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和化疗6个周期后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化疗3个周期后血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个周期后血IL-2、IFN-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3个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6个周期后血IL-6和IL-10水平稍低于化疗3个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免疫相关因子紊乱,3个周期的化疗对改善机体的免疫平衡有效;6个周期的化疗未能进一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甚至出现免疫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漂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1/Th2漂移现象.且发现TNM分期越晚,Th1类细胞因子IL-2的表达越弱,而IL-6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2细胞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1/Th2漂移现象。且发现TNM分期越晚,Th1类细胞因子IL-2的表达越弱,而IL-6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2细胞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CD4+T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Th1 细胞、Th2 细胞、Th17 细胞和Treg 细胞等。Th17 细胞及Treg 细胞不仅具有多种生物免疫学效应,而且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各种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形成复杂网络,介导免疫反应,进行免疫调节,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进行性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比例最高。因此,本文将对Th17 细胞和Treg 细胞的分化及特点及在NSCLC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IL 2、IL 4水平 ,进而反映患者Th1和Th2细胞功能。[方法]运用细胞因子诱生及ELISA技术 ,测定48例肺癌术前患者和24例术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L 2、IL 4水平。以IL 2水平反映Th1细胞功能 ,以IL 4水平代表Th2细胞功能。[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及PBMC诱生产生IL 2水平减低 ,而IL 4水平升高。PBMC诱生及血清IL 2、IL 4水平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病人间比较无差别 ,行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血清及PBMC诱生IL 2水平高于未手术肺癌患者水平。[结论]肺癌患者体内Th1/Th2细胞亚群功能失调 ,这可能是肺癌组织在患者体内进行性生长及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肺癌患者Th1/Th2亚群失调在肺癌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无差别 ,而手术可改善肺癌病人Th1/Th2亚群功能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癌痛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的Th1/Th2漂移状态,探讨其与止痛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不同类型癌痛患者和20例无痛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IL-2/IL-6细胞因子水平.分析治疗前后、不同肿瘤、不同程度癌痛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亚群漂移状况.结果:癌痛患者存在Th1→Th2细胞亚群漂移现象,随着癌痛程度加重,Th1→Th2细胞亚群漂移逐渐增强,癌痛治疗效果差的治疗后Th1→Th2细胞亚群漂移进一步加强,而疗效显著者治疗后可逆转Th1→Th2细胞亚群的漂移状态.结论:免疫系统在癌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及Th1/Th2型细胞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13例]及2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IL-2、IFN-γ、IL-10、IL-4和TGF-β水平。结果:AML和ALL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AML及ALL患者血浆IL-4、IL-10和TGF-β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P<0.05);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P<0.05);IL-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Tregs与Th1/Th2细胞因子同时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失衡,Th2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Tregs可能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Th1/Th2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食管癌患者及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T-bet mRNA、GATA-3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IL-10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食管鳞癌患者PBMC中Th1型转录因子T-bet和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Th2型转录因子GATA-3和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且Th1/Th2漂移程度与肿瘤的CT分期和病灶长度相关(P<0.05),而与病变的部位、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体内存在Th1/Th2漂移,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免疫状态和 Th1/ 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比较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组、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免疫状态及 Th1/ 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相比,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淋巴结转移和内脏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 CD3、CD4、CD19 T 细胞亚群无改变,CD8和 CD69水平有变化,但后两者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乳腺癌患者 IL -2分泌减少,IL -6、IL -10分泌高,存在 Th2漂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转移风险高,预后差。乳腺癌存在 Th1/ Th2失衡,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并没有明显的 Th2优势,说明三阴性乳腺癌发病机制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及对Th/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食管癌患者、28例本院健康职工外周血γδ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和血浆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两组比较γδT细胞有显著性意义,Th类因子有显著性意义,Th2类细胞因子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常人群,γδ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和维护机体Th1/Th2的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1.
杨威  曹春霞  刘青光  潘承恩  王一理 《肿瘤》2005,25(3):205-207
目的研究经处理的H22肝癌细胞肿瘤瘤苗作为全细胞瘤苗对H22荷瘤小鼠体内Th1/Th2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CTL的杀伤活性.方法用加重组白细胞介素2、重组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福氏不完全佐剂制成疫苗,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51Cr释放法测定瘤苗免疫组、荷瘤组、正常组小鼠脾细胞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的Th1和Th2细胞,并取血检测血清中IL-10、IFN-γ水平.结果效靶比为200:1时,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杀伤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率为38.3%,显著高于荷瘤组的13.6%,正常组的7.5%,以及对S180细胞的9.1%(P均<0.05).瘤苗免疫组Th1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IFN-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肿瘤细胞加小剂量IL-2和GM-CSF及佐剂组成的肿瘤细胞瘤苗可激发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对p53基因表达缺失的人肺癌细胞系H1299(p53-null)体外生长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克隆形成试验,检测槐耳清膏对H1299生长的影响及对化疗药物(DDP和ADM)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槐耳清膏能使H1299细胞体外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其抑制生长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MTT实验提示槐耳清膏使顺铂和阿霉素的IC50值分别减少了4倍和45倍,槐耳清膏(1.0g/L)联合原本没有明显抑制和杀伤作用的化疗药物(1.25μmol/L的顺铂或0.25μmol/L的阿霉素)使H1299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显示槐耳清膏使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从12.8%升高到33.5%(P〈0.01),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从22.7%升高到51.0%(P〈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槐耳清膏能明显降低化疗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P〈0.01),对顺铂和阿霉素的化疔增效倍数分别为1.9和1.6倍。[结论]槐耳清膏可以抑制人肺腺癌细胞H1299体外生长并提高其对阿霉素、顺铂等化疗药的敏感性.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p53基因。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5):310-312,316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h1 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宫颈癌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宫颈局部微环境的表达差异, 探讨其预测宫颈癌变的可能性和意义。方法 将339例HR-HPV持续感染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两组, 以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为正常宫颈的40例作为对照, 采用PCR荧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以及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 以TNF-ɑ/IL-10比值作为衡量Th1/Th2免疫平衡的指标, 对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宫颈癌预测指标。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HR-HPV DNA、IL-2、IL-4、IL-6、IL-10、IFN-γ、TNF-ɑ、TNF-ɑ/IL-10在CIN和宫颈癌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变的危险因素, 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仅IL-10、IFN-γ、TNF-ɑ、TNF-ɑ/IL-10是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检验Nagelkerke R2=0.982, 对CIN的预判率为99.5%, 宫颈癌的预判率为100.0%, 总的正判率为99.7%, 提示拟合效果好, 预测准确度高。结论 CINⅠ和CINⅡ有Th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 但不影响Th1/Th2平衡, CINⅢ阶段Th1/Th2失衡, Th2优势表达促进宫颈癌发生, 基于预测宫颈癌变的回归模型, 局部免疫失衡造成的宫颈免疫抑制微环境是HR-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变的关键环节, 与HR-HPV DNA无关。  相似文献   

15.
化疗对胃癌Th1和Th2类细胞因子漂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Y  Liang J  Liu WB  Xu XQ  Zhao YR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2):732-734
目的观察化疗对胃癌患者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存化疗前呈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化疗后,Th2类细胞网子的表达减弱,甚至有向Th1类细胞因子漂移的趋势。结论化疗可降低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甚至有向Th1类细胞因子漂移的趋势,这可能与化疗抑制肿瘤的生长、有助于机体的预后和康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免疫水平,进一步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宫颈癌、癌前病变( CIN Ⅲ)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四种细胞因子在宫颈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表达量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IL-2表达量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 P<0.05);在区分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中,IL-2、IFN-γ、IL-4和IL-10的AUC分别为0.979、0.766、0.736和0.903。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Th1/Th2漂移,提示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IL-2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华  吴琼  郭蒙  朱宇珍  郑学宝 《癌症进展》2013,11(1):68-70,81
目的观察半枝莲多糖(scutellaria barbata polysaccharides,SPS)对C26荷瘤小鼠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C26结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SPS作用10天后,通过眼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Th1亚群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亚群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结果 SPS 100 mg·kg~(-1)·d~(-1)、200mg·kg~(-1)·d~(-1)剂量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4和IL-10水平明显下降,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S可以调节荷瘤小鼠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8.
人肿瘤细胞中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Liu J  Tian Z  Sun R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05-107
目的观察人肿瘤细胞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漂移。方法以IL-2、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代表Th2类细胞因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RNA斑点杂交检测人肿瘤细胞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肿瘤发生时,机体的细胞因子网络发生了相应变化,在检测的20种人肿瘤细胞株中,11株实体瘤和9株血液系统肿瘤均呈现明显的Th2类细胞因子偏移趋势。结论人肿瘤细胞中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海荣  李岩  赵跃然  许晓群 《中国肿瘤》2008,17(12):1061-1063
[目的]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IL-2mRNA(4)、IL-12mRNA(5)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10,14)及良性乳腺肿瘤组(11,16)明显减少(P〈0.05);IL-6mRNA(19)、IL-10mRNA(16)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乳腺肿瘤组(8,5)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及良性乳腺肿瘤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fP〉0.051。乳腺癌化疗3个周期后,IL-6mRNA(8/36)和IL-10mRNA(6/38)阳性表达均较化疗前(19/25,16,28)显著降低(P〈0.05);IL-2mRNA(14/30)和IL-12mRNA(15/29)阳性表达均较化疗前(4,40,5/39)显著升高(P〈0.05)。[结论]化疗可使早期乳腺癌患者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向Th1类逆转,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