH组血浆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rhGH组及对照组;30d创面愈合率高于rhGH组及对照组;住院日明显少于rhGH组及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Gin和rhGH能有效促进蛋白合成,提供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于背部制备直径3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剂)和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每组36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用rhGM-CSF具有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成骨生长肽(recombinant 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rOGP)对兔截骨延长区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2只健康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左胫骨结节下1cm处截骨制成骨延长动物模型。从术后第1天至取材的前1天实验组动物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rOGP0.5μ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延长后第10、30、60天取材分别行大体、放射线和HE染色组织学观察愈合情况。结果放射线学显示,延长后第60天实验组髓腔形成延长区已接近正常骨皮质。对照组骨皮质较薄,髓腔形成不完全。实验组自延长30天后组织学检查骨延长区修复组织的成熟度及新生骨小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静脉应用rOGP能促进兔截骨延长区骨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剂对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深Ⅱ度烧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磺胺嘧啶银霜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和14d的疼痛评分、创面细菌培养情况及创面完全愈合率,以及两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治疗7d和14 d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和28 d时两组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率以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7d和14 d时创面细菌培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磺胺嘧啶银霜剂可减轻深Ⅱ度烧伤疼痛,并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炎生肌膏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手术均为低位肛周脓肿切开术。治疗组患者自术后第1天开始用消炎生肌膏换药,对照组患者自术后第1天开始用雷弗诺尔纱条换药。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5、7天2组病例创面疼痛、创缘水肿和创面渗液积分情况;用药后第15天、第20天测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用药后第28天观察总体疗效。结果用药后第3、5、7天两组创面疼痛、创缘水肿,创面渗液积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第15天与用药后第20天创面愈合率均差异显著(P<0.05),2组间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第28天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炎生肌膏能有效缓解术后创面疼痛、创缘水肿,减少创面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它对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雷弗诺尔纱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9.
邹胜琴  杜泽秀 《西部医学》2012,24(9):1760-1761
目的探讨在鼻粘膜创面中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耳鼻喉科门诊和住院的50例鼻粘膜创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创面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照组涂抹复方薄荷油。在治疗后3、7和14天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天均无愈合;第7天愈合率分别为72%(18例)、16%(4例);第14天观察组总愈合率为100%(25例),对照组为72%(18例)。观察组鼻粘膜创面完全修复的总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一例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鼻粘膜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源性给予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后,大鼠小肠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改构体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改构体aFGF治疗组和野生型aFGF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min后于2、6、12、24h活杀,取血度小腑组织标本,检测血浆中D-乳酸含量度组织中增殖细胞棱抗原(PCNA)的表达特性。结果:血浆D-乳酸变化及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6h屏障功能损伤最严重,而改构体aFGF治疗组损伤在伤后24h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所减轻。PCNA的表达趋势与D-乳酸类似。结论:改构体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与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