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探讨斑点追踪成像( ST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及对相关狭窄血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9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按照最大狭窄程度分为4组: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50%~75%),高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76%~98%),次全及完全闭塞组(冠状动脉狭窄99%~100%),正常组(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期行冠脉造影、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各组常规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得到STI检出冠心病例数及狭窄血管的检出数。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到各组STI对单个患者及不同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在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狭窄(99%~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A、LV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当冠脉狭窄>75%时,STI单个检出率准确性相对较高,当冠脉狭窄<75%时,准确性较低。(3)对冠脉造影检出的冠脉狭窄>75%的230例病人,STI对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3个亚组的单个患者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4.2%、87.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4)不同冠脉狭窄组冠脉三大主支病变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5)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节段的对应关系与美国超声协会提出的基本一致。结论 STI可以早期诊断冠心病,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时,单个患者检出的敏感性较高。 STI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医学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技术,其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自动追踪室壁感兴趣区域内心肌组织变形与形变速度,具有非侵入性和不受声束角度影响的优点,通过对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和心室扭转的测定,可以客观、定量、准确地评估心肌局部和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低钾血症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低钾血症患者52例:12导联心电图检查QRS时限>100 ms的32例为观察组;QRS时限≤100 ms且≥60 ms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其左心室同步化指数(TAS-POST).超声TAS-POST与心电图QRS时限进行相关性分析.用TAS-POST >130 ms作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判断标准.结果 超声指标评价低钾血症时左心室的同步性明显优于心电图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直接观察心肌的机械运动,评价低钾血症时左心室的同步性更为准确、直观、全面,能给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利的依据,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AD)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并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目前冠心病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心肌声学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检查,冠状动脉多层 CT 血管造影等,其中常规超声心动图以操作简便、无放射性、价格低廉、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应用最为广泛,其中 M型超声心动图的 Teichholz 法及二维超声双平面Simspon’法在形态正常的左心室的容积及射血分数的评估中非常普遍,但是当左心室发生形变、扩大、甚至室壁瘤(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左心室失去原有的椭圆体时,这两种方法评价左心室的容积及射血分数的价值明显下降[2]。由于M型超声心动图的Teichholz法及二维超声双平面Simspon ’法是基于左心室的形态假设前提下制定[3],即假设左心室为标准长椭圆体,其长轴:短轴等于2:1。因此冠心病左心室功能信息的评估迫切需要寻找其它无损伤性、准确的方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近年来在超声领域中研究心肌运动与心室功能的新技术,本文对RT-3 DE及2 D-STI的成像原理、评价冠心病的心功能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作为观察组,依据心功能分级再将其分为观察A亚组(心功能Ⅰ级)56例、观察B亚组(心功能Ⅱ级)32例、观察C亚组(心功能Ⅲ级)20例、观察D亚组(心功能Ⅳ级)12例,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将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结果:观察A、B、C、D各亚组心肌圆周应变(CS)、舒张期峰值纵向应变(LS)、心肌舒张期峰值径向应变(RS)水平均持续下降,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观察A、B、C、D各亚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持续增加,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期间观察组8例追踪失败,对照组9例追踪失败(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效果优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进入本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120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A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B组.2组均使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室后壁、前壁、下壁以及室间隔的峰值应变,分析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1)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2)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技术早期评价放射性心脏病兔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单次40 Gy(高剂量组,n=10)、20 GY(低剂量组,n=12)、0 GY(对照组,n=7)剂量照射兔心脏建立模型;于放疗前(T0期)、放疗后第0周(T1期)、放疗后第5周(T2期)、放疗后第15周(T3期)和放疗后第25周(T4期)对兔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2D‐STI)追踪显像技术在缩窄性心包炎(CP)心室纵向运动能力定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临床确诊C P患者50例,应用2D‐S T I技术测量C P患者心尖3个长轴及左心室各个节段纵向应变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CP患者有心包覆盖区域的心肌纵向应变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包覆盖区域的纵向应变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CP患者心脏总体纵向运动降低,2D‐STI技术能定量评估CP患者心肌功能,能反映心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与心肌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测量左室应变值及心肌灌注参数,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麻醉后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以构建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开胸前及关胸后10 min均在造影模式(Low MI模式)下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及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各1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二维图像。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用MCE技术分析左室心肌灌注参数:局部微血管血容量(A)、局部血流速度(β)、局部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结果:左室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左室前壁、前间隔、侧壁、后壁、中间段下壁及整个心尖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术后均降低(P<0.05)外。整个左室心肌灌注参数A、β、MBF术后与术前相比均降低,除下壁及后间隔的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前后左室各壁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变化率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58、0.56、0.65、0.62、0.56、0.36,P均<0.05)。结论:STI技术联合MCE技术能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正常人左室旋转(LVrot)和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点,分析其与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年龄、心率等生理因素对其影响,评价左室运动同步性。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经胸采集标准短轴左室心尖位、心底位的图像并存储,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室心尖位旋转角度、心底位旋转角度、左室扭转峰值及相应达峰时间。结果(1)正常人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位顺时针旋转和心尖位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2)正常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与左室扭转峰值(peak tw ist,Ptw)呈正相关(r=0.468和0.456,P均〈0.05)。(3)年龄与Ptw呈正相关(β=0.320,P〈0.05),其中Ⅱ组Ptw(14.55±3.94)°高于Ⅰ组Ptw(12.52±4.63)°(P〈0.05)。心率、、性别、身高、体重与Ptw无相关性(P〉0.05)。(4)心尖位和心底位旋转角度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技术可无创评估正常人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特点。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FS与Ptw正相关。临床应用扭转参数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左室心尖位和心底位旋转角度达峰时间可作为评价左室运动同步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艳超  郄占军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09-411,F000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旋转(LVrot)和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点及左室运动同步性,分析其与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DCM患者及与之年龄匹配的24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经胸采集标准短轴左室心尖位、心底位的图像并存储,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室心尖位旋转角度、心底位旋转角度、左室扭转峰值及相应达峰时间。结果 DCM患者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位顺时针旋转和心尖位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正常人也主要表现为心底位顺时针旋转和心尖位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但DCM患者左室扭转峰值[(4.62±1.55)°/(13.85±2.77)°,P〈0.001]显著减低。DCM患者左室扭转峰值(peak tw ist,Pt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相关(r=0.534,P〈0.05)。DCM患者心尖位和心底位旋转角度达峰时间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在短轴方向表现为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减低及整体运动不同步的特点。Ptw减低显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Ptw与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比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产科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2月~2013年5月对我院孕产妇分别实施2D及4D超声检查,对比胎儿畸形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4D组四肢畸形的检出率为86.7%(13/15),心脏异常的检出率为92.9%(13/14),均显著高于2D组的53.3%(8/15)、71.4%(1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4D超声能够明显提升胎儿畸形的诊断率,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跨壁速度梯度(MVG)在诊断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8例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各节段心肌收缩期跨壁速度梯度(MVG-L+)、舒张期跨壁速度梯度(MVG—L-)。结果:对照组MVG—L+和MVG—L-由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例组缺血节段的MVG-L+和MVG—L-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降低。结论:MVG可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运动状态,为临床心功能评价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左室心肌应变情况.方法 行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于PCI术前、术后7d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2D-STE检查.结果 24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430支中,PCI术后获成功开通249支(57.9%),开通不良113支(26.3%),开通差63支(14.7%),开通后重新阻塞5支(1.2%).PCI术后7 d,2D-STE检查提示左室异常节段室壁运动曲线的收缩峰值应变(PSS)、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HS)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1 19例(48.6%)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表现为PSS< 10%,PSSR <3%,RS>-7%及HS>-5%.开通后阻塞者牛眼图节段颜色异常,变为淡粉色.结论 PCI术后7d,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已发生左心室重构,室壁张力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近半数的患者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情况,应加强观察和治疗.2D-STE可以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应变情况,客观评价PCI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接二维测量法(D2D)评价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D2D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60名正常人收缩期纵向应变(LS)及圆周应变(CS),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结果:STI及D2D都表现为收缩期LS绝对值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步递增,CS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步递减;STI及D2D测量结果心肌收缩期LS绝对值及CS绝对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即LS-LVEF和CS-LVEF均呈正相关,STI测量LS-LVEF、CS-LVEF的r分别是0.693和0.561,P<0.05;D2D测量LS-LVEF和CS-LVEF的r分别是0.589和0.457,P<0.05;D2D与STI两种方法LS-LVEF r和CS-LVEF 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D不能分开心室各室壁CS,仅能通过测量整体收缩舒张期心内外膜周长变化间接计算整体CS,测量结果绝对值高于STI测量结果.D2D法检测室壁LS为下壁>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侧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I法各室壁LS为下壁>侧壁>前间隔>后壁>后间隔>前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I及D2D检测结果心内膜层心肌CS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二尖瓣水平显著高于乳头肌及心尖段水平(P<0.05),D2D法测量结果绝对值高于STI法,但D2D法及STI法测量的LS-LVEF和C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D2D法测量代替STI法检测心肌应变方法可行,结果接近.结论:D2D测量结果与STI相关性高,代替STI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适用于仅有普通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李赵欢  唐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033-2036
目的通过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STE)评价大鼠自发性高血压(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特点。方法SHR大鼠8只,正常对照组为Wistar-Kyoto大鼠6只,14只大鼠均为雄性,9月龄,体重350~600g。应用GEVivid7超声诊断仪,M10S探头在二维成像模式下,经胸采集14只大鼠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的动态图像,连续采集大于6个心动周期,帧频大于190帧/s。然后将图像导入EchoPAC工作站脱机分析每个节段的环形峰值应变、收缩期环形峰值应变率、径向峰值应变和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四个指标。结果SHR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和每搏量均明显低于Wistar大鼠(P〈0.05)。SHR大鼠左心室后壁的收缩末期厚度和舒张末期厚度有高于Wistar大鼠的趋势,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尽管SHR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与WKY大鼠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下壁和间隔段的环形峰值应变,后壁、下壁和间隔段的收缩期环形峰值应变率以及除了侧壁和后壁段外其他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和6个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率均值均低于Wistar大鼠的相应指标(P〈0.05)。前壁段收缩期环形峰值应变率明显低于下壁段和问隔段(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在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正常的情况下随着左心室心肌的向心性重构,可能存在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障碍。Wistar大鼠收缩期环形峰值应变率在中间段宣壁的6个节段间存在异质性。STE能够用来准确识别和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的异常。应变率反映心肌形变随时间变化的快慢,是评价收缩功能的非负荷依赖的指标,能提供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状态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扭转运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7例,根据LVEF分为左心收缩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33例、左心收缩功能减低组(B组,LVEF<50%)34例,另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及STI技术对3组对象的左室扭转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eaktw)、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AVCtw)、二尖瓣开放时间点扭转角度(MVOt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Peaktw、AVCtw、MVOtw较对照组及A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等容解旋比例(IUR)、解旋率(UntwR)减低(P<0.05),而解旋减半时间(UHT)即明显延迟(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降低(P<0.05),而解旋减半时间明显延迟(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早期识别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